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ZnS纳米粒子在层状液晶中的原位合成及润滑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ritonX-100/C10H21OH/H2O体系层状液晶中原位合成出粒径为20-30nn3ZnS纳米粒子,用高速环-块磨损试验机考察了ZnS纳米粒子在TritonX-100/C10H21OH/H2O体系层状液晶中的润滑性能,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摩擦化学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ZnS纳米粒子能提高TritonX-100/C10H21OH/H2O体系层状液晶的润滑性能,其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表面生成了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5种多库酯类离子液体作为非极性基础油液体石蜡(LP)和极性基础油聚乙二醇(PEG400)的添加剂,研究其作为钢/镁合金摩擦副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并分析润滑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离子液体添加剂,并利用SRV-V微动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表面轮廓仪考察其摩擦学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石英晶体微天平对润滑作用机制进行探究.结果 5种多库酯类离子液体作为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添加量为1% 可以有效改善基础油LP的摩擦学性能,而离子液体作为基础油PEG400添加剂在3% 含量可以起到一定的减摩抗磨效果;XPS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润滑剂与镁合金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了MgO ,Mg3 (PO4 )2和MgSO4等物质的摩擦化学反应膜.结论 多库酯类离子液体作为非极性基础油LP和极性基础油PEG400的添加剂,均可以改善其对钢/镁合金摩擦副的润滑性能,且物理吸附膜和摩擦化学反应膜共同决定了其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3.
油酸修饰PbS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SEM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醇–水混合溶剂中合成了油酸(OA)修饰PbS纳米粒子,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并利用SEM及EDS研究了磨损表面. 结果表明,由于在摩擦表面生成化学反应膜,油酸覆盖的PbS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纳米氟化镧的制备方法,探索纳米氟化镧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氟化镧(La F3)粒子,使用全方位行星式球磨机球磨后,得到纳米级氟化镧粒子.采用纳米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表征.使用平平加OS-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为表面活性剂,把纳米氟化镧粒子添加到基础油中,采用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做四球试验,以评价纳米氟化镧粒子在润滑油中的抗磨减摩特性.试验钢球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分析其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当纳米氟化镧的添加量为2.5%时,抗磨减摩效果最佳;纳米氟化镧润滑油与基础油相比,摩擦系数减小了52.7%,磨斑直径减小了29.6%;纳米氟化镧润滑油的磨斑较基础油更规则,犁沟较浅.分析表明,纳米氟化镧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及时填充到摩擦副表面,易与基体结合生成化学反应膜,有效阻挡了金属基体之间的摩擦磨损,起到良好的抗磨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5.
纳米二硫化钼粉体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钼酸铵和硫化铵为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二硫化钼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粉体粒子形貌、大小和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纳米二硫化钼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谱仪(EDS)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及表面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二硫化钼是粒径为40~50 nm左右的球形颗粒,具有大量的悬空键和很高的表面活性;作为固体润滑剂能明显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摩擦副的耐磨性能,易于在摩擦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和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T302添加剂的润滑性能及抗胶合性能试验研究,发现T302添加剂能显著改善滑动摩擦副的抗胶合性能及润滑油的润滑性能,通过分析磨斑表面X射线衍射图谱(XPS),发现该种添加剂作用下,摩擦副表面形成了聚合物膜,使得摩擦力减小了,随着载荷的增大,添加剂在摩擦热产生高温作用下,部分原子如C、S同表面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FeSO4 ,FeS 等物质.结合咬死失效后的表面形貌及咬死失效后滑动摩擦副表观特征分析,分析了该种添加剂作用下抗咬死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亲油改性后获得的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Modifi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MR-GO)和改性碳纳米管(Modified Carbon Nanotubes,M-CNT),经复配后分别加入基础脂中.选用红外光谱仪等设备表征了纳米粒子改性结果,采用球盘式摩擦试验和四球试验测试了样品的摩擦性能,发现亲油改性能降低碳纳米添加剂对润滑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MR-GO和M-CNT复配的润滑脂具有较好的减摩性能,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表明,MR-GO和M-CNT均能改善摩擦表面的粗糙程度,在2种添加剂协作下,摩擦表面的自动修复作用更完善,使磨损面粗糙程度降低,摩擦表面平均摩擦因数更低且随摩擦时长的增加更平稳,形成了一种稳定可持续的润滑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豪  朱昌吉  刘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331-10337
为解决发动机启动过程中,润滑油不能及时输送到各摩擦副表面,短时间内处在边界摩擦或固体干摩擦润滑状态下产生剧烈磨损的问题,设计气动马达辅助驱动的集成预润滑式机油泵总成作为解决方案。依托于发动机润滑系统试验台架,通过改变润滑系统的初始状态(贫油或富油)、气动马达的进气压力,进行发动机的预润滑过程及冷启动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集成预润滑式发动机机油泵在进气压力2~6 bar的工况下能够迅速建立起稳定的1 bar以上的主油道机油压力;当进气压力为3 bar时,发动机冷启动主油道油压达到标定油压的时间提前7~8 s。可见,集成预润滑式机油泵总成能够有效地进行发动机启动预润滑,避免在发动机冷启动阶段轴承等运动摩擦副发生固体干摩擦而导致的磨损。  相似文献   

