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多点地质统计学在秘鲁D油田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和相控建模相结合的方法,以秘鲁D油田V层为例进行了地质条件约束下的地质建模研究。首先根据地质概念模型建立训练图像,然后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nesim算法模拟沉积微相,最后在沉积微相控制下进行储层参数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不仅忠实于井点数据,而且可以在使用的训练图像中加入地质概念,从而对随机模型进行地质约束;V层沉积微相随机模拟较好地再现了沉积微相的空间结构,其孔隙度模拟实现与相应沉积微相模型吻合较好,且沉积微相对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影响;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和相控建模的建模原则有助于从地质的角度对模型进行约束,促进概念模型向定量模型的转化,从而建立合理的反映地下实际情况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西部某油田长8油组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为例,分别采用序贯指示建模和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分流河道进行表征。从模拟结果看,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较好地再现了河道形态特征,建立的河道连续性好,与实际河道具有可比性;而序贯指示建模方法建立的河道较为零散,河道三维形态相对较差。从11个模拟实现计算的储量看,两种方法的储量均值较为接近,但多点地质统计模拟的储量变动范围小,方差也小,反映了多点统计模拟方法整体差异性小于序贯指示建模。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多点地质统计学模拟实现的不确定性小,更适合油田开发与决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油藏复杂性、技术局限性和资料有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地质储量计算结果常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造成油田储量与产量之间的不匹配现象日益突出,地质储量复(核)算前后差异较大。通过分析油藏地质认识、计算单元划分和储量计算参数求取对储量计算结果的影响,指出应加强油藏地质研究,提高构造层位解释的精度,明确储层的特征和落实油水系统及油水界面;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独立的油气水系统进行适当的细划计算单元;同时应用地质统计学结合地震资料建立计算单元合理的参数模型,从而提高油气地质储量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Minexplorer探矿者软件的甲玛铜矿三维地质体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Minexplorer建立了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I)-1-1夕卡岩矿体的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储量计算.利用矿山勘探过程中积累的钻孔数据,建立地质数据库,生成三维钻孔,通过剖面定义、单工程矿体圈定、剖面编辑、曲面连接、封装成体建立了(I)-1-1矿体的三维模型.分别使用普通克立格、距离倒数法、块段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四川洛带遂宁组气藏复杂的沉积微相,通过岩相成因单元的识别,采用成因砂体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方法,在微相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建立单井微相数据库。同时,通过常规的变差函数分析控制和约束序贯指示模拟可以建立精细沉积微相模型。但其采用的二点地质统计学得到的确定的变程参数并不能完全体现遂宁组气藏复杂的砂体空间构形。基于此,提出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研究,在能够反映单个成因砂体纵向演化的精细等时小层内,采用成因砂体空间精细雕刻技术,建立精细沉积微相模型,并在相控基础上结合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从而极大地降低建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成果在用于砂体及其储集物性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主河道确定和预测、地质概率储量计算等方面可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煤层储量计算是对煤矿床进行一定的地质勘查所求得的煤炭埋藏量。传统的地质块段法存在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不高、人为因素影响测量结果等关键问题。介绍了用地质勘探部门提供的煤层顶、底板等高线,用三棱柱体元进行地质三维建模的思想,结合离散点以及三角网布控的方法,灵活应用三角网插值算法,实现二维三角网的位置布控运算,实现三维煤层建模和储量计算的算法和程序实现。文章针对似三棱柱体元在计算煤层储量问题上的缺陷,提出了使用四棱柱体元对煤层进行建模的方法,解决了三棱柱体元模型不能同时处理煤层顶、底板局部交叉情况的问题。利用文章介绍方法开发的储量计算软件已经在部分单位推广应用,对煤层储量计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国内油气藏开发阶段储层地质建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概率储量分析及生产历史拟合的模型建立及优选方法。该方法首先综合应用测井、地质、开发动态等研究成果,以相控建模思路为指导,分步建立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以及沉积相控制下的储层参数模型。重点分析了影响储层地质建模的不确定因素,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对随机变量进行取值,得到多个模型实现并对其进行储量计算,优选一系列地质模型。最后对所优选的模型进行生产历史拟合,通过区块累产气量与实际生产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分析,选取与实际生产数据最为符合的模型作为最终的模型。通过对榆林气田陕215井区北部山西组2段的地质模型的建立及评价可知,该方法适合油气藏开发阶段的地质模型重建,输出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油气藏实际并能较好的应用于油气藏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8.
