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深入,绿色生态建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绿色生态建筑的暖通设计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施工项目,其对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影响很大。因此要特别重视绿色生态建筑的暖通设计,以便其更好地服务于居民,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但是,当前我国的绿色生态建筑暖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暖通设计水准。  相似文献   

2.
对长沙亚大数码信息港的设计做了详细介绍 ,从平面布局 ,空间构成 ,建筑形象诸方面分析了对此方案的构思 ,探讨了在高层建筑中塑造绿色生态空间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邓旋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4):165-166
本文调述了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必要性,提出了绿色生态建筑的小区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居民对建筑改造设计的需求更倾向于精神方面的追求,绿色生态已经成为当前居民建筑改造转型的重要理念。在分析居民建筑绿色生态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从设计原则、遵循要素以及实际案例三方面对生态理念在居民建筑改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居民建筑改造措施,以实现改造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和长久性,推动我国整体生态建筑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于质心和刚心不重合的偏心高层建筑,由于结构三维振型耦合与气动力耦合等因素的影响,其等效静力风荷载的评估变得十分复杂. 基于振型加速度法,推导了考虑三维气动力耦合和振型交叉项贡献的偏心高层建筑各层拟静力项和惯性力项内力(剪力和弯矩)响应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基于各层内力响应等效,建立了能合理反映荷载沿高分布信息的结构三维等效静力风荷载评估方法. 随后,结合3种典型矩形截面高层建筑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分析了荷载相关性、结构偏心率和截面长宽比对偏心结构三维等效静力风荷载的影响. 研究表明:对于偏心截面高层建筑,振型交叉项和荷载相关性对结构风致响应与等效静力风荷载的贡献不可忽视,若忽略两者则会低估偏心高层建筑三维等效静力风荷载,特别是扭转向等效静力风荷载. 此外,偏心率和截面长宽比同样影响偏心高层建筑等效静力风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相关研究可为偏心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总荷载效应中风荷载效应占有较大比重,且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施工技术与现代材料学发展迅速,新型建筑结构得以涌现,且一般柔性较好,具有阻尼小与重量轻的特点。这种结构对于风有较强敏感性,因此当前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以及可靠性要求更高。因此需开展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研究,以提升设计者对于风影响力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总荷载效应中风荷载效应占有较大比重,且从某种程度上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施工技术与现代材料学发展迅速,新型建筑结构得以涌现,且一般柔性较好,具有阻尼小与重量轻的特点。这种结构对于风有较强敏感性,因此当前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以及可靠性要求更高。因此需开展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研究,以提升设计者对于风影响力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朱磊 《科技信息》2011,(11):140-140,425
高层建筑的出现源于18世纪末产业革命的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高层建筑有利于缩短道路和各项管线设施的长度,节约城市建设的投资,节约用地,提供更多的城市自由空间,经济上有优越性。但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出现了人口过度集中、交通不方便、缺乏交往、使用过程和维护能耗过大、内部空间环境质量不佳等等诸多问题。过分追求建筑外观形式的豪华、追求人工环境舒适,将建筑看作独立于自然之外的物体的设计方法开始受到质疑。生态绿色建筑的理念开始被引入高层建筑设计当中来,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也从不同方向开始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9.
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提示我们为了跟上现代化的脚步必须进行高层建筑的建设。高层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材料构建而成的建筑物,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就目前高层建筑的情况对其施工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绿色生态建筑的含义,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建筑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多层住宅建筑的物化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北京市住宅建筑物化环境影响情况,建立了一个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基于已有的建材环境清单数据库,针对6种建材:水泥、钢材、木材、玻璃、铝材和PVC管材,调查了目前北京市住宅建筑中主要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分析了15层以上的和12层以下的住宅建筑的物化环境影响分布。估算了北京市年新增住宅造成的物化环境影响,与北京市年均环境影响总量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了降低建筑物化环境影响的方法。统计结果表明,高层住宅的单位建筑面积物化环境影响较多层的高约25%;但对两种住宅类型而言,各类环境影响所占比例相差无几,气候变暖所占的比例最大,远远超过其他环境影响因子。减少建筑物物化环境影响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改进建材本身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2.
全寿命周期费用与绿色建筑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组成及绿色建筑经济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角度来考察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改变人们用传统的经济观和价值观对绿色建筑"高成本"的片面认识,使开发和保护绿色建筑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3.
分析和论述了现代城市环境中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将其概括为:空间的连续与兼容:包括边界模糊、空间构成要素的延续与兼容、空间流通;空间的中心感与层次感:包括通过式、互渗式、升降式;中庭的作用:包括与城市广场或街道的结合、与周围建筑联系的手段;高层建筑及外部空间的尺度处理:包括主体与裙房相结合、主体的分段处理;建筑小品与环境小品的作用:包括建筑小品的处理方法、环境小品的处理方法、环境雕塑的处理方法、绿化与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街谷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叶面指数,对小型林带的防风效应进行模拟、检验,通过实验结果与野外观测值的比较,证明此模式能较为合理的模拟防护林的动力遮蔽效应;将此模式应用于小型绿化带对高大建筑物周围风环境的影响的数值模拟,数值实验证明在城市冠层内,城市小型绿化带对高大建筑物周围行人高度的风场环境影响显著,设置合理的小型绿化带对城市高大建筑物附近风场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模拟实验中可见,在3m/s的入流风速下,建筑物侧面的角隅流达5m/s,设置合理的绿化带可使之降低到3.5m/s。  相似文献   

15.
小型绿化带对城市建筑物周围风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街谷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叶面指数,对小型林带的防风效应进行模拟、检验,通过实验结果与野外观测值的比较, 证明此模式能较为合理的模拟防护林的动力遮蔽效应;将此模式应用于小型绿化带对高大建筑物周围风环境的影响的数值模拟,数值实验证明在城市冠层内,城市小型绿化带对高大建筑物周围行人高度的风场环境影响显著,设置合理的小型绿化带对城市高大建筑物附近风场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模拟实验中可见,在3m/s的入流风速下,建筑物侧面的角隅流达5m/s,设置合理的绿化带可使之降低到3.5m/s。  相似文献   

16.
以模糊综合评判基本理论和评判技术为基础,将互联网技术和建(构)筑物可靠性分析评定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建(构)筑物可靠性评判系统,实现了既有建(构)筑物可靠性的日常管理及远程分析、诊断与管理.并通过在电力系统变电站建(构)筑物可靠性评定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评判过程和步骤,验证了评判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风荷载计算中的基本振型表达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大量实测和计算数据的分析和拟合,得出了合理的高层建筑平动和扭转基本振型解析函数曲线,可为补充和修改我国高层建筑设计规范风荷载条文中的 振型表达式提供参考。同时,实例分析表明,在高层建筑的初步设计阶段,上述振型曲线在风荷载计算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大力应用并发展绿色建筑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量化绿色效益已成为政府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和企业拟定竞争战略的基石。文中通过识别多维的评价指标,构建由实物及货币指标组成的"效益-产量"模型,采用组合权重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效益进行多方案量化评比。通过3个中国实例测算对比发现:"效益-产量"视角下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比灰色聚类评估、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更加稳定、可靠、有效,也更能反映绿色建筑的多维含义。  相似文献   

19.
以某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外墙大面积釉面砖粘贴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建筑节能的意义,分析了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提出了做好住宅节能设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