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石家庄市大气能见度逐年下降,影响其下降因素的报道罕见.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从影响能见度下降的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两方面分析其变化特征,并基于首次利用数码图像技术对石家庄市大气透明度观测的结果,划分能见度等级.在能见度最好的春季和较差的夏季,于不同能见度等级下采集PM10样品,运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总碳组分.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好,夏冬季最差.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有较好的负相关,与PM10质量浓度秋冬季相关性较大,春夏季相关性最小.总碳质量浓度水平中等偏高,且春季小于夏季,春季在去除采暖期影响后,总碳质量浓度值更低.总体上,能见度差时,总碳质量浓度偏大;能见度好时,总碳质量浓度偏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8~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气象监测数据以及2015~2017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通过经验模态分解、Hilbert谱分析方法和时间内在关联分析方法(TDIC),重点探讨了相对湿度、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奉贤区大气能见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浓度变化呈现负相关性,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颗粒物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不同。通过TDIC分析,在局部时间范围内,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呈现正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变化会受到降水、风速、气压、温度等气象因素和极端天气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较好的探究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考察大气污染控制举措对能见度的影响,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近15年的观测数据,并用二元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了大气能见度与气象因子和空气质量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见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风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和水蒸气迁移和稀释能力增强,从而增大能见度,而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以及大气中TSP、NOx\SO2浓度的增加又将导致能见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0-2012年南昌市大气能见度资料和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对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统计找出其与气象要素关系,利用2006-2012年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南昌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和空气主要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昌大气能见度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月季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污染物SO2、NOx质量浓度呈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675个气象观测站1955-2000年能见度观测资料,采用年季月平均和最小二乘法,分析了中国能见度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中国大气环境的变化特征.用Ridit、累积百分率和“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分析法分别对六个城市1955-2000年的大气能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5-1964年能见度变化呈上升趋势,196...  相似文献   

6.
惠州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惠州城市和乡村1962-2008年逐日定时和2005-2008年逐日逐时的气温资料,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突变检验方法Mann-Kendall统计分析了惠州城市热岛效应的变化特征及对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惠州城市热岛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月和日变化特征,无明显的周变化特征;上半年城市热岛强度明显低于下半年,四季中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日间一般为负值而夜间为正值,城市热岛强度最大出现在秋冬季节的夜间,最小出现在冬季的午间。(2)惠州年和四季平均城市热岛强度呈逐年显著上升的趋势,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温上升具有明显作用,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统计了合肥、安庆和黄山等地从1971年到1985年气象能见度资料,分析了上述地区气象能见度变化的特点,指出合肥地区气象能见度年平均值从1971年的18公里下降到1985年的10公里。初步分析了合肥地区燃煤量,大气中SO_2和颗粒物浓度以及大气相对湿度增加对能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沿海高速公路雾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江苏省沿海高速公路2012年6月~2014年5月逐分钟AWMS实时监测数据,按能见度大小和物理成因对雾的发生过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造成各种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沿海高速公路不同浓度雾的日、年变化特征相似,一天中各种浓度雾均出现在夜间的21时~次日凌晨07时之间,消失在凌晨05时~上午09时之间,持续时长由长到短依次为:重浓雾、浓雾、大雾和雾;一年中,夏季和秋季是各种浓度雾的重发和多发季节;2局地地理环境差异对不同地段雾日数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不同浓度雾的发生频次在空间分布上也有明显差异,能见度为1 000~500 m、500~200 m和200~50 m三种浓度雾的多发区均在公路北段;而能见度小于等于50 m的重浓雾频发区出现在高速公路中段;3不同物理成因导致的各类雾的发生频次和时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团雾出现频次最多,辐射雾次之,蒸发雾最少;一天中,团雾出现的时间覆盖范围最宽,平流雾次之,锋面雾最窄;消失的时间跨度为团雾最大,平流雾次之,蒸发雾最窄;持续时间为混合雾最长,锋面雾次之,团雾最短;团雾的频发季节为夏季,辐射雾的多发季节为秋季,平流雾在冬季出现概率最高;4辐射雾多发于北部地区,平流雾多发于南部地区,团雾的空间分布比较复杂,与江苏沿海地区复杂的地形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
人工观测和器测能见度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张北国家气候观象台2004年至2007年器测能见度和人工观测能见度资料的统计分析,对两种不同观测手段的差异进行了对比,按照季节、相关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等情况,详细分析了两种观测数据资料的差异,结果发现:在测站观测到有视程障碍现象时,人工和器测能见度的累年平均差值最小,观测结果最接近;晴天总云量0~3成时,人工和器测能见度的累年平均差值最大,观测结果相差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环渤海地区(35°~42.5°N、116°~123.5°E) 2002-2017年地面气象站逐日实况观测资料和2014-2017年空气污染物资料,对环渤海及其四类地区能见度小于5 km的天气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低能见度年均发生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匀,京津地区、华北平原及山东半岛南部较多,北部山区及人口密度较小的县城较少. 1~5 km等级的低能见度日数年变化特征为双峰型,夏冬季多、春秋季少.除海滨城市外, 0~1 km等级的低能见度日数年变化特征为单峰型,冬季多、夏季少. 08:00最易出现低能见度天气,主要是雾、霾、降水等天气现象引起,易发生在相对湿度大于80%的情况下.发生低能见度时,平均风速较小、平均风向为东南风.低能见度与空气质量指数呈负相关,且与w(PM2.5)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济南、淄博、泰安、济宁4市2005~2012年空气质量日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市空气污染指数(API)月、季节变化特征与年变化趋势、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等级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泰安空气质量总体优于淄博、济宁和济南,济南空气质量最差;(2)4城市具有明显相似的APl月、季节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7,8月份APl月均值相对较低,1,2,11,12月份APl月均值相对较高;API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空气质量最差,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其API季节均值最低;(3)泰安、济宁APl年均值呈上升趋势,说明空气质量在逐渐恶化;济南APl年均值整体下降,空气质量改善;淄博APl年均值呈现倒u型变化,其年际变化最大;(4)4城市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人颗粒,在8年时间序列中所占比例均达78%以上,次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主要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12.
通过银川市2015年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值分析,结果表明,PM10和PM2.5的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区域特征。PM10质量浓度春季高于夏季,秋季最低,PM10月均质量浓度变化均为1月份最大,9月份最小;PM10分指数等级冬季最差,PM10分指数等级秋季好于夏季;4#监测点各个季节PM10浓度均表现为最高。  相似文献   