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方法对地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搭建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二维沉积微相平面图为约束,应用截断高斯法对沉积相进行了模拟,该法能够反映清晰的相边界,适合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多个实现中优选出与真实情况相符的模型;同时对比了相控和非相控条件下孔渗特征,结果表明在相控条件下储层物性参数非均质性能更好的体现,更有效地刻画储层非均质性,确定井间不确定参数分布.为了检测模型的准确性,应用储量拟合和生产动态拟合对模型进行检验,2项检验指标显示出较好的拟合效果,所建立的模型真实可靠,可以为下一步的数值模拟提供真实可靠的地质三维体.  相似文献   

9.
钨矿床三维建模和储量可视化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国际矿山软件Surpac对新田岭钨矿建立地质数据库、三维实体模型和块体模型,实现地表、断层、地层和矿体的地下三维可视化。根据地质统计学原理对钻孔样品数据进行组合分析,通过对三维变异函数的计算和拟合,构造出一个变异函数模型,对全部有效结构信息做出定量概括。分别采用普通克立格法和距离反比法对矿体金属元素品位进行了估值和储量统计,并将计算结果与矿山通过实际勘探运用的块体法储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践表明,三维建模可视化可以完整准确地表达出矿山地表、地下地质构造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相关矿岩信息,同时为矿床开采以及生产动态管理提供有效基础。所建模型和品位推估、储量计算结果可靠,可用于辅助矿山进行资源评估,这不仅促进了传统采矿手段的发展,也将对中国矿山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昱 《科技信息》2012,(6):160-161
河流相储层在我国储量丰富,多点地质统计学应用于河流相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从多点地质统计学较之前的传统地质统计学的比较开始。指出了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优点在于应用多点数据样板扫描训练图像以构建检索树,然后从检索树中求取条件概率分布函数,而传统地质统计学是通过变差函数分析并应用克里金方法求取条件概率分布函数。分析了国内外流行的主流算法Snesim方法和Simpat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点和应用局限性,再重点对基于储层骨架的多点统计学建模进行了论述,指出了通过搜索窗模拟河道中线的分布和利用河道中线指导建立储层骨架模型,进而与多点统计算法相结合进行储层构型预测。分析对比了储层骨架建模相较Snesim方法和Simpat方法具有的优势。针对多点统计算法的特点和应用局限性,最后对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进行了若干的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多级界面联合约束的确定性建模方法,应用钻井、地质、测井及生产动态数据,对大港油田某断块曲流河储层进行构型建模研究.首先在沉积微相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点坝内部构型解剖结果,采用多级界面联合约束、界面间设定构型单元的方法建立储层结构模型,然后结合井点数据分析建立构型约束下的储层参数模型.结果表明:侧积层的间隔、倾角、倾向在其规模范围内有一定变化,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利用井点数据计算修正;界面约束的建模方法能够很好地体现河道内部侧积夹层分布;储层构型约束下的属性建模是确定和随机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合理地反映油藏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北三区西部东块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三区西部东块综合含水平均达90%以上,已进入特高含水期,但是地层中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存在.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挖潜这部分剩余油,需要进行精细的油藏描述,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分析了研究区的储层地质特征并详细研究了目标层位PI1-PI4各个沉积单元的沉积特征.通过建立不同校正井点残差面算法的构造面模型,优选符合该区井网密度下的最优算法即反距离乘方加权移动平均算法,搭建该区地层框架模型. 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微相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相控建模技术选择随机建模中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地质规律的属性模型,从而为挖潜剩余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娇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8):4356-4359
