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检测了来自4个商场的20种海鱼,共120个样品,按3管MPN计数法每100 g鱼肉中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平均值分别为396.72和214.78,平均出现率各为80.8%和43.3%,其中4月份的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数量远高于其它月份;按季节分,则各数值从大到小依次是春季、秋季、夏季和冬季;检测次数在3次以上的不同种类海鱼中都有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检出,其数量和出现率与海鱼的种类密切相关,其中海鲶中的感染最严重;各个商场的海鱼都有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检出;所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血清型以1型和4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O157:H7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肠村菌O157:H7培养于低温养条件下,以涂布平板法(PC)和最大近似值法(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95-115d后表明可培养菌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检测细胞总数,表明细菌总数始变化不大,而活菌直接镜检计数(DVC)检测到的活菌数保持在10^6个/ml,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O157:H7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相似文献   

3.
在紫外光激发下,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和吲哚-3-乙酸(IAA)均能发射荧光,最大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em=291/337nm,λex/em=287/371nm。研究了酸度、光照时间、温度及共存物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建立了多元校正不经分离同时测定NAA和IAA两组分的新方法。NAA和IAA线性范围分别是6.44×10^-8-29×10^-6mol·L^-1,1.94×10^-8-3.88×10^-7mol·L^-1;最低检测限为2.10×10^-8mol·L^-1,1.08×10^-8mol·L^-1。该法对两组分合成样及强化水样均有较好的解析能力,回收率在92%-103%之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花灌木重瓣榆叶梅利用培养植物组织进行快速繁殖的研究和应用,证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2mg/ml、NAA0.1mg/ml,能促进茎段腋芽萌发,萌发率44%;继代转移于相同培养基中,加入6-BA0.2-0.5mg/ml、IAA0.1mg/ml,增殖系数10;利用速蘸生根粉ABT0.5mg/ml,诱导抽枝苗生根,生根率100%;在土+沙(1:1)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达75%。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顶空色谱技术在聚乙烯中挥发性烃类测定中的应用,考察了方法并进行了性能测试。检测限为1.0×10^-6μg/mL.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8.50%-100.9%之间。变异系数(n=5)在0.11%-1.90%之间。线性关系范围为10×10^4。  相似文献   