9.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四球机磨损试验和对试球磨损表面进行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inc dialkyl-dithiophosphate,简称ZDDP)对菜籽油(RO)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磨斑表面主要元素的化学状态,并探讨了ZDDP在RO中摩擦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ZDDP在RO中的最佳添加量为2.0%;ZDDP可以提高RO的极压性和抗磨性;ZDDP在RO中摩擦作用机理为ZDDP热分解,分解的产物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了由磷酸盐、硫酸盐、摩擦聚合物等组成的聚合膜;ZDDP还通过对摩擦副表面的改性,摩擦生成的单质态Zn原子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铁锌固溶体,增强了摩擦表面的抗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电沉积Ni-P-Si3N4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机理及其与结构和力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复合镀层中的Si3N4微粒能有效降低摩擦副之间的粘着脱落和犁沟效应;在油润滑条件下,复合镀层中Si3N4微粒起到支承载荷作用,同时有利于边界润滑膜的形成,避免粘着磨损,复合镀层中Si3N4微粒共析量的增加是提高复合镀层耐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油酸铅的原位合成及摩擦学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SN中原位合成了油溶性油酸铅,并用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四球及往复式摩擦试验机对其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油酸铅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显著的减摩性能和中中等的极压性能。为弄清其抗磨减摩机理,用SEM及XPS表征了磨斑表面,表征结果发现,摩擦学性能的改善是因油酸铅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吸附膜和在摩擦条件下部分吸附膜发生摩擦化学反应产生了铅氧化物膜所致。  相似文献   

12.
稀土氟化物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氧基二硫代磷酸(DDP-18)的最佳合成条件:以C18醇及P2S5为原料,在起始温度90℃,反应温度120℃,P2S5用量超出理论用量的10%,反应时间6h时,可以制备出硫磷酸含量接近80%的表面修饰剂二烷氧基二硫代磷酸的固体粉末.采用共沉淀表面修饰法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双十八烷氧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PyDDP-18)表面修饰的LaF3纳米微粒,并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手段表征其结构;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通过四球抗磨实验测试了其润滑性能,结果表明:表面修饰稀土氟化物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其作为添加剂调制出的润滑油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搅拌法制备了Al-2.15 %Mn合金,对其显微组织、强化机制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l-2.15%Mn合金的组织为含Alu Mn4和Al6 Mn的α-Al固溶体;合金中Al6Mn的沉淀强化作用使其硬度较纯Al提高了60%;纯Al的冲击断口形貌为塑性断裂,Al-2.15%Mn合金的冲击断口形貌为准解理断裂;纯Al与Al-2.15%Mn合金在湿摩擦下的磨损量均大于干摩擦的磨损量;湿摩擦的腐蚀一机械磨损作用使磨痕为犁沟和蚀坑,干摩擦中磨屑的成片脱落由机械磨损中的黏着磨损引起;在干摩擦与湿摩擦中,纯Al的摩擦因数均大于Al-2.15%Mn合金的摩擦因数,Al-2.15%Mn合金较纯Al表现出更加优良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变速装置的带排扭矩功率损失,以典型三锥摩擦副为研究对象,考虑表面张力和表面构型的影响,建立多锥构型摩擦元件带排转矩分析模型,通过数值方法讨论了变速装置中润滑油黏度、分离间隙、润滑油流量、多锥摩擦元件构型参数等对带排扭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对转速的增大,带排扭矩先增大后减小,带排扭矩存在最大值.润滑油的黏温特性、润滑油流量、分离间隙、摩擦元件锥角对带排扭矩的影响较大.设计不等锥角构型可以降低多锥构型的带排扭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纳米石墨烯在摩擦学领域引起了一番新的热潮,纳米石墨烯因具有独特的物化性能、超薄层间结构和优良的自润滑性能,将其作为润滑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摩擦学性能。文中综述了纳米石墨烯作为固体润滑剂、水基润滑添加剂和油基润滑添加剂以及与其他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作为润滑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石墨烯的保护层薄膜、低表面能、自润滑性能、复合材料共同作用等减摩抗磨机理;指出了纳米石墨烯存在的问题,如不同添加量的石墨烯对溶液的抗磨减摩影响较大,石墨烯的层数和结构都是影响机体抗磨减摩的重要因素,并对今后石墨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润滑油多功能添加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润滑油多功能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ZDDP+MoDTP)合成工艺,作用机理,并对其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测试。润滑性能模拟评定结果表明该剂极压抗展性能良好,是一种高档润滑油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齿轮齿面电蚀失效的微观形貌特征:条形花样和云形花样。建立了非接触放电电蚀模型和接触放电电蚀模型来阐述齿面电蚀产生的机理。在齿面间的极间电压较高、润滑油模形成较好的情况下产生非接触放电电蚀;在齿面间的极间电压较低、润滑油模形成比较差的情况下产生接触放电电蚀。电蚀和磨擦磨损的共同作用加速了齿轮的失效。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热压碳化硼表面自润滑膜的生成.在实验条件下,未经热处理的碳化硼摩擦副的摩擦因数由起始阶段的0.35~0.40,随滑行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至0.25左右.对摩擦前后接触面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接触界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B  相似文献   

19.
表面涂层摩擦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分析了表面涂层的摩擦机理。其中涂层的摩擦机理主要可分为油层参数影响原理、摩擦化学原理、摩擦物理原理与材料转移原理等。涂层参数是指涂层及基体的硬度值、涂层厚度和基体表面粗糙度。摩擦化学原理包括涂层表面化学保护层的生成、涂层的氧化等方面的理论。而材料转移原理是指由于摩擦界面之间形成材料转移层而导致摩擦界面的摩擦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含磷添加剂在植物油中的摩擦学性能,选择磷酸三丁酯(TBP)和磷酸三苯酯(TPP)作为植物油添加剂,利用四球机对比法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分析了植物油与含磷添加剂之间的作用机理,含上述添加剂的植物油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由甘油脂和摩擦化学反应产物组成的边界润滑膜,从而改善植物油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TBP和TPP能明显改善植物油的抗磨性,并有效提高植物油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