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介绍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房价与地价的关系,采用中国1999—2007年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运用现代动态计量研究方法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房价与地价的长短期关系是不一致的。一方面,地价对房价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房价对地价的短期影响很小,地价在短期内更多地受前期地价水平的影响。Granger的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房价和地价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长期内房价和地价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包头市城市整体地价水平、地价增长率、城市地价指数、城市地价与房价、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度以及地价的影响因素与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地价整体增长速度较快,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土地需求不断加大、宏观政策有利调控是刺激包头市地价不断上涨的动力;未来包头市地价会继续呈上升趋势,空间布局将会更加合理,增长方式将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福州市商品房价格与城市住宅用地的价格组成,从基准地价和宗 地地价分析了影响城市住宅用地价格的因素,探讨房价与地价的关系,提出了提高城市住宅用地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丁珊 《科技信息》2008,(6):45-46
本文利用计量工具对我国2000~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长短期来看,地价与房价之间相互影响,房屋租赁价格受到地价和房价的影响 .  相似文献   

5.
地价与房价关系探讨——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一直是各方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本文针对"地价与房价的关系"这一焦点问题进行探讨,在分析近几年南宁市地价与房价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将计量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地价与房价关系的评价中,对南宁市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地价与房价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决定关系,研究结果认为,短期内地价对房价的影响较大,但从长期来看房价对地价的影响程度较为明显,地价只是影响房价的因素之一,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择中国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单位根检验、理想滞后阶数选择以及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VAR(1)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房价和地价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地价是房价的Granger原因,而房价不是地价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地价对房价的影响大于房价对地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土地价格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关系的研究大多以定性为主,普遍缺乏定量方面的研究,而两者之间又确实存在着某种数量关系,地价越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而集约利用程度的提高又降低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使用价格.近几年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人们对住宅用地所表现出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商业及工业用地.因此以住宅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对住宅用地价格与用地集约利用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实现通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来调节地价控制房价的目的.结合具体研究区域调查选取了2013年上半年100个住宅地价交易样点并基于Arc GIS 9.3与SPSS 16.0软件,分别构建了土地价格与土地集约利用度测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相关程度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来定量的表示出城市地价与城市集约利用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房价地价动态关系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重庆市房价与地价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以政策因素、区位因素、规划因素作为指标变量,宏观因素、微观因素作为潜变量的动态关系模型,讨论了模型的特点、建模方法与步骤,模型评价与修正等,得到房价地价动态关系模型方程组.探索了一种建立多个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方法,对建立影响因素复杂、因素之间关系难以确定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房价一直高居不下,很多学者对房价上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进行总结、评析,发现国内外学者关于房价与地价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形式及影响因素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东省2002~2009年的住宅销售价格和住宅用地价格的季度数据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房价与地价之间的互动关系.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住宅价格和住宅用地价格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期为2时,地价对房价有影响;除滞后2期外,当滞后期数为1~6时,住宅价格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住宅用地价格对住宅价格则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国房地产业进入商品化阶段以来,济南市住房市场始终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该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解决该市住房价格过快增长的根本对策是回归合理的土地交易价格和适时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房地产价格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房价的不断上涨迫使人们愈加关心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文章从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供求和房地产信贷3方面出发,选取7个指标对2005~2017 年西安市房地产泡沫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各指标之间存在异质性,进而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了合成测度,结果表明 2005,2011和 2017 年西安市房地产均存在泡沫。最后,提出我国应从长效机制下进行宏观调控和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本研究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主要城市群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差异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区域间人均土地出让金、住房价格、人均房地产投资额的分化程度。结合经验事实对比分析,进一步探析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区域内部的人均土地出让金及住房价格存在分化特征,这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分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适度的房地产市场分化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京津冀城市群房价水平的不平等程度与其他两个城市群没有显著差异,但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最大。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房价分化程度如果与经济发展差异水平不匹配,则会影响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应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平衡,优化房地产供给,避免过高的房价导致劳动力流失而损害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房价调控失灵根源在于调控措施未触及对房价起决定作用的现行制度结构。改革不合理制度,逐步完善商品房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并就市场失灵提出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房价宏观调控措施才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泡沫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价运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入手对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由于土地供给的稀缺性,作为房地产价格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价具有不断上涨的趋势,这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内在动力.土地的虚拟资本特性、预期、投机、非理性行为以及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密切关系则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性价比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专家调查法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房地产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了房地产性能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价值工程理论构建了房地产性价比的确定模型,并将其定量化.将房地产性价比确定方法结合实证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既适合某一楼盘性价比的确定,也适合特定楼盘的特定户型的性价比计算.并解决了长期以来房地产性价比只是定性描述的问题,为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消费者购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房地产价格的基本理论,从房价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的角度分析了太原市房地产的价格特征,分析了太原市不合理的房地产价格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调整太原市的房地产价格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税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分析房地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房地产税对房价有抑制作用;各房地产税中,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对房价有正影响;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对房价有显著负影响。研究结论为:政府在利用房地产税收政策调控房价的时候,应科学认识房地产税的具体影响效果,分清每种房地产税的功能和作用,提高房地产税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重庆市和上海市开始了房产税改革试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抛向楼市水池的试水石,更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税制结构,稳定地方财政收入的有益尝试。当前我国涉及到房产税的问题很多,不仅包括宏观方面的税制结构,也包括微观层面的计税依据。文章探讨了一些关于现行房产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中心城区地价与房价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其房地产业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由于房产与地产之间的特殊相关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因素,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