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理论和实测的路基沉降混合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的预测路基沉降,基于土基的固结理论,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概念,对路基沉降计算传统的分层总和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考虑路基施工过程的路基最终沉降量计算理论与计算公式;建立了基于改进的分层总和法及实测的沉降量预测新模型;编制了基于改进的分层总和法和实测数据的路基沉降预测计算程序Settlement_Calculation;采用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对安徽省某二级公路试验路段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和理论计算,得到的沉降预测值和实测值相对误差小于2.0%。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沿线选择代表性工点(工点1346、工点1722)开展路基变形观测.在本次路基沉降变形分析中,主要依据了铁道部西北科学研就院和施工方对所选路基工点进行观测的数据,基于实测数据得到了沉降时间曲线图,并通过双曲线法和指数曲线法对实测数据拟合得到沉降预测曲线.分析表明,西北院与施工方观测得到的最大沉降量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双曲线法和指数曲线法能很好的预测路基沉降.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规律监测及FLAC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喷水泥搅拌桩法,试验研究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变形特性,对路基关键部位的竖向沉降进行了现场监测,得到了软土路基的变形的初步规律。现场试验表明,粉喷水泥搅拌桩法适宜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可用于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减少路基沉降量。基于软土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理论,应用FLAC-3D软件完成了浙江某高速公路路基的的蠕变沉降规律的计算机模拟。FLAC-3D计算得到的竖向沉降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计算表明,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软土路基变形问题,可将该模型用于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预测预报,为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方宝 《科技咨询导报》2009,(17):53-53,55
应用星野法对某软土路基进行了沉降预测,并与现场实测的沉降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指数函数配合法预测软土路基堆载预压的沉降值精度较高,模型简单,有较大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路堤荷载作用下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性,在京沪高速铁路凤阳试验段进行了沉降变形现场试验.设置沉降板、观测桩和测斜管,分别监测地基面桩土沉降、路基顶面沉降和地基侧向水平位移,分析了沉降变形随路堤填筑高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双曲线沉降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随路堤填筑高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路基经过6个多月的静置后,沉降已趋于稳定;复合地基总沉降量小于15 mm,桩土沉降差小于2 mm;路堤坡脚线外1 m处的地基侧向最大水平位移小于4 mm;采用双曲线法进行路基沉降预测是可行的,且预测精度较高.采用CFG桩-筏复合处理后的地基总沉降、沉降差和水平位移均较小,路基沉降稳定较快,能够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并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6.
膨胀土路基沉降的增量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膨胀土路基沉降的特点,提出按增量法分析瞬时沉降、主固结沉降和胀缩沉降的步骤和方法,推导了相应的表达式,增量法的分析步骤是将路基沉降总划分为施工期和使用期两个时间区间,再划分为若干时段,先分区间逐时段计算各沉降分量的增量,然后迭加得到任意时刻的路基总沉降量,还就具体道路工程实例,进行了沉降量的计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拓宽新路基差异沉降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公路拓宽过程中,由于新老路基固结程度不同,路面荷载作用下新填路基会产生较大沉降,导致路面破坏;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基于土的孔隙介质特性,考虑路基边坡对路基沉降的影响,采用修正的分层总和法和ABAQUS数值模拟来计算新填路基路面沉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修正的计算方法得出的路面沉降曲线与实际现场观测结果有明显的相似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路面不同位置的变形规律,可用于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预测预报,为路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路堤在高速铁路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不发生过大的沉降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关键,因此在高速铁路软基处理过程中应用沉降预测方法预测沉降和提高预测的精度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基于试验段实测沉降曲线,将指数曲线配合法、双曲线法和Asaoka法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预测了路基的最终沉降;应用有限单元法计算软件,采用两种土体本构模型结合实验室实验参数模拟现场状况,进行了沉降预测.在此基础上,将几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与实测值互相印证,进行了一些讨论,希望能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徽沿江高速公路大渡口段软土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沿江高速公路大渡口段软土路基的沉降和路堤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工程地质评价,首先用分层总和法进行总沉降量计算,然后利用单向固结理论进行工后沉降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软土路基工后沉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对其进行处理,而填土路堤稳定性分析结果说明该段路堤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为监测高铁路基沉降,保证高铁安全运行,以京津高铁为研究对象,利用TerraSAR-X高分辨率雷达影像,采用基于多种特性的综合探测法提取出稳定可靠的高相干点,基于提取的点目标利用时间序列DInSAR技术反演出京津高铁在SAR影像获取时间段的路基沉降,得到京津高铁沿线路基沉降分布图,分析了沉降分布特征和原因,并利用地面水准观测数据与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成果验证了时间序列DInSAR技术进行高铁路基形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铁路路基工后沉降变形分析评估是铁路轨道工程铺设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工序之一。