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卓玮  张照西 《科技资讯》2013,(15):201-203
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应用到"组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引导学生注重能力的提高,加深对"组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解。本文基于案例教学思想,选择四个代表性案例,对"组件地理信息系统"从"入门"到"理解"、再由"理解"到"应用"的分析,加深了学生对"组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相关概念、组成和原理的知识理解,有效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开发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校本课程——"学会创新",就是通过实践探索一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学会创新"课程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构的六个方面出发,教学形式以活动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以思维训练为重点、开展合作学习;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因地制宜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学习环境的创设力求平等、自由、开放,运用"无否定评价"方式;课程设置采用"1+2"的模式。经过八年的实践,我们开设的"学会创新"课程已经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支持、社会认可并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3.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特点,相对于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其实验教材可以自编,课堂师生互动更多,气氛更热烈,考核方式更灵活。该文同时对实验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设计了双语教学课堂及学生的考核方式。实践表明,实验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可以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外语能力,更好地推进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的体系建设入手,以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为重点,提出了现代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并详细给出了"3S"课程群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衔接次序和实验体系;最后,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角度,指出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践体系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3S"课程群建设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林三元 《科技信息》2012,(12):223-223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文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和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指出了"信号与系统"传统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整套改革的措施,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能更好的适应独立学院学生。  相似文献   

6.
赵妍 《科技资讯》2014,(29):172-172
"建筑构造与视识图"课程是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教学法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将该教学法应用于"建筑构造与视识图"课程将能收到良好效果。文章结合教学经验,指出项目教学在"建筑构造与视识图"课程教学中应注意项目选择、教学内容选择等事项,指出要实现课程项目化应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项目、项目任务,并采取新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7.
结合"教、学、做"一体化要求,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具体包括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课程单元设计方案、教学活动方案、课程考核方案等。实施方案的建立有利于课程建设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徐艳  邹强  陈玮 《科技咨询导报》2010,(32):194-194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学导—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结合本课程知识积极思考,小组充分讨论,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周艳 《科技信息》2011,(20):221-221
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与职业院校的发展现状不相适应。学校教育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由单一的"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等方面发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而开设,目前该课程面临着尴尬境地,为完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重实践、不断更新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以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杜开群 《科技信息》2011,(13):580-581
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急需改革。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体裁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学生对体裁进行分析的能力。本文着眼于目前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运用研究型教学方法与体裁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基地,更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是学校知识、情报、信息的传播中心,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优势和作用。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论述了图书馆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对高职学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职业认同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可视为高职学生专业成长的起点。了解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对于培养学生形成稳定、牢固的职业认知,坚定专业价值、促进专业人才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以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测量的方式,了解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资料搜集、访谈和问卷等方法,对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570名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从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专业选择动机、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态度、专业前景展望几个维度对其专业认同情况作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在社会中的知名度还不高;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学习动机不强;专业课程设置有待完善;专业发展前景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一系列策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认识;完善课程体系,处理好"同一化"与"特色"的关系;强化专业认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担。本文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三个纬度探讨分析了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以提高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质量,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学体系中,普遍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学生学习的高等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始终处于分离的状态,老师严重缺少数学与高职专业相结合的素材。为了加强高等数学和学生专业课的衔接,探讨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在高职学生专业中的应用,使数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推进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专业认同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通过某财经大学经管类毕业生专业认同的问卷调查,表明经管类毕业生的专业认同度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在专业认知、专业情感方面的认同度较高,而在专业行为认同度方面偏低。财经院校在培养与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度方面可"大有作为":可细化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差异性,避免宽泛;可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可加强专业学习环境建设;可改革专业培养方式;可开展全员全程的职业指导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农村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方法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对260名农村大学生和203名城镇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农村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整体水平不高,规范承诺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农村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性别、专业、年级、成绩差异显著:女生的规范承诺高于男生;文科生的情感承诺、理想承诺高于理科生;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承诺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越差,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水平越低。结论农村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整体水平不高,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年级及成绩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唐文清、张进辅编制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与俞文钊编译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随机抽取的5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其中调剂生163名),探讨了调剂生专业适应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整体状况良好,但有部分个体表现出适应不良或效能感水平较低;专业适应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专业适应性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全过程、五位一体"职业生涯实践体系建设提升我院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轨问题,改变原有的单纯、片面以理论知识、就业技巧为主的教育体系,探讨适合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并贯穿大学教育的全程,搭建医学生教学获取知识与执业行为统一的平台,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执业观和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