13.
搜集了武汉市2006年~2013年8a间的PM10和气态污染物(包括SO2、NO2、NO、CO和O3)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利用基于Loess的季节趋势分解和窗口滑动平均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取了各种监测指标的长期趋势、季节变化和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武汉市PM10历经了6a的缓慢下降后于2012年后开始急剧上升,SO2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污染物在2013年之前呈现出小幅上升或基本稳定的趋势,2013年有明显上升;季节规律方面,PM10、SO2、NOX和CO都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特征,O3则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另外每年4月PM10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现象;PM10表现出明显的周变化规律,呈现出以周三为谷值周六为峰值的周期性变化,而其他气态污染物基本没有明显的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林地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省杉木连栽林地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多数酶活性春季开始上升,夏、秋季达最高,冬季下降至最低;同时,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杉木年阶段发育有密切关系,杉木生长发育最旺盛季节,需要养分最多时期,土壤酶活性也最为活跃;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年均动态表现为一代杉木林>二代杉木林,或三代杉木林。  相似文献   

15.
介休市50年烟霾天气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介休市50年的低劣能见度天气观测资料,分析了介休市低劣能见度天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劣能见度出现频率随年代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烟、霾等天气现象时低劣能见度天气的变化规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逐级分类建模的北京地区能见度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了北京市近10年来城市能见度变化特征及低能见度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市气象站观测资料筛选出主要的预报因子,使用学习向量量化算法对样本进行分类,再利用列文夸特算法逐级建立预报模型,并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逐级分类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其关键在于模型的识别分类能力,试验得到分类准确率达到87.0%,采用列文夸特优化算法的逐级分类模型较统计回归预报残差平方和下降了57.1%;低能见度、中等能见度、高能见度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0.0%,68.2%,79.3%,均高于统计回归预报方法(12.5%,41.7%,52.4%).  相似文献   

17.
降雪现象与能见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降雪现象器测困难这一问题,通过分析降雪粒子的大小、速度、密度、谱分布和光学特性等特征来讨论降雪现象与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当降雪强度一定时,能见度随雪花密度增大而增大;能见度随降雪强度的增大呈指数降低,不同类型雪花对应的能见度随降雪强度的变化曲线也各不相同;实测数据与理论分...  相似文献   

18.
臭氧总量的纬度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OAA卫星的SBUV/2(SBUV:太阳反向散射紫外辐射测量仪)观测仪资料来分析大气臭氧总量多年(1989~2000年)在不同纬度带的趋势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各纬度带臭氧总量都是下降的,但下降幅度和速率各不相同。南北纬度带具有不同的年际变化特征。各纬度带臭氧总量在春季最大,秋季最小,夏冬两季处于中间,对于不同纬度带,臭氧总量季节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利用漳州市区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对漳州市区霾天气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漳州市1981~2010年近30年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霾日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大,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少。霾多出现在风速弱、湿度大的气象条件中,能见度在7~8km左右。连续霾日多出现在10月到次年的5月,其地面一般受气压梯度较小的气压场控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和GIS支持,利用SPOT-VGT逐旬NDVI数据,采用叠置分析法、均值法、频度统计法,对2000—2010年陕西汉江流域植被覆盖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月尺度变化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汉江流域NDVI年际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02—2005年的NDVI变化较为剧烈,其它时段内为比较平稳的波动式上升;NDVI季节性节律明显,夏季的植被覆盖最好,冬季最差,春秋两季过渡,秋季略好于春季;月尺度上,植被覆盖最好的月份为5—10月,1月和2月最差,节律特征表现为NDVI从3月开始逐渐增大,7月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2月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