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贵州主要磷块岩基本物质组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主要磷块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扫描电镜等方面的初步研究,分析了物质成分及化学组分差异,认为贵州两个重要成磷时期形成的磷块岩物质成分上的差异特征,其形成原因主要与沉积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大草滩锑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矿石物质组分特征,认为,大草滩锑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毒砂以及少量黄铁矿和自然银,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钠长石、碳酸盐、泥质和少量的绿泥石、白云母等.矿石中有益组分主要为Sb,以细脉状、浸染状和团块状矿石为主,矿化程度较均匀,有害组分As、Cu、Pb、Zn等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戴中蜀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
本文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显微组分、反射率分布图解以及各显微组分的加热动态和半焦光性的研究,发现影响煤粘结性的关健组分是在某一反射率区间内的镜质组含量,其质量随变质程度变化。在计算配合煤的活性组分时不能等同看待。这为寻求一种活性加权法,计算煤的活性组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煤显微组分荧光性的试验研究表明,煤样的处理、保存、测量的方法不同以及测定条件的变化都对测试结果有明显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变化原因,提出了测定煤显微组分荧光泊样品处理、保存、测量方法及部分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赫章可乐铜矿化带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赋矿围岩及铜矿石采样、化学成分分析、矿物成分分析、X衍射分析等,开展了铜矿石的物质组成研究.矿石含铜品位为1.67% -3.88%.综合分析常量元素和XRD测试结果,得出赋矿围岩-飞仙关组砂岩为海相碎屑沉积形成.蚀变岩型铜矿石中黏土矿物含量高,是导致蚀变岩型矿石中铜含量及稀土元素富集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葛泉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次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通过含煤地层特征研究及标志层研究,有助于矿井的生产,给矿井生产提供可靠的煤层对比信息,达到连续稳定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煤的可溶化技术与煤的化学族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煤可溶化技术研究的现状,讨论了影响煤可溶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几种强化方法,指出了今后应作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并提出了利用煤的可深化技术进行煤的化学族组成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用二氯甲烷对贵州月亮田和凯里两种煤样进行了索氏萃取。并采用柱色谱对萃取物进行了族组分分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研究了萃取物的族组成,并对萃取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萃取过程阶段性明显;萃取物脂肪烃馏分主要为正构烷烃和烷基环己烷,芳烃馏分包括常规芳烃及它们的烷基衍生物和杂环化合物,非烃馏分检测出含氧、氮、硫和溴等多种极性化合物结构;在月亮田煤样中,低分子化合物多以游离态和吸附态形式存在,而在凯里煤样中。低分子化合物多以共溶态形式存在.图5,表6,参9。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台与FTIR考察了平朔煤和神东煤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脂肪氢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脂肪氢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和基本不变三个阶段,揭示出煤大分子体系依次发生了脂肪碳氢链的裂解、环烷化反应、芳构化反应、芳香结构氢化反应以及芳香缩合反应等;动力学分析表明,脂肪氢脱除反应的活化能较低,与反应体系中存在大量自由基有关;甲基与亚甲基的相对脱除速率随温度呈现M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钻孔资料,统计芦岭煤矿10#煤层顶板30m以内砂岩和直接顶的厚度。依据硬质岩石质量分数、直接顶厚度与采高的比值(Km)分析顶板的岩性类型和顶板的结构类型。结果表明:1”煤层顸板岩体岩性分为硬质岩体、中硬岩体和软质岩体三类,分别约占矿区的50%、35%、15%;顶板结构类型为老顶直接覆盖型、伪顸+老顶型、直接顶+老顶型和伪顶+直接顶+老顶型四种;顶板工程地质类型分为无周期来压、有周期来压和周期来压强烈三种,依次占矿区的49%、50%、1%。该矿地质条件较好,研究结果为矿区工作面布置方法、顶板支护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取自河源至河口的黄河悬浮物样品进行定量相分析,研兜黄河不同河段悬浮物矿物组分的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煤矸石散粒料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对徐州地区的煤矸石散粒料进行了粒度分析,并研究了几个矿区煤矸石散粒料的粒度分布的分维,研究表明煤矸石散粒料具有分形结构特征,散粒材料的粒度级配特征参数-不均匀系数Cu=6^1/(3-D),曲率系数Cc=1.5^1/(3-D),同时研究了煤矸石的击实特性和强度特性与分维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矿井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建设与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查明潘二井田13-1煤层的地质构造特征,以便对未采掘区的构造进行预测预报,以大量构造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理统计和趋势面分析的方法对采区的构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潘二矿矿井构造特征.结果表明:潘二矿小断层走向以近EW向为主,倾向主要以NEE为主,且80%以上为正断层;不同区域、不同煤层之间断层发育存在较大差异,潘二矿矿区的构造样式是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落差较大的断层均为逆断层,建议在开采生产过程中引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覆岩移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其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事故之一,特别是在高瓦斯煤层群条件下,如何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对实现煤与瓦斯的安全高效共采是非常重要的。文中根据某矿具体地质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首采煤层的开采对远程卸压煤层的卸压作用,结合大量现场实测数据,论证了对远程卸压瓦斯进行抽放从而实现在高瓦斯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对煤矿的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茜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5(2):104-107
论述了政府对煤矿管制的必要性,以2007年12月5日山西洪洞县新窑煤矿以例,分析政府在煤矿管制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氮气防灭火技术是防治煤层内因火灾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但氮气轻,易流失,本文针对新峪矿5110综放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用了氮气泡沫结合的方法进行防灭火,对注氮设备、注氮方式、注氮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防灭火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中国煤中氟燃烧捧放特征和捧放限值,通过大样本测试与统计,得到了中国煤中氟含量的分布特征;通过典型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流化床锅炉的煤、飞灰、底灰样品的采样测定,提出了煤中氟在燃烧产物中的总量分配模式,得到中国不同炉型燃煤氟捧放基本特征;比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捧放标准和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捧放标准的规定,初步得到了中国燃煤氟化物排放限值和超标煤种的比例。结果表明:比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捧放标准(GB16297-1996)和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对氟化物捧放限值的规定,中国煤在各种燃烧设备的燃烧过程中,大部分煤种的氟含量是超标的,若在燃烧过程中不采取相应措施,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氟污染。 相似文献
19.
煤矿井下测量工作是煤矿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笔者基于长期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在此项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疏忽和错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指导煤矿井下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的间歇反应器,以三价铁离子为氧化剂,对煤系黄铁矿的氧化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温度25~44℃,氧化剂Fe(Ⅲ)浓度4.0×10-3~6.0×10-3mol/L的范围内,黄铁矿的氧化速率RFe(Ⅱ)为1.97×10-5~7.02×10-5mol/(L.min).在实验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或[Fe(III)]i的升高,黄铁矿的氧化速率增大.通过对氧化速率与温度、[Fe(III)]i之间对应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到黄铁矿被Fe(Ⅲ)氧化的速率公式为RFe(II)=5.05×104e-45.54/RT[Fe(III)]i0.6,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为45.54 kJ/mol,该值表明黄铁矿的氧化是表面反应控制的,而不是扩散控制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