6.
以酒精糟、白酒糟、碎玉米、啤酒糟等为原料,添加尿素、(NH4)2SO4及营养液F,采用“液体种子培养,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技术”生产奶牛生物(活菌)饲料。饲料粗蛋白平均含量36.55%、提高率1635%;酵母菌、有效细菌总数及活菌率分别为:7.85×10^8个g、7.11×10^9个,g和82.2%;β-淀粉酶1356mg/(g.h)、纤维素酶168um/(g.h)、中性蛋白酶1088ug/(g.min)、碱性蛋白酶372ug/(g·min)、糖化酶110u/(g.h);VA80IU/(100g)、VB:2.35mg/(100g)、VD2945IU/(100g)、VC1.1mg/(100g)、烟酸10.7mg/(100g)。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LSSV)研究了对苯二酚(HQ)和间苯二酚(RS)在聚噻吩/纳米二氧化钛修饰玻碳电极(PTh/NTiO。/GCE)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作为两种苯二酚传感器表现出极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0.2mol/L柠檬酸一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H4.6),RS和HQ的氧化峰电位相距508mV,且在PTh/NTiO2/GCE上的峰比在裸GCE上的高出6.5倍。在最佳条件下,PTh/NTiO2/GCE对HQ和RS在1.0×10^-7~8.0×10^-6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混合物中的检出限(S/N一3)分别为3.3×10mol/L和3.7×10^-8mol/L。通过计算得出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如电子转移数(n),质子转移数(m)。该法被用来同时测定废水中的RS和HQ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吸管技术,研究整合素α2β1对肝细胞癌(HCC)细胞SMMC-7721与Ⅳ型胶原衬表面粘附力特性和该细胞对Ⅳ型胶原趋化行为的影响.观察Anti-α2、Anti-β1对SMMC-7721细胞与Ⅳ型胶原裱衬表面的粘附力的影响;采用双微吸管实验法,观察SMMC-7721细胞伪足形成过程以及Anti-α2、Anti-β1对SMMC-7721细胞伪足形成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对SMMC-7721细胞表面整合素α2、β1亚单位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MMC-7721细胞与5μg/mL Ⅳ型胶原裱衬表面之间的粘附力为952±134(×10^-10 N,n=60),加入5μg/mL Anti-α2粘附力减小到605±128(×10^-10 N,n=60);加入10μg/mL Anti-α2时粘附力减小到579±57(×10^-10 N,n=50).加入5μg/mL Anti-β1粘附力减小到449±119(×10^-10 N,n=60);加入10μg/mL Anti-β1时粘附力减小到220±78(×10^-10 N,n=55).双微吸管趋化实验表明:两侧微吸管加入相同浓度Ⅳ型胶原,细胞向两侧微吸管均有伪足形成;在此基础上,微吸管分别加入Anti-α2、Anti-β1的一侧,SMMC-7721细胞伪足生长曲线呈现明显的抑制,而未加入抗体的微吸管一侧与加入的对侧相比,该侧细胞的伪足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所研究细胞整合素α2、β1亚单位表达率达分别为23.17%和95.78%.上述结果表明,整合素α2β1是联系SMMC-7721肝癌细胞与Ⅳ型胶原裱衬表面粘附以及SMMC-7721细胞对Ⅳ型胶原趋化性伪足形成的重要受体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硝基苯酚降解菌Pseudomonas sp.HY1的分离与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驯化富集,从受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降解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PNP)的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Y1.在有氧,pH7和30℃条件下,该菌能利用PNP为碳源和能源生长并将中等浓度(100mg/L)的PNP快速彻底的降解,高浓度(300mg/L)PNP条件下未检测到菌的生长和降解活性.该菌在15~40℃和pH值5~10的条件下具有降解PNP活性,其中碱性条件(pH8~10)和30℃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N,N’-双-3-烯丙基水杨醛缩邻苯二胺(BASPDA)Schiff碱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各种因素对BASPDA和Th(IV)配合物的荧光影响,建立了BASPDA荧光探针分析检测Th(IV)的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10^-7mol/L~2.9×10^-5mol/L,检出限为0.5×10^-7mol/L.  相似文献   

