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华山松 锐齿栎混交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短柄枹林、锐齿栎林等栎林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特提斯海是曾存在于冈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之间的古海洋.特提斯海在其近2亿年的演化历程中,经历了扩张、分裂、收缩直至消亡.本文回顾了特提斯海区域不同动物类群的多样性研究,系统总结了特提斯海演化和变迁对全球动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特提斯海演化通过改变栖息地之间的物理联系,决定了动物的扩散和隔离,进而直接影响了现今全球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和组成;特提斯海的海陆变迁通过改变区域地理和生态环境,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淡水生境的出现、中亚地区的干旱化、地中海盐度危机的发生,以及新的洞穴和湖泊生境的形成等,间接影响了特提斯海区域内动物的起源、扩散、分化、存留和灭绝.本文强调了特提斯海的演化和变迁是全球动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并揭示了特提斯海区域现今动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与地质构造运动之间的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果实颜色是影响食果动物取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影响植物的种子传播.试验地点位于西双版纳野象谷自然保护区和补蚌自然保护区,在每个自然保护区内选取原生林和次生林各1处,使用红、橙、黑、蓝4种颜色的人工果实来研究鸟类对不同颜色果实的选择.试验发现,不同颜色果实在原生林中被取食的程度有显著差异,而在次生林中不存在显著差异.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鸟类对蓝色和橙色果实的选择较为突出,而黑色果实在2处生境中的被取食均较少.  相似文献   

5.
土壤动物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生态学过程。土壤动物在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研究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笔者综合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分解网袋法、化学试剂排除法、电击法、数学模型法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 锐齿栎混交林、油松 短柄枹混交林等针阔叶混交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群落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林、栓皮栎林、短柄枹林、山杨林等落叶阔叶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型土壤动物在城市土壤污染指示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南部林地、公园、居住区、耕地及草地等典型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手拣法野外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应用个体密度、类群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等指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517只,分别录属于三门七纲十七目64科。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等指标存在差异,其中耕地和草地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明显碱少;植物群落类型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有一定影响;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主要集中分布在地表0~5cm土壤层,生境地表植被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数,个体密度及多样性指标等的影响明显.此外,地表植被、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污染程度是引起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珍稀动物进行保护或对资源动物进行科学管理,除需研究其分布、食性、繁殖等生物学问题外,还必须掌握其活动范围,至少要了解其两性个体的家域(巢域)大小、家域的重叠程度,从而测定每头动物占有的面积,估计每公顷或每平方公里适度的容纳头数,以便制订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案,使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的演变深受村域经济发展形式和水平的影响,作为乡村经济振兴重要途径之一的特色种植同样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以河南省宁陵县特色果树种植率不同的村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相关指标,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对村域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果树种植年限较长,种植面积较大的村庄,村内居民点布局较为集中,居民点斑块平均用地规模较大.(2)个案分析显示,果树种植率较高的村,村庄用地规模增长较慢、村内居民点布局集聚度较高,以填充紧凑扩展为主;果树种植率极低的村,村庄用地规模扩展明显,居民点斑块形态偏离规则形状的速度较快,以分散外迁扩展为主.利用ArcGIS 10.2和Eviews 9.0软件对影响以上现象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大面积的果树种植对村庄面积扩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到新增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色种植通过促进村域交通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倾斜间接影响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格局.此外,人口密度、经济收入等其他因素对村域居民点分布格局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境破碎化对非人灵长类生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境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综合论述了生境破碎化的概念、成因和以景观生态学、异质种群学说、岛屿生物地理学组成的理论基础,并着重论述了生境破碎化对非人灵长类的影响现状.  相似文献   

12.
