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采用HF和HNO_3作为红柱石矿物的选择性浴剂的条件,用铝量法对红柱石进行定量,建立了红柱石糖矿、单矿物、原矿和尾矿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经生产实践证明,方法准确、简便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红柱石的浮选特点。红柱石在酸性介质中,用烷基磺酸盐可有效浮选,但需联合使用高效抑制剂HF-103,其作用机理是,除本身的亲水性外,对脉石矿物还有明显的去活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互助县夹道沟红柱石矿物组合特征进行试验,采用铝量法分析矿区红柱石含量,在所选试验条件下,对红柱石10.86%的样品进行12次分析,RSD为1.46%.  相似文献   

4.
以周口店羊屎沟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密度测量方法对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周口店地区红柱石矿床是在房山岩体侵入过程中,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和反应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掺杂红柱石对堇青石质窑具抗热震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掺杂天然红柱石对堇青石质窑具抗热震性的影响,分析了红柱石与基质间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并对其增强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红柱石的莫来石化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以红柱石为骨料、堇青石为基质、粘土为结合剂,在1350℃×4h、1400℃×4h、1450℃×4h三种不同烧成工艺条件下红柱石的莫来石化作用,通过对试样的性能测试和显微结构分析表明:在1400℃×4h条件下莫来石的针状晶体发育良好且呈网络结构,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物理性能:常温抗折强度(MPa)由1350℃×4h和1450℃×4h时的11.3MPa和8.9MPa提高为1400℃×4h的15.5MPa;常温耐压强度由1350℃×4h和1450℃×4h时的18.4MPa和16.7MPa提高为1400℃×4h的25.2MPa。同时还研究了红柱石的莫来石化机理:红柱石的莫来石化作用通常由颗粒边沿或颗粒裂隙部位开始,逐步向颗粒的中心部位扩展。红柱石的莫来石化针状晶体互相平行,且与颗粒边沿垂直。在相同的烧成制度下,小颗粒的红柱石较大颗粒红柱石的莫来石化程度高。对红柱石的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红柱石的可浮性及其与捕收剂烷基磺酸盐的作用机理。通过红外光谱和电动电位的测定,以及解吸试验,确认红柱石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相互作用,除了有物理吸附外,还有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湖南宜章烂岭山红柱石矿石的矿物组成,红柱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嵌布嵌镶特征及其对选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原位生成堇青石结合红柱石陶瓷的组成,采用无压烧成法研制了原位生成堇青石结合红柱石L系列复相陶瓷,探讨了提高红柱石复相陶瓷的抗热震性能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经1400℃烧成的L4样品(红柱石70%,滑石13%,高岭土13%,γ-氧化铝4%)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吸水率(Wa)为10.71%,气孔率(Pa)为22.95%,体积密度(D)为2.14 g/cm3;,烧成收缩为2.98%,抗折强度(σb)为92.74 MPa。热膨胀系数为5.41×10-6/℃,30次热震实验(热震条件:1100℃~室温,风冷)的强度没有损失,反而增加了26.20%,常温导热系数为1.87 W/(m·K),比热容为0.90 k J/(kg·K),储热密度为900 k J/kg(0~1000℃)。相组成分析表明样品的晶相组成为印度石(高温堇青石),莫来石,硅线石,α-方石英,α-石英等,原位生成的堇青石晶体均匀分布在莫来石晶体之间,赋予样品较好的抗热震性能。结果显示,采用原位生成堇青石结合红柱石制备的陶瓷材料能满足太阳能高温热发电储热材料良好的抗热震性能,耐高温,高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某地区若干火山岩铀矿床包裹体资料,采用物理化学分析方法计算出610矿田、570矿床、670矿床成矿热液中铀运移形式,认为该区火山岩铀矿床成矿热液中铀主要以[UO2(CO3)34-]、[UO2(CO3)22-]、[UO2F3-]形式运移,并分析其铀沉淀机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了“内外边缘的快速判决法”与“基于两正交向LAG的矢量编码方法”去分离电子电路图的字符与符号.除了对原来的字符分离算法进行改进之外,本文着重于介绍符号分离方法,提出了在“非环形符号”各端点加“黑点”的辅助措施去确定它们的边界.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分离方法与辅助措施十分有效,它导致了近100%的分离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级间分离能源布局设计,通过建立级间分离动力学控制方程并开展解析分析,研究了分离能源布局与箭体转动惯量、质心位置和质量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获取了分离能源布局的理论公式,给出了最佳布局位置。结果表明:仿真计算与理论分析一致性较好。