摘要:特超稠油油田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后,预测剩余油分布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油藏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为核心,根据古城稠油油田储层特征,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对区块地质储量、采液量、采油量、注汽量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综合应用剩余油储量丰度、砂岩有效厚度、渗透率和沉积微相类型等4个指标,制定剩余油的分类评价标准,分析BQ10断块中部区块H3Ⅳ9层的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下步调整挖潜提供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数种煤炭储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揭示了其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地质类型煤矿床比较,指明了各类煤炭储量计算方法对不同地质类型煤矿床的理论适用性。结果显示对于合理选择储量计算方法,提高储量计算精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点地质统计建模方法通过训练图像获取空间结构和相关性统计特征,重建结构复杂的储层地质模型,为提高油气预测效果服务。不同建模参数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计算效率和模拟结果,因此选择合适的建模参数至关重要。鉴于传统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模式均熵的多点地质统计建模参数优选方法,采用Hsim相似度对随机模型和训练图像的模式均熵差异进行量化分析。以多点地质统计建模参数——样板尺寸为例,计算建模参数集和训练图像的空间及结构特征相似度,建立基于模式均熵差异的空间相关性评价指标和建模参数的拟合曲线,将相关性评价曲线趋于平稳的拐点所对应参数值作为最优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参数优选方法,基于单点熵代替两点熵进行平均熵值计算的新方法可以准确客观地优选出多点地质统计建模算法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柴达木盆地狮子沟N1油藏高含水阶段平面、层间矛盾突出,储量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综合地质、测井等资料,建立了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概率储量计算以及历史拟合一体化研究.研究表明,N1油藏主力小层含水突破是由于存在渗流优势通道,II-39小层非均质性强;储量分布不确定性大,用100口井的资料计算得到储量为230×104~264×104t;通过历史拟合一体化研究,精确的拟合SZ23井含水突破过程.应用地质建模技术开展开发地质研究,信息量大、精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广泛运用的童宪章水驱经验公式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研究水驱特征曲线在矿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该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并提出计算水驱地质储量的新方法.根据中国3个油田共7个油藏的实际生产数据资料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童宪章水驱经验公式预测的油藏最终采收率结果偏大,计算的水驱地质储量结果有误;利用修正后的方法计算的水驱地质储量更接近于用容积法计算的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18.
潘少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805-2809
目前,多点地质统计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江苏油田庄2断块阜一段E1f12-1小层为例,利用多点地质统计方法来进行岩相建模研究。首先依据E1f12-1小层的河道发育形态及砂体分布特征,利用不同的方法建立了3种训练图像。然后在这3种训练图像控制下,模拟实现了E1f12-1小层的岩相模型。结合钻井、测井信息综合分析后发现:依据沉积微相图所建的第2种训练图像控制下产生的岩相模型与已有的地质认识较为吻合。利用多点地质统计方法建立岩相模型有助于从地质的角度对模型进行约束,促进概念模型向定量模型的转化,最终建立反映地下真实地质情况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19.
采空区是固体矿产开采过程中已被开挖的所留下的采场、硐室等,采空区的储量编录是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基本要求,准确的储量计算结果可有效指导矿山后续的生产工作,提高经济效益,但目前国内各矿山大多采用简单的几何计算方法求取采空区储量,无法准确、客观地评估矿山的资源储量情况,为了精确估算采空区储量,以新疆某矿区为例,首先分析了适合建立采空区的三维模型方法,以及固体矿产储量估算中采空区建模的2种方式:剖面法和中段法;建立模型后,将基于地质统计学建立的矿体三维模型和采空区模型进行布尔求交,根据切割后模型,体积加权计算采空区储量;最后通过实例对比采空区和剖面法三维矿体模型求交结果的储量信息,验证了基于地质统计学计算储量结果更为接近实际勘探储量,这对于矿山的数字化动态管理,矿山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适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地质特征的相控建模方法。以苏里格气田苏14加密实验区为解剖对象,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结果基础之上,用反演波阻抗数据协同模拟泥质含量模型,进而利用泥质含量识别储层的下限标准建立岩相模型;再利用岩相模型对砂体规模和展布进行分析,并获得基于目标建模所需的各种参数;最后用基于目标体结果的方法(示性点过程法)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开展不同"相控"条件下的属性模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属性模型中,心滩内部储层物性条件最好,其次是点坝,再次是河道微相;而以岩相控制的属性模型无法反映不同沉积微相内部储层物性参数的数学期望值与方差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利用该方法所建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可精细反映各微相的平面、剖面形态以及各微相的接触关系,其约束下的属性模型分相带反映储层的物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