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ZSM-22分子筛并详细考察了其甲醇制烯烃(MTO)催化性能以及失活行为。结果表明:过低的反应温度不利于甲醇活化;升高温度可以明显提高甲醇转化率,同时也加强了烯烃循环的贡献,从而提高丙烯、丁烯的选择性,而乙烯选择性变化不大;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甲醇大量裂化成甲烷。甲醇转化率与失活后催化剂的失重量存在明显的折线型关系,说明不同反应时间ZSM-22的失活机理不同。反应初期主要发生孔道内积炭,导致孔道快速堵塞,催化剂迅速失活,而随反应时间延长,积炭主要在外表面生成,催化剂失活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2.
分子筛催化剂失活过程分析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将“前-后实验”和“连续实验”两种催速失活的实验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可以较短的实验时间内,获得该催化剂比较全面、完整的活性衰退的信息。使用该评价方法,对ZSM-5分子筛催化剂AB-97催化苯与乙烯的烷基化反应的失活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缓和条件与苛刻条件下,催化剂的失活规律有所不同。在实验基础上,结合Monte-Carlo模拟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机理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物在催化剂晶粒表面上吸附位置以及反应机理均不相同,同时证实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钯基催化剂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分类概述了钯基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晶粒长大、积碳、中毒、钯流失等,并总结了钯基催化剂失活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非水介质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失活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酚类氧化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含水量等因素对酶储存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酶的失活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低水环境的有机相中,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催化酚和过氧化物的氧化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参与酶的失活过程,使失活速率增加;选择合理的反应条件,有助于减少失活,增加酶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法对失活V-P/H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再生,探讨水蒸气温度、流速及处理时间对再生后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XRD、FTIR、SEM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再生前后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蒸气再生催化剂的最佳条件为:水蒸气流速为0.3mL.min-1,再生温度为400℃,再生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6.
催化剂是燃煤电站SCR系统实现氮氧化物气体污染物(NOx)有效脱除的核心部分,而燃煤电站SCR脱硝系统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催化剂失活、使用寿命较短的运行问题。该文从物理失活和中毒失活两个角度介绍了SCR脱硝催化剂的失活机理,总结了催化剂失活方程,进而提出应根据失活方程合理管理催化剂寿命,制定合理的催化剂更换策略。  相似文献   

7.
 酶催化、失活机制的模糊以及影响异相体系因素的大量存在,使得纤维素水解的酶催化过程高度复杂,很难为之建立机理模型。假定纤维素酶失活模型为二级反应,由准稳态理论推导出最终产物葡萄糖浓度与时间,初始酶浓度关系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型。该模型只含两个参数,能对试验数据很好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8以上。用Bailey改进的米式方程进一步拟合不同初始酶浓度下的初速度关系,相关系数R2=0.9773,求得最大反应速度为2.7425 g/(L·h),半饱和常数为3.010 6 g/L。该模型还表明酶失活速率常数随着初始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呈线性关系。失活速度随着初始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催化剂失活机理,概述了常见的催化剂失活反应的速率方程表达式.并且列举了各种活性曲线与催化剂独立失活时不同失活级数的失活方程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萘的异丙基化反应合成2,6-二异丙基萘(2,6-diisopropylnaphthalene,简称2,6-DIPN)是极具前景的方法.催化剂中以丝光沸石的择形催化效果最好,但其酸中心的积炭会使催化剂失活.以萘和丙烯为原料,以水汽脱铝氢型丝光沸石(SDHM)为催化剂,在高压釜中合成2,6-DIPN.考察了SDHM催化萘异丙基化反应的积炭失活规律,其原因可归结为SDHM的酸性中心被积炭覆盖以及一维孔道易堵塞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萘的异丙基化反应合成2,6-二异丙基萘(2,6-diisopropylnaphthalene,简称2,6-DIPN)是极具前景的方法.催化剂中以丝光沸石的择形催化效果最好,但其酸中心的积炭会使催化剂失活.以萘和丙烯为原料,以水汽脱铝氢型丝光沸石(SDHM)为催化剂,在高压釜中合成2,6-DIPN.考察了SDHM催化萘异丙基化反应的积炭失活规律,其原因可归结为SDHM的酸性中心被积炭覆盖以及一维孔道易堵塞所致.  相似文献   