11.
以945株食品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ocytogens,L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采用KB法筛选出喹诺酮类耐药的LM,利用PCR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的基因突变以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分布情况,结合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分析其外排泵的作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结合血清组对耐药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2株耐药菌株中gyrA、gyrB、parC与parE的QRDR均未发生氨基酸突变,且未检测到PMQR相关基因;而7株fepR基因发现新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作用机制有待阐明;外排泵基因lde在耐药LM中皆有检出,78.1%(25/32)LM加入利血平后MIC值降低至原MIC的1/2以下,lde可能是导致LM对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血清组分析发现32株耐药菌株分属血清组I.1、I.2、II.1、II.2和III,MLST共分为10种ST型,其中ST87、ST9和ST8为优势株,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lde是LM产生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但LM潜在喹诺酮耐药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同时其潜在的致病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李氏杆菌的6个菌属中,只有李斯特菌和人类的李斯特菌症相关.因此,李斯特菌最有检测意义.本研究介绍了利用血清学、PCR、单克隆抗体和仪器法对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并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建立一个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干腌火腿中生物活性多肽的抗菌活性及其组成,选取产自中国云南省曲靖地区的宣威火腿为材料,通过缓冲液浸提的方法提取火腿中的多肽成分。以粗提多肽对单增李斯特菌和O157型大肠杆菌的生长抑制情况为指标进行抗菌性评价,同时结合离子交换色谱、尺寸排阻色谱等技术对宣威火腿粗多肽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选取其中抑菌活性较强的组分进行氨基酸序列测定。抑菌实验发现宣威火腿粗多肽具有显著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和O157型大肠杆菌生长的效果;经过逐级分离纯化得到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抑菌活性。其中组分7活性最强,对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和56%。通过Nano-LC-ESI-MS/MS肽序列鉴定,最终得到抑菌活性较强的多肽序列,分别为QYYNGEEHVRFDSDVGEYR、LRNLPNLEVLDLGTNFI、FASFEAQGALANIAVDK。将鉴定得到的3条多肽化学合成后进行抑菌实验发现,合成多肽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O157型大肠杆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增李斯特菌。研究结果表明宣威火腿中含有抑菌效果的肽类成分,从而为阐释宣威火腿多肽的功能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病菌的非特异性结合是影响生物传感器性能主要因素之一,而阻断剂是降低病菌非特异性结合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李斯特菌为目标病菌,对磁致伸缩生物传感器进行不同的生物加载处理,包括:无生物加载,抗体加载,阻断剂酪蛋白加载,阻断剂牛血清白蛋白加载。通过上述传感器对李斯特菌的检测实验,研究阻断剂的阻断效率以及其对磁致伸缩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阻断剂均可以显著降低李斯特菌与磁致伸缩生物传感器表面的非特异性结合,提高磁致伸缩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某规模化猪场猪群发生李氏杆菌病,在试验过程中,采集病死猪的肝、脾等病理变化比较典型的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并对其进行鉴定。分离出了1株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病原菌对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极为敏感;动物接种试验表明,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雏鸡皮下接种、口腔接种和腹腔接种,小白鼠腹腔接种可引起发病,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6.
基于ActA基因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序列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ActA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对21个菌株进行PCR扩增,得到长度为820bp的片段。PCR产物经过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对其中的506bp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分离株具有5个明显不同的克隆谱系,每个谱系的同源性均在95%~100%。16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奶相关和环境分离株可被分成4个谱系,其中2个谱系(C、D)均为奶相关分离株和成品奶分离株;加工厂地面污水分离株为独立的一个谱系。初步表明,成品奶中污染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来自于奶牛场,而非加工环境。  相似文献   

17.
茶薪菇深层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茶薪菇深层培养的试验,完成了菌种及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的探索、并进行了5t发酵罐的批量生产,发酵周期为60-67h,放罐菌浓为40%,菌丝干重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18.
The ability to cross host barriers is an essential virulence determinant of invasive microbial pathogens.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s a model microorganism that crosses human intestinal and placental barriers, and causes severe maternofetal infections by an unknown mechanism. Several studies have helped to characterize the bacterial invasion proteins InlA and InlB. However, their respective species specificity has complicated investigations on their in vivo role. Here we describe two novel and complementary animal models for human listeriosis: the gerbil, a natural host for L. monocytogenes, and a knock-in mouse line ubiquitously expressing humanized E-cadherin. Using these two models, we uncover the essential and interdependent roles of InlA and InlB in fetoplacental listeriosis, and thereby deciph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ability of a microbe to target and cross the placental barrier.  相似文献   

19.
林泗海 《武夷科学》2005,21(1):120-122
比较测定了锐劲特、新农宝、辛硫磷等9组药剂对甘薯小象甲的防效,经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锐劲特50m l 新农宝100m l/亩、锐劲特100m l/亩与锐劲特60m l/亩平均防效差异显著,与锐劲特40m l 新农宝100m l/亩差异极显著,锐劲特50m l 新农宝100m l/亩、锐劲特100m l/亩、锐劲特40m l 辛硫磷200m l/亩、锐劲特50m l 辛硫磷200m l/亩、辛硫磷400m l/亩、新农宝300m l/亩、锐劲特80m l/亩处理间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