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洪浩尔舒特凹陷海流特构造群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洪浩尔舒特凹陷东次洼海流特构造群腾二段的勘探中,利用储层预测、作波阻抗剖面,拉任意线作精细构造图等先进的勘探技术,对腾二段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该区油气资源较丰富,腾一段为主要油源层;反转构造活动强烈,断裂及褶皱发育,主构造区发育物性较好的储层,形成了有利的圈闭;油气与圈闭条件的有机配合形成了油藏,指明了今后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东斜坡成藏条件优越,具备大面积含油特征,该区勘探程度低,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为明确玛东斜坡油藏富集规律,进一步深化该区油气勘探,综合运用钻井、岩芯、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古地貌恢复、沉积相刻画及含砾中-粗砂岩储层预测等技术,对达巴松扇北翼DA13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特征、主控因素及勘探领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为断层岩性油藏,主要受大型宽缓平台区、坡折、前缘有利相带及断裂共同控制,具有“构造控聚、坡折控砂、断层-岩性控藏”的成藏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类比成藏条件,明确了达巴松扇南翼与北翼具有类似的成藏背景与条件,通过单井相与地震相分析,指出了达巴松扇南翼坡下前缘有利相带广泛发育且发育多个断层-岩性圈闭,勘探潜力巨大,是下一步拓展玛东斜坡百口泉组油气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3.
含二氧化碳气盆地岩浆活动和断裂活动是控制幔源岩浆成因二氧化碳气藏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前人对岩浆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岩浆及岩浆岩含二氧化碳气的特征、岩浆岩的产状及岩性、岩浆岩的时代等方面;对断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深大断裂的规模、深度、走向、倾向、倾角等基本特征及圈闭断裂对圈闭的切割等方面.目前对含二氧化碳气盆地岩浆活动与断裂活动的关系及其对二氧化碳气藏控制作用的研究比较薄弱,此问题制约了对幔源岩浆成因二氧化碳气藏分布规律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川西南段大邑地区所处的区域,其深层处于勘探的空白区,深入探讨该区海相油气成藏条件,不但能更新该区构造地质认识,也能为川西深层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基于研究区及周边钻井岩心、岩屑及地震等资料,对川西南段大邑地区深层油气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段地层剥蚀至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泥页岩,该套烃源层广泛分布,为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②大邑深层发育多套储层,包括灯影组白云岩、栖霞组和茅口组白云岩、峨眉山玄武岩组玄武岩、嘉陵江组与雷口坡组白云岩,露头和探井都显示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③纵向上发育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和巨厚的陆相碎屑岩盖层,具有很好的封挡条件。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中普遍可见储层大量沥青,说明形成过古油藏;④桐湾运动和加里东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在研究区叠加形成优质输导体系,加之大邑背斜带形成的有利纵向沟源断裂输导体系。大邑构造带古圈闭保持完整,与油气运移相匹配,有利于天然气的保藏,是未来深层天然气有利的潜在勘探区。  相似文献   

5.
姚睿 《科技咨询导报》2014,(10):212-213
该文通过对罗山县任山钼矿区域背景地质分析,认为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物化探异常发育,成矿条件良好。对该区的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成矿元素异常分析,圈出异常带16个,钼矿异常与Pb、Zn、Cu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对洪浩尔舒特凹陷东次洼海流特构造群腾二段的勘探中 ,利用储层预测、作波阻抗剖面、拉任意线作精细构造图等先进的勘探技术 ,对腾二段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该区油气资源较丰富 ,腾一段为主要油源层 ;反转构造活动强烈 ,断裂及褶皱发育 ;主构造区发育物性较好的储层 ,形成了有利的圈闭 ;油气与圈闭条件的有机配合形成了油藏 ,指明了今后的勘探方向 .  相似文献   

7.
运用测井曲线伽玛值来研究罗家寨西南地区的沉积古地貌,通过上百口井测井曲线对比,发现飞仙关组底部的电性变化主要集中在50m范围内,以飞仙关组底界50m段的伽玛加权平均值来研究飞仙关早期沉积古地貌,指出20~30API的伽玛值区域可能是鲕粒最适宜生成的地区,且同时是后期鲕粒岩云化及鲕滩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依据处于有利相带、较高古地貌、邻近井的云化及储层发育较好的原则,提出QL25—PX1区块和DT7—DT5区块两个勘探有利区块。为该区勘探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发育大型岩性圈闭油藏,储层致密,直井自然产能低,如何对其实现经济有效开发一直是困扰地质人员的主要问题之一。作者根据多年油气地质研究,结合勘探实践经验,认为该区油气成藏具有"主源定型、双向排烃、岩性控藏、近源成藏"的特点,油气高产主要受储层品质、油气充满度以及断裂-裂缝发育程度等因素控制,有利的"源、储、疏、高压封存"四元配置是该区石油富集高产的最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勘探思路与对策,即综合利用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和黄土塬三维地震技术可实现经济有效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石炭系内幕钻探的探井、评价井试油获高产油流,显示了巨大的勘探潜力。断裂带石炭系逆冲推覆于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地层之上,受长期挤、压、扭、转应力作用,石炭系内幕地层沿低密度塑性地层易于应力释放,形成背斜、向斜及断背斜。研究区由南至北由叠瓦构造向反冲构造演变,中部叠瓦构造加反冲构造,北部反冲构造加逆冲岩席;石炭系内幕发育爆发相凝灰岩,其次为溢流相玄武岩、安山岩,试油结果表明,各种岩性均含油,含油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物性和裂缝发育程度。断裂发育部位也是各种微裂缝发育的部位,油气沿深大断裂及伴生次级断裂富集,将是该区石炭系内幕下步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湘西北牛蹄塘组探井页岩气富集要素的对比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湘西北地区牛碲塘组是近年来南方页岩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以该区井花页1井、慈页1井及常页1井为研究对象,根据目的层实钻地层及气显示特征,系统对比页岩气生烃、储集及保存等方面的富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慈页1井和常页1井的原牛牛蹄塘组可进一步划分为杷榔组和牛碲塘组,与花页1井一致;牛蹄塘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已经历大规模生烃的过程;各探井以吸附状态页岩气为主,且均含有一定的氮气,历史上牛蹄塘组含气层可能受到过破坏;牛蹄塘组基本表现出极低孔隙度及渗透率的物性特征,有较强的压裂改造能力;研究区具有生烃时期早、抬升时期早及幅度大的特征,大规模构造改造及断裂发育,总体上对页岩气保存不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埋深、地层压力、储层物性、脆性矿物质量分数等因素与地层含气量的相关性均不明显,高吸附能力仅是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的1个必要非充分条件;慈页1井及常页1井在局部较好的保存条件下有较高的含气性,常页1井高含气性反映出最后1次抬升的时间晚,对页岩气的保存非常有利,因此,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的关键指标,在勘探过程中需从构造样式、断裂空间分布特征、目的层产状和完整程度、埋藏深度及演化历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重点评价。  相似文献   