11.
 柴油车氧化催化剂(DOC)主要作用在于氧化尾气中的CO、碳氢化合物(HC)和NOx;此外,氧化过程产生一定的热量,有助于下游组分的起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柴油车氧化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柴油车氧化催化器由壳体、减振层、载体及催化剂四部分构成,其中催化剂是整个催化器的核心部分,决定着DOC的主要性能指标。DOC常用的活性组分有铂、铑和钯等贵金属,助剂为铈、镧等稀土元素和铜、铁、铬、锰等过渡金属,以及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本文论述了柴油车氧化催化技术反应过程原理,包括CO氧化、HC氧化和NOx氧化反应机理;对柴油车氧化催化剂的失活机制包括热失活和化学失活及再生机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柴油车氧化催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自制硫酸用钒催化剂抗毒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自制硫酸用钒催化剂“VK—05”为研究对象,以川化钒催化剂为参照,进行氯化氢(含水汽)、氟化氢、砷及一氧化碳等杂质的中毒失活实验。结果表明:含水汽氯化氢及一氧化碳对钒催化剂是暂时性失活,而氟化氢及砷的氧化物对钒催化剂为永久性中毒。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电厂失活催化剂,采用物相分析、化学组分测试、比表面积测量表征手段确定导致V2O5/TiO2失活的原因为As2O3、碱金属中毒,而失活催化剂晶型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且具有高的比表面积.采用0.01mol/L 的H2C2O4溶液和0.015mol/L的NH3·H2O溶液对催化剂进行洗涤再生处理可将催化剂表面SO3,As2O3,K2O和Na2O质量分数分别降至0.09%,0.05%,0.02%和0.01%,重新负载1.5%质量分数V2O5后催化剂活性得以恢复.负载3%质量分数CuO后催化剂表现出好的低温催化活性,220℃, 250℃, 280℃ 和 310℃下V2O5-CuO/TiO2的NOx转化率分别为62.4%, 82.2%, 90.8%和95.5%.  相似文献   

14.
抗中毒载体催化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栽体催化传感器H2S中毒失活的本质以及抗H2S中毒的常用方法。通过实验,发现了栽体催化传感器H2S中毒的规律,提出了栽体催化传感器抗H2S中毒的3种策略:即在栽体中加入适量抗毒稳定剂;在不使传感器发生热激活前提下,适当提高传感器的工作温度,破坏元件中毒的物理条件;严酷条件下的老化和预中毒。研制出了高性能的抗H2S中毒的栽体催化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现有重金属中毒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用铅与牛血清蛋白生成的络合物作为中毒模拟血液,对其进行透析,判断铅与牛血清蛋白的络合性能.根据蛋白质分子中多肤链拥有游离氨基和游离羧基以及氨基酸的两性电解质特性,提出采用基于电化学原理的血清蛋白一铅络合物的解离问题,并就解离能的提供方式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建立了"外加直流电场一铅络合...  相似文献   

16.
乙炔法气相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乙炔法气相合成醋酸乙烯的反应机理入手,综述了醋酸锌/活性炭催化剂的载体、活性组分、助剂以及失活机理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7.
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解反应集总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解实验和C4、丙烯的二次反应结果,确定了重油催化裂解九集总反应网络。通过合理假设,推导了集总反应的数学模型和催化剂失活函数,采用子模型分步法求取了模型中的反应速率常数,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统计分析。模型验证的结果表明,柴油、汽油、丙烯、乙烯等催化裂解主要产品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说明求取的速率常数可靠、采用子模型分步法进行集总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固体电解质氧气传感器抗电极中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粒径较小的氧化锆粉体,基于固体电解质成型与烧结工艺.制作出氧传感器,试验结果表明:在标准动态测试条件下,氧气传感器在测量范围1%~95%,特征电流与氧气体积分数成指数关系,研究了多孔电极中毒机理,提出了2种中毒失效模式,研究了添加责金属钯和钌来改善电极抗中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炭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采取高压氧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将40例包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观察病人精神、意识、锥体外系、锥体外系的变化以及生活能力变化等。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临床疗效评分提高比率、神经精神障碍、锥体外系及锥体系症状好转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治疗DEACMP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精神障碍及锥体外系及锥体系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