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视栏目剧这种新兴的节目类型因其具有的草根性、低成本、方言化等特征,使其具有了一些独特审美特性,在短时间内红遍大江南北。本文通过对栏目剧传播的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和受众分析,总结了这些这些特性产生并飞速发展的原因,指出了由此带来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视谈话节目自1992《东方直播室》产生到现在,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成熟,其中央视的《艺术人生》与香港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就是成功的代表。本文通过对电视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的比较研究,结合既有的研究材料分析二者成功的原因,研究访谈节目成功的各个因素,探讨电视访谈节目如何保持艺术生命力,发挥电视节目的传播功能和娱乐大众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电视界栏目剧兴起。就象选秀节目一样,栏目剧也成了电视界不得不让人关注的现象。从重庆最早的《雾都夜话》开始,电视栏目剧已经悄然走过了十个年头。但就在去年,突然呈现出井喷的状态,似乎是一夜之间,犹如春暖花开,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2006年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  相似文献   

4.
李度 《科技信息》2011,(17):I0423-I0424
针对方言电视节目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力求其能够健康持续发展,让电视荧屏更加绚丽多姿,更加充满魅力。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形态,它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电视人付出更多努力,找出存在问题,思索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樊超 《科技资讯》2013,(35):15-15,17
电视节目的质量好坏直接受到电视摄像技巧的影响,同时也是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可是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电视摄像技巧却被人们所忽略,这不但会使得电视摄像技巧水平受到制约,同时也会降低电视节目的质量.文中简单分析了电视摄像技术、艺术的相关内容,指出了在电视摄像过程中需要对电视摄像技巧有充分认识,也给电视摄像工作者供应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其在电视节目拍摄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想象力充分发挥,有效合理的使用各种有序的拍摄方式,制作出艺术性质量高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6.
陈岳(陈首军),成都电视台知名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成都电视少儿频道总监,全国电视节目金话筒奖获得者.他的主持风格鲜明、语言生动幽默、形象亲切朴实,深受广大少儿观众和家长的喜爱.文章结合陈岳代表节目《陈岳叔叔讲故事》,从形象设计、语言风格、副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他的主持艺术,同时从个人经历、性格气质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其主持艺术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就电视包装功能、分类、表现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电视包装的确立及其功能二、电视包装的分类〔1)硬包装(2)软包装三、电视包装的构思与表现1.台标、片头2.色彩运用3.主持人、播音员的包装4.特技技巧的运用四、电视节目包装是打造精品不可缺少的艺术再创作过程(一)电视节目包装艺术再创作应注重整体性(二)电视节目包装艺术再创作应注重宣传突出本台文化、本土特色设计(三)三)注重色彩在电视节目包装艺术再创作中的情感表现(四)巧妙运用音乐是节目包装艺术再创作不容忽视的元素(五)电视节目包装艺术再创作应凸显栏目的代言人(六)电视节目包装艺术要注重包装的系列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张莉 《科技咨询导报》2008,(22):236-236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欣赏水平和事业的提升,使电视节目主持人越来越受到关注,观众随之对主持人和电视节目的素质和质量也越来越挑剔。而作为电视节目节目主持人,特别是地方台的主持人该如何应对犹如星辰的电视节目,要具备哪些特殊素质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20,(1):54-57
数字图像时代,大众的审美由印刷时期过渡到电子媒介时期,大众对电视图像的审美期待也越来越高。电视节目在不断拓宽新的节目内容的同时,对节目图像的呈现也有了更高追求。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其电视艺术特性与审美效果,解析电视艺术应具有的思想层次和文化内涵,并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电视美学审美要求与创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考察和比较历代古籍文献中著录的古巴蜀方言词语在现代四川方言中的存留情况,由此探寻四川方言与古巴蜀土著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湘西凤凰方言的名词"夜"除了在普通话中常见的意义外,还具有自己的方言义,尤其是最近还产生了新的方言义,文章通过相关例证认为其新义形成的原因有三:一是词汇系统内部的自我发展,二是类推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三是受当今名词活用模式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12.
“靓”本是一个古语词和方言词,曾一度消失于汉语普通话中。随着粤语的北上,“靓”由粤方言进入共同语中泛化使用。近十余年来,“靓”的使用在全国尤其是在粤港地区人们日常生活口语中呈现一种滥用的状态,其词义的感情色彩在逐渐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3.
明清吴语文献中有一类读音为“咿”的“咿”类字,有“以”“夷”“伊”“亦”“咿”“”“咦”等多种写法,其意义、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又”相同。通过对历史文献中有关吴语“又”字读音记载的分析,联系语音演变发展的规律,并结合现当代吴语区松江、上海、苏州、温州等地方言“又”的读音,可知“咿”类字其实是“又”的方言记音字。“又”“来”等上古之部某些字在现当代吴语一些地区韵母仍读[i]音。  相似文献   

14.
脑阁是内蒙古地区一种集戏剧、杂技、美术、舞蹈、音乐、扮演、装饰为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和装扮型广场游艺表演艺术,其设计精巧、色彩绚丽、动感鲜明,极具观赏性,也是民族文化、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结合体.通过采访脑阁艺术的传承人及查阅相关文献,考察了脑阁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历史,脑阁架子的类型和脑阁艺术的表现方式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春潮涌动,在许多文化领域都出现了复苏和复兴的迹象.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国戏曲却始终无法融入到即将到来的大发展之中.有识之士奔走呼吁,并开列了振兴中国戏曲的一系列"药方":要给戏曲"松绑"者有之,要让戏曲"回归民间"者有之,中国传媒大学周华斌教授更提出了将戏曲、话剧、电影、电视剧全部归入"大戏剧"概念,希望给中国戏曲注入更为鲜活的研究和发展空间.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分析戏曲的当代生存环境,也希望能引起戏曲理论研究者正视这种现状,使戏曲避免成为故宫博物院的"珍藏".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不仅是汉民族唯一的一部神话总集,同时也是巴蜀文化圈的结晶与象征。本文通过对华夏渊源的深入研究,再佐以文献、考古资料,才考证了华胥氏在今四川省阆中市(古俞水)建立国家(部落),并在此生下了伏羲氏,然后迁往甘肃天水。大禹出生于今四川省北川县(古广柔县),治水事迹主要在蜀地,后来,因治水有功,继承了舜帝的地位,成为中原地区部落首领。华夏之名称,由华胥氏之“华”和夏禹氏之“夏”构成的,因此,巴蜀文化圈亦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对“例如”该归入动词、介词还是连词的争论可谓多矣,但是不论将其归入哪个词类,都有于理不合之处。其根本原因在于“例如”尚未取得词的资格。从结构上来看,“例如”可以扩展成“例又如”;从意义上来看,“例如”是“例”和“如”语索义的简单相加而非融合。这都符合当前学术界对于词组的判定。  相似文献   

18.
川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营剧团在川剧的振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民营剧团使川剧剧目得以传承、创新,为川剧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加紧了川剧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其发展壮大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展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正确判定了《论语·卫灵公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的句式;利用故训、排比用例和推理等手段,指出了“知”的真义——用、任用;解释了该义项在知的词义系统中的合理归位;确诂此句为:“君子,不可小用而可以大用;小人,只可以小用而不可大用。”  相似文献   

20.
对陕西、四川、宁夏、西藏、内蒙等5省(自治区)“农远工程”光盘播放点341名教师进行了资源的教学应用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以期对提高光盘播放点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在教学中的充分应用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