11.
企业碳减排及减排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分析在企业中可行的以政府及企业为主体的碳减排途径和方法,其中政策支持可实行碳税和排放交易等,企业有更新设备技术、增加产品寿命、开发新能源替代煤炭方式;提出能够统一评价企业减排绩效的指标,评估时参考国际标准的评估规范过程.根据形势发展,提出我国可实行的企业碳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国内外的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的发展现状,结合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的优势与缺陷,明确了发展碳交易市场机制与碳金融的意义,进而得出碳交易市场机制与碳金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东北农田农民习惯施肥田条件下化肥的利用效率,并为东北农田土壤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采集东北三省农民习惯施肥条件下春玉米种植区0—30 cm、30—60 cm、60—90 cm剖面土壤,分别测定了土壤全碳(TC)、有机碳(SOC)、无机碳(IC)、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结果表明0—30 cm、30—60 cm土壤剖面各活性碳库变化较为明显,且黑龙江、吉林、辽宁TC、SOC、SMBC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0—30 cm土壤剖面各省TC、SOC、SMBC含量均值达显著性差异(P<0.05),吉林、辽宁SIC含量平均值显著低于黑龙江。而POC、DOC以及60—90 cm土壤剖面各活性碳库之间的增减规律并不完全一致。可见,东北三省农民习惯施肥条件下浅层土壤剖面碳库的变化较为明显,而深层土壤剖面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粉状活性炭再生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转炉加热再生法 ,对粉状炭进行了再生实验 ,确定了再生工艺条件 :再生温度 85 0°C ,再生时间6 0min ,水蒸汽用量占原料量 30 % ,使废炭吸附能力恢复 10 0 % ,得率 70 %以上。  相似文献   

15.
碳基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堦  李涛 《武夷科学》2006,22(1):255-260
氢能以其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载体,储氢技术是氢能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级活性炭、石墨纳米纤维、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等碳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世界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的快速发展期。本文梳理了这一时期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的发展史;综述了美、日、英3国的3个企业、2个研究机构与5位科学家的关键技术贡献;运用态势分析方法,从科学研究、工业基础和发展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美、日、英3国发展高性能碳纤维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阐述了其产业结局不同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怀远-灵璧地区)数据,计算怀远-灵璧地区土壤全碳、有机碳、无机碳储量,按照不同的土壤类型、成土母质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分析研究区表层土壤全碳、无机碳、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平均全碳储量为3 866.13t·km-2,有机碳平均碳储量为2 528.22t·km-2,无机碳平均碳储量为1 337.91t·km-2.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对比发现,区内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了0.77 Mt,累计速率2.9%.从平均碳储量分布特征看,全碳、无机碳在河流冲积物母质、潮土中储量最高,有机碳在酸性盐类风化物母质、水稻土、林地中储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排放和人均排放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但中西部地区碳强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这种特征与中西部地区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较高有密切关系。1995—2007年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变化不大;从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差异的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的分解表明,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导致的,而区域之间差异贡献较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省区碳强度的决定因素,说明我国未来碳强度控制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能源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着手,以确保我国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广州大学碳排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广州大学公务车、教工私家车、用电、用水、燃气、制冷、热水、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能源消耗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广州大学两个学年的碳排放量,分析了广州大学的碳排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5~2006学年广州大学碳排放量为6 757.09t,需要1773.51 hm2森林才能吸收;2006~2007学年为6 314.2...  相似文献   

20.
厚荚相思人工林碳素贮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不同器官碳素含量为470.1~533.8 g/kg,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素含量分别为465.4、425.7和478.3 g/kg。土壤(0~80 cm)平均碳素含量为12.94 g/k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碳素含量逐渐减少。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141.05 t/hm2,其中乔木层为46.97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33.30%;灌草层为2.07 t/hm2,占1.47%;凋落物层为4.49 t/hm2,占3.18%;林地土壤(0~80 cm)为92.01 t/hm2,占65.23%。厚荚相思各器官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树干的碳贮量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2.20%,树枝、树叶、树皮和树根等碳贮量共占乔木层的47.80%。7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20.06 t/(hm2·a),碳素年净固定量为9.86 t/(h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