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京都议定书》:悬念在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中国的参与问题,成为主宰后京都国际制度设计的最大悬念。备受关注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虽然姗姗来迟,却是人类社会在防范全球气候变暖国际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京都议定书》只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第一步,后京都国际制度框架何去何从已迫在眉睫。为了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最终目标,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气候变化: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话题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环境、科技、法律等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是一种全…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现今全球中最大、最急迫的环境挑战。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子,不论是从国际义务的承担还是国内环境的改善上,都理应在法律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回应。但我国现行《环境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无能为力,主要表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没有反映到《环境法》立法中、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还不属于环境法的规范对象、对气候变化应对缺乏执行力。为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应当在环境法中对气候变化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3.
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发生以全球变暖为主要气候特征的变化,已经对人类的生态系统及社会经济产生明显影响。科学家们预测,如果不采取全球联合行动,减排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1990年将上升1.4—5.8℃。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甚至将气候变化提升到与核威胁并列的位置。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多边和双边国际财经合作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如何分配温室气体减排国际义务是国际气候谈判争论的焦点,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义务的分配标准不能达成一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国际社会认定温室气体排放权和分配减排义务的标准,然后对这些标准从正义的角度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最后就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可采取的立场和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问题如今已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因此从能源的角度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针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规定,引入目前国际上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所做的努力,分析了我国能源立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程序上和实体法阐述如何从制度上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6.
陈思思 《科技资讯》2012,(10):151-152
自从1992年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正式生效后,国际社会开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时至今日,全球变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峻的环境危机之一。人类正以空前的速度向大气排放CO2、CH4等温室气体,它们迅速的增量让我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挽回局面,呼吁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等等。但事实表明这些方法并不能阻止温室气体的大幅增长,我们要寻求的应该是能够治根治本的措施以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彻底地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李莹 《科技资讯》2014,(31):100-101
该文提出适用于国内火电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管理体系;该体系将国际温室气体监测方法与国内火电厂排放特点有机的结合,借国际规则促进了国内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在已获得联合国认证的方法学的基础上,总结了符合国际规则的计算标准和体系及具有国际广泛应用性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方法,重点考虑了应用该方法学在联合国成功注册中国项目在核查温室气体排放量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出符合满足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对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要求的计算方法,构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符合国际规则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气候变化正在发生,科学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解目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对全球产生的影响上。那么,全球气候变暖最先影响到谁呢?  相似文献   

9.
张圆  周滨  赵杰  闫俪 《科技资讯》2010,(25):137-138
由于中国面临着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同时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国内环境。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及突出问题,然后在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阐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既重大又复杂的环境问题,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国际社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2006年中国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九七三”项目——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CO2高效利用和埋存体系;实现CO2减排的社会效益和CO2高效利用的经济效益;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CO2埋存地下理论、多相多组分相态理论、多相多组分非线性渗流理论和CO2捕集与储运理论。通过上述基础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O2地质埋存和高效利用的综合技术,使中国CO2安全埋存—高效利用研究处于国际水平。必将为全球资源和环境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是人类在21世纪的首要时代命题。当前,绿色技术正搭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车深入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碳中和(净零碳排放)的绿色发展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共识。  相似文献   

12.
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不可忽视.农业因兼具碳源、碳汇的双重特性而在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旨在从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范畴、影响因素、排放量测算、减排潜力以及减排对策等方面对当前已有的农业温室气体研究进行梳理,重点对当前研究的关注点进行归纳和比较,发现当前研究存在核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减排模拟有局限性、减排对策未从农户角度出发以及缺乏对农业部门减缓和适应的研究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视角.如确定县级及更小尺度农业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探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特征,从微观农户角度出发研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用经济学思想协调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农业温室气体的时空演变与差异,为农业部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温室效应及气体水合化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温室效应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运用水合物技术处理CO2和CH4这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是国际水合物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介绍了CO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结合天然气和煤炭工业中CH4的主要排放途径分析了CH4的减排和资源化技术,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分解工艺及储存的稳定性.利用带有搅拌装置的水合物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煤层气的水合化过程,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煤层气均易形成水合物.通过对实验结果及文献资料的分析表明:运用水合物技术处理温室气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文章最后指出了水合物技术在处理温室气体方面应加强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陈涛  张泓波 《科技与经济》2012,25(1):106-110
极端天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科学研究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减排国策对本国及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而公众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参与者,一方面他们的认知会受到政府出台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异同,分析两国民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状况,可以为制定气候变化政策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的"烤"验:气候变化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现阶段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继续增加,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给中国减排二氧化碳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压力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能是全生命周期分析意义上的碳“零排放”能源,然而其独特的负碳排放作用还鲜为人知。阐述了生物质负碳排放效应发生的机制,全球和中国的理论潜力;探讨了生物质负碳排放的几种切实可行途径,特别是通过减排作为主要温室气体的生物源甲烷达到负碳排放的途径;指出生物(性)碳存留远远优于地质碳封存且现实可行。国际气候变化界对包括负排放在内的生物质温室气体总体减排效应寄予很大的、甚至被称为控制全球温升1.5℃愿景“唯一”的希望。生物质对温室气体减排重大作用在中国被严重忽视的局面必须尽快改观。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本论述通过分析指出滨海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尽管世界上对全球变暖还存在着诸多争议,但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全球变暖将对世界带来巨大灾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各国共同的必要措施。清洁发展机制就是产生于这一背景下,任何经济现象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其存在的原因,本文从国际贸易角度简单分析清洁发展机制存在的原因,探求在不同时期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在哥本哈根,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政府对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峰会持"非常现实"的态度。温总理的态度反映出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尖锐对立。美国个别媒体在12月初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发展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20.
康世钊 《天津科技》2010,37(3):20-2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通过分析滨海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指出滨海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滨海新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