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梁凤英 《科技咨询导报》2007,(6):134-134,136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本文通过对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及如何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三方面的论述,阐明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梁凤英 《科技资讯》2007,(1):207-208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本文通过对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及如何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三方面的论述,阐明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个性发展,要使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需要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正确把握学习时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科学、适时地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网络合作学习理论、学习内容及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软件分析与设计"课程特点,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给予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热情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徐小兰 《科技信息》2012,(16):455-456
自主学习实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实现了教师的角色定位转变,使得学生在合作中掌握了语言运用技能和专业知识。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合理的小组,建立多角度的互赖关系,精心地设计任务并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将这些要素有机系统地组合在学习中,进一步有助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展开。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及个别访谈的形式了解本校国际贸易课程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开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主题教学模式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艳红  关军 《科技信息》2009,(34):11-1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班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行了调查。从管理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合作学习进一步完善的思路,以期望通过管理学教学的合作学习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的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8.
李东亚 《科技信息》2012,(20):332-332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浩瀚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两种学习模式,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能力教育和价值教育。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从而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交流合作学习通过组内成员的互助协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9.
潘欣 《科技信息》2009,(30):I0373-I0374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策略。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这股合作学习热潮的背后,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有的甚至于异化为课堂的"点缀"。本文试通过对本校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初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技能,它有助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并且这种能力会内化为学生的本能,促进其终身发展。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将合作学习的理念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能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竞争意识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本文对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和实际操作进行实证探讨,得出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勇波  唐红梅 《科技信息》2007,(16):259-260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我国刚刚兴起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方式。把人类固有的合作意识挖掘出来,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章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被广大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城区学校班额大,生源参差不齐,再加上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本文分析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校园网的合作学习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络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熟悉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其合作学习技能.设计了基于校园网的合作学习平台,介绍了合作学习平台的功能定位及逻辑结构设计和开发工具.对试用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作学习平台的扩展构想.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1].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一要重视意识的培养,即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这是合作能力的提高的基础;二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这是与人相处的基础;三要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提升,让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在学习中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推行多年教改和素质教育后,大学教学已有较大改观,但传统教学模式依然盛行。为了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人际交往智能的维度进行能力分类,选取四种关键能力指标。通过对C语言课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例验证,结合灰色理论模型中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潘倩 《实验室科学》2023,(1):130-133+138
为提高实验课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实验教学中“以考促学”、“以考辅教”的关键作用,使合作学习在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中取得切实成效,将模糊综合评价引入实验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评价环节,并针对如何将组内评价结果与小组整体学习成果质量统一纳入学生的实验课小组合作学习量化成绩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兼顾不同学习小组和同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质量异质性,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融为一体,是对传统实验课小组合作学习考核评价方式的有益革新,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让绪 《科技信息》2010,(18):I0162-I0162
自主学习是指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获取知识,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是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能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1]。姜安丽教授认为本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三个方面[2]。本文对我校高职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之一,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在此,对合作学习的涵义及其特点进行阐述,同时针对目前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丁瑛 《甘肃科技》2013,29(7):78-79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很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搭配小组成员,合理指导学习流程、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建立一套"严而有序"、"活而高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施使之成为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薛丽丹 《科技信息》2011,(9):187-187,177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受到国际教育改革普遍重视、极富成效的教学思想,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合作学习在中学课堂中的运用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和运用要求等不甚了解,操作时出现很多问题,没有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合作学习在中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为例进行反思,对如何提高合作学习成效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