可见,研究成果可作为分离能源布局的依据,对提高论证效率、开展分离系统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详细讨论了选煤的意义和现状以及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技术目前的发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可实现300~0mm全粒级煤炭的高效干法分选,这将促进选煤事业及洁净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消除污水处理厂淤砂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开发了一种污泥淤砂分离器,并以重庆某污水厂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现场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器的排口比K(底流口直径与溢流口直径之比)是影响分离效果最重要的结构参数;提高分离器的工作压力P,可以提高淤砂分离效果和分离器的处理能力.用锥角为20°、溢流口直径Φ22 mm、底流口直径Φ13 mn的污泥淤砂分离器、在工作压力为0.15~0.20 MPa的情况下对污泥进行了淤砂分离,分离产生的溢流污泥ρVSS/ρTSS(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与总悬浮固体浓度之比)为底流污泥的3倍、底流污泥ρISS/ρTSS(无机悬浮固体浓度与总悬浮固体浓度之比)为溢流污泥的1.5倍,污泥淤砂分离器实现了污泥淤砂的分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5.
工作压力P直接影响污泥淤砂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是污泥淤砂分离器最重要的控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分离器处理能力呈显著地线性增长(R2=0.9889),分流比呈显著地指数型衰减的趋势(R2=0.9931);分离效率、富集率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运用Boltzmann函数模型进行拟合,其R2分别为0.9757和0.9878。工作压力控制为0.15~0.2MPa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分离效能。用锥角为20°、溢流口直径Ф22mm、底流口直径Ф13mm的污泥淤砂分离器、在工作压力为0.175MPa的情况下,污泥淤砂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为48%,其分流比g为0.17。如果将底流污泥作为外排污泥,则可以增加淤砂的排放,有助于缓解污水厂的淤砂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氨基酸纸上层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基酸分离常用茚三酮作显色剂,以滤纸作为载体,通过选择合适展开剂的配比和合理的显色时间,让样品溶液在滤纸上层析达到分离的目的。在试样及开展剂的性质,滤纸的性质,展开时的温度、方式和距离相同的条件下对半胱氨酸、谷氨酸、L-脯氨酸等三种混合物的纸上层析方法和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点样、展开方式及Rf值计算等,讨论了展开剂的配比中正丁醇、冰醋酸及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出了三种氨基酸的最佳分离条件,即试样为0.2%的混合物的HCl溶液;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的体积比为4:1:1,用茚三酮的乙醇溶液为显色剂。  相似文献   

17.
用分离流动模型模拟了重力分离空间内的汽水两相流动,对重力分离空间内水滴的运动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重力分离高度和蒸汽上升速度对重力分离效率的影响以及各种尺寸水滴的跟随性  相似文献   

18.
P-集合与F-信息的动态分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集合(packet sets)是改进普通集合得到的,或者用动态特性代替普通集合的静态特性得到的。利用内P-集合,给出F-信息的动态分离概念,给出F-信息分离与依赖特征,给出F-信息的动态分离特征定理与应用。P-集合是动态信息系统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理论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FastICA的语音盲源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分量分析(ICA)在处理盲信号分离中被广泛使用,但其收敛速度较慢.为此文章重点介绍了一种更为有效的盲源分离方法——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文章在介绍了FastICA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之后,将其应用到语音分离中.在采集了三个实际的声音信号后,将三个原始信号进行混叠,在matlab仿真环境下用FastICA方法对混叠信号进行分离,将分离结果与原始信号波形进行比对,结果说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井下螺旋式气液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井下气液高效分离、产出水回注和采气于一体,开展了新型井下螺旋式气液分离器的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对螺旋式气液分离器的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螺旋圈数和螺距对螺旋式气液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该结果为井下螺旋式气液分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