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玉米地膜全覆盖垄沟栽培技术改变了地膜覆盖栽培作物垄上种植为垄沟种植。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获得稳产、高产创出了新路。该项技术集成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其主要优点是:一是通过大小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玉米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春季10mm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早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玉米正常出苗。二是全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  相似文献   

2.
大豆玉米超高产栽培法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双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一垄,垄距为13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小行距40cm。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种植技术亩产平均增加160—5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4—5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大豆玉米超高产栽培法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双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一垄,垄距为13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小行距40cm。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种植技术亩产平均增加160—5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4~5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大豆玉米超高产栽培法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双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公分或70公分垄作玉米,两垄变一垄,垄距为130公分,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公分,小行距40公分。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种植技术亩产平均增加160—500公斤,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4—5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大豆玉米超高产栽培法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双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公分或70公分垄作玉米,两垄变一垄,垄距为130公分,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公分,小行距40公分。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种植技术亩产平均增加160—500公斤,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4-5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  相似文献   

7.
刘新民 《甘肃科技》2006,22(8):226-227
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获得稳产、高产创出了新路,同时也丰富了集雨节灌农业的内容,是旱作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实用技术,施肥起垄机的研制成功,为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50万亩优质饲用农作物种植技术》项目的实施,呼和浩特市引进了一批饲用玉米品种,并从中筛选出了适宜呼和浩特市种植的优质蛋白玉米品种中单9409。针对呼和浩特市的生产实际,利用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管理决策支持系统(MOCMDSS)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区优质蛋白玉米品种中单9409籽粒亩产750kg,秸秆亩产4500-5000kg的栽培技术规程,为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在东北半干旱地区大田种植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的玉米群体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情况和产量等特征,为区域玉米高效栽培模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6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大田试验,选取先玉335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对照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了垄向南偏西20°、种植间距为0.4~1.25 m的高光效和垄向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我省麦垄套种玉米的增产原因,对小麦玉米的种植方式和利用现有机具进行田间作业的效果作了分析.指出麦垄套种玉米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一项农业增产技术措施;采用宽窄行播种,利用现有机具实行套播可以增产;玉米部分切株对产量影响不大,且有增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选用2个饲用春玉米品种,设计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动态变化和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株高增大,单株绿叶片数和次生根数减少。春玉米叶面积系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但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下降较快。春玉米群体鲜重因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密度的增产效应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春玉米群体干重提高,但当种植密度达到75000株/hm^2时,群体干重出现下降现象。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空秆率增大,穆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籽粒产量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攀西地区下湿田增种早春作物,是充分利用春季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测定5种早春作物的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净同化率、茎叶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和产量、产值。不同作物比较试验表明,攀西地区下湿田早春作物以种植玉米、西瓜、马铃薯的产量和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选取平展型长玉13、半紧凑型东单60和紧凑型郑单958等3种株型玉米为试材,分别在39 000,48 000,57 000株/hm2等3个密度下种植,分析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籽粒产量、穗粒性状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半紧凑型东单60产量最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行粒数、穗长、穗粗、轴粗、穗位叶面积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株高、穗位高和雄穗分枝数呈上升趋势;各性状受株型与密度的互作影响不大.因此,在重庆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是选取优良的丰产品种,并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密度过大,套作群体内透光率低,群体质量差,虽然以穗多可获得较高小麦产量,但玉米单产低,致使套作群体产量偏低.小麦密度低,通风透光好,以争取较多分蘖、穗大、粒多也能获取高产,并且还有利于玉米生长,套作群体产量较高.行数不同播种量一致的处理在4行150万/hm2的田间配置下,套作群体质量优,产量较高;行数和播种量均不同处理中以3行90万/hm2的田间配置较好.相关分析表明麦/玉套作群体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15.
春玉米叶片生长动态变化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郑单18和中间型玉米品种中单9409、农大108,对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叶片的形态特征、出叶速度和功能期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植株不同叶组的出叶速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存在差异,且受种植密度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中下部叶片伸出时间延长,而上部叶组表现为先缩短后延长;下部叶片的长度呈增大趋势,但宽度呈下降趋势,中部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均表现为降低,上部叶片在较低密度时,长度和宽度降低,较高密度时出现部分回升现象。春玉米叶片的长度、宽度与叶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植株中部叶片的宽度和长度最大,其次为下部叶片和上部叶片,基部叶片最小。春玉米植株基部叶片的非功能期较短,其次为上部叶片,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的非功能期较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春玉米中部叶组的非功能期时间长度呈下降趋势。植株不同部位叶组的功能期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基本表现为基部叶组的功能期长度〈上部叶组的〈下部叶组的〈中部叶组的。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不同部位叶组的功能期均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田块尺度作物估产引入地形特征提升精度与产量空间格局分析对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省规模化种植的春玉米为研究对象,测定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高精度地形与变量测产数据,基于多时期SPOT-6影像提取7种植被指数;采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不同时期植被指数与春玉米实测产量的经验统计模型,确定遥感估产最佳时期和最优植被指数;提取6种地形因子,使用多元逐步回归评价引入地形因子的遥感估产模型,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探索产量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春玉米灌浆期是遥感估产的最佳时期,决定系数R~2达到0.6以上的植被指数共6种,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 RVI)为最优植被指数,其余依次为修正比值植被指数(modified simple ratio, MSR)、无蓝色波段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without a blue band, EVI2)、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次生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odified secondary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MSAVI2)、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GNDVI);最佳估产模型引入地形辅助信息后R~2提升5.6%,达到0.79,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为347.03 kg/hm~2;高海拔与高坡度区域产量均值最低为7 502.64 kg/hm~2,中海拔与低坡度区域产量均值最高为9 157.63 kg/hm~2。优化后的遥感估产模型可以快速评估作物产量,确定春玉米最佳生长区域,为规模化农业精细管理、土地整治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免耕播种机组合镇压器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小麦垄作免耕播种机,设计与其配套的组合镇压器,能够同时镇压垄沿及播种带.利用压实轮对修垄后垄沿松散的土壤进行压实,增强修垄效果;依靠镇压轮Ⅰ与镇压轮Ⅱ上的圆环结构镇压播种带;使用间隔管在根茬带开缺口,减小玉米根茬的抬升力.田间性能试验表明本组合镇压器的工作效果能够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查阅文献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高产的原因:地膜玉米较露地玉米叶面积指数大,绿叶功能期长,干物质转移时间早,单位土地面积上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增加。文中还对玉米高产栽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硼肥在玉米栽培中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硼肥在呼和浩特市玉米主栽区进行肥效试验,了解其对玉米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田间及产量调查结果表明:施用硼肥后,玉米长势优于常规施肥,两个试点每公顷产量分别增加6.3%、5.6%,增产显著,增收分别为607元、503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宁夏玉米产量和氮肥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玉米超高产,在宁夏引黄灌区,以先玉335为材料,选择种植密度(x1)和施氮量(x2)为调控因子,采用二因子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下玉米产量和氮素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穗、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空杆率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秃尖长达到5%的显著水平.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二因素的回归模型Y=14 431.2+1 109.2 X1+2 104.3 X2-36.1 X1X2-1 334.0 X12-1 022.6 X22(R=0.967 8),回归项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失拟项检验不显著,即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很好.先玉335最佳种植密度X1=9.10万株/hm2、最佳施氮量X2=398.0kg/hm2,玉米最高产量Ymax=15 729.24kg/hm2.对当地玉米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