文章利用灰色理论、指数法和双曲线法对铁路路基沉降进行研究预测,得出了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从结果来看三种模型中灰色理论能够更好地反应沉降趋势,分析预测精度较好,可为监测提供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路基沉降是影响高速公路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北沿江高速公路马巢路一标段软土路基沉降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沉降板观测数据,分析了PHC管桩处理与双向搅拌桩处理两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不同和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HC管桩处理的路基沉降小于采用双向搅拌桩处理的路基沉降;软土路基沉降量随填土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填土高度越大,路基沉降量也越大,填筑加载瞬间沉降量及沉降速率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零,路基达到稳定,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软土路基施工法,对工后沉降法和沉降速率法两种卸载标准的选定进行了探讨,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合理的卸载标准,对参考断面进行了固结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速铁路对路基沉降的严格要求,提出了沉降测量的重要性,详述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现测的技术与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可为今后路基沉降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克服以往路基压实度快速检测法中需要繁琐的标定试验及忽视初始地应力对变形参数影响的缺陷,建立了路基压实度快速检测新方法.首先,基于孔隙介质理论,研究了孔隙率、变形模量及密度随路基材料变形而变化的规律;其次,引入分层总和法和分级加载思想,考虑初始地应力和路基变形均影响路基力学参数变化的特征,建立静力贯入条件下贯入荷载-沉降解析关系;然后,在路基静力贯入试验测得荷载-沉降试验曲线的基础上,利用自适应遗传退火算法反演得路基贯入荷载-沉降解析关系中的各参数,从而建立基于孔隙介质理论的路基压实度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比可知,本文方法精确度满足工程要求,检测过程中无需繁琐的灌水法标定试验,能快速准确地检测路基压实度,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预测泥岩高速公路路基不同填筑阶段的沉降数据,避免长期监测带来的不便,提出了5个改良Verhulst模型:分别利用元胞自动机和矩形法以及积分法改良传统Verhulst模型背景值,建立了元胞自动机改良模型、矩形法模型和积分法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元胞自动机理论优化矩形法模型和积分法模型的背景值,建立了综合改良模型1、2。以马巢高速公路泥岩路基沉降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Verhulst模型和5个改良Verhulst模型预测路基在不同填筑阶段的沉降。结果表明:5个改良模型中,2种综合改良模型精度最高,其次为元胞自动机改良模型和积分法模型,最后为矩形法模型,且预测精度均优于传统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不同风化程度泥岩路基在不同填筑阶段的沉降,符合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小粉砂土拼接路基与旧路基的差异沉降,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处治,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碎石桩长度及其模量、桩间土模量及粘聚力对沉降及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长为5.0m时路基顶面最大沉降为9.8cm,最大差异沉降为5.3cm;碎石桩模量对沉降、坡脚水平位移及差异沉降的影响不显著;桩间土模量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较大,当桩间土的模量增大到14 MPa以后,路基的沉降趋于稳定,此时路基顶面沉降为7.15cm、最大差异沉降为3.87cm;桩间土粘聚力达10kPa后路基沉降趋于稳定,此时路基顶面沉降为9.8cm,最大差异沉降为5.2cm;新路基坡脚水平位移趋近于0.总之,碎石桩能明显减少沉降和侧向位移,碎石桩长5.0 m、桩间土模量14MPa、桩间土粘聚力10kPa时控制新路基沉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省九龙江北引水隧洞穿越鹰厦铁路、厦深高铁线路为研究对象,在路基加固前提下,采用换算土柱法转化的静荷载和类正弦形式列车荷载形式,采用软件FLAC3D分析了隧道单线贯通及双线贯通后的铁路路基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类正弦形式列车荷载引起的路基沉降比换算土柱法转化的静荷载引起的路基沉降大0.4mm,约5%;两种荷载引起的路基沉降槽形态均为"双峰"形态,峰值均出现在两隧道各自的中心线上;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和两种工况的计算数据,得出静荷载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千振江 《甘肃科技》2012,28(15):124-126
结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路基沉降观测的具体实施,阐述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详细地介绍了路基沉降观测的方法及技术要求,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管理思路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对保证高速铁路路基测量工程质量及沉降观测的有效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车辆和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经典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为基础,推导了考虑重力的板式轨道相关结构振动方程,结合多刚体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考虑重力的车辆-板式轨道垂向耦合分析模型,提出了通过路基反力变化模拟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具体方法,并对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必要的验证.利用该模型研究了行车速度及路基不均匀沉降(包括路基不均匀沉降幅值、路基不均匀沉降波长等)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行车速度和路基不均匀沉降幅值的增加,系统响应均相应增加,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车辆运行影响的控制性指标应以舒适性指标为主、安全性指标为辅;随着路基不均匀沉降波长的增加,系统动力响应存在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过程,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波长与混凝土底座的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