宝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地震及次生灾害的影响下,宝兴县自然环境和人类聚落生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生境状态评价、聚落生态研究是灾后生态修复与城镇建设的关键.采用生态位的方法,利用遥感资料和GIS技术,开展宝兴县及其聚落生境的特征分析和垂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宝兴县生境适宜性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生境质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适宜性好的生境多位于河流两侧、海拔1 001~2 800m的地带;2与山区地形、气候环境相适应,不同生境下的聚落生态位表现出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其生态位面积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双峰型变化趋势,是山区居民长期适应山地环境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震后生态恢复与聚落重建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泰山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发现,螨类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类群,占动物总数量的76.30%;另一优势类群--跳虫仅占13.63%.土壤动物的季节消长与土壤温度呈负相关,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具有表聚性,但不同生境、不同季节有很大变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平均不足最大多样性指数的1/3.两种百分比相似系数(相似性系数和百分比相似性系数)的聚类结果差异明显,优势类群的数量对聚类的结果影响很大,影响群落数量分布的因素均可影响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晓琴    王宏卫    谈波    周璟    代芯妍    马晨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6):777-789
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1980-2020年土地利用的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生境质量模型分析不同景观的结构特征和时空格局的变化、生境质量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阿克苏地区生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0-2020年,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优势景观类型对整体景观的主导力逐渐下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也呈现出差异化的景观格局变化;阿克苏地区生境质量处于偏低水平,除乌什县外,其他县、市平均生境质量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斑块面积、景观分裂指数、人口密度对阿克苏地区生境质量的变化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政策宏观调控因素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及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逐渐加强,尤其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鸻鹬类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上最主要的迁徙水鸟,了解鸻鹬类生境的变化对其种群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动物流行病的预防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杭州湾滨海湿地位于该候鸟迁徙通道中段,是迁徙水鸟一个重要的能量补给站.研究基于1984—2017年5个时段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根据不同生境的水分、植被覆盖度、湿度等特征,计算湿地光谱指数,利用监督分类对杭州湾湿地水鸟生境进行分类,并研究生境格局的时空变化,探索杭州湾湿地变化背景下鸻鹬类适宜生境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4—2017年间,滨海湿地面积总体增大,边界北移,但鸻鹬类适宜生境面积减少;鸻鹬类适宜生境中,光滩生境的景观趋于连片化,但海三棱藨草生境趋于破碎化;滨海湿地总体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有所增加,鸻鹬类适宜生境有向其他生境类型转变的趋势;鸻鹬类适宜生境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在湿地的保护过程中,生境适宜度指数有回升的趋势.人类活动使得湿地中水鸟生境景观的演替速率大幅提升,对鸻鹬类生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在后期湿地保护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对水鸟生境质量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宝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地震及次生灾害的影响下,宝兴县自然环境和人类聚落生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生境状态评价、聚落生态研究是灾后生态修复与城镇建设的关键.采用生态位的方法,利用遥感资料和GIS技术,开展宝兴县及其聚落生境的特征分析和垂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宝兴县生境适宜性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生境质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适宜性好的生境多位于河流两侧、海拔1 001~2 800m的地带;2与山区地形、气候环境相适应,不同生境下的聚落生态位表现出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其生态位面积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双峰型变化趋势,是山区居民长期适应山地环境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震后生态恢复与聚落重建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克氏针茅和大针茅的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生境和相同生境下二者的叶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从典型草原西部边缘到典型草原东部,贫瘠生境中克氏针茅和大针茅采取单位面积高氮含量的生存策略、相对肥沃生境中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则采取单位面积低氮含量的生存策略,二者比叶面积的变化趋势均与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即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高则比叶面积相对较高;在相同生境下,克氏针茅采取高比叶面积、低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大针茅采取低比叶面积、高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生境破碎化已被证实是影响种群动态和食物网中物种共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疾病的传播对于种群动态的调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集合种群模型,针对3种不同的资源-宿主/食饵-寄生-捕食者食物网结构,探讨了破碎化生境下物种共存模式与种群动态。模拟结果显示,不同营养级物种对生境破坏有不同程度的响应,营养级越高的物种对生境破碎化越敏感。此外,物种的扩散范围以及捕食者种群对食饵的偏好都会影响物种的续存。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宿主-寄生理论,对疾病的控制和物种保护提供了生态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GIS技术在海南长臂猿保护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跟踪观察海南长臂猿时利用GPS对该物种在霸王岭保护区栖息地内的活动地点和采食树种进行精确定位,同时结合其栖息地数字化地形图和卫片进行分析,获得海南长臂猿的日移动距离、家域面积、活动所集中的海拔高度等重要生态学信息和数据;同时可对海南长臂猿的实际利用栖息地的面积进行精确的估算并进行其栖息地质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以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选取与大熊猫生境相关的7个影响因子,从大熊猫潜在生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境等方面分析了生境的变化特征,探讨该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生境适宜性.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类活动的情况下,保护区内大熊猫生境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23.22%,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19.02%,较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46.69%;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区内大熊猫生境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23.63%,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19%,较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46.67%.与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相比,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从23.22%上升到23.63%,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从19.02%下降到19.00%,受人类活动影响后转变为不适宜生境的面积达到36.96km2,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