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苦参素(OMT)干预大鼠肝癌演进中E-cadherin表达的变化.方法:用ATRA和OMT对SD大鼠肝癌变动物模型进行干预,分批处死取材,病理分级后,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表达的变化.结果:在癌变及药物干预进程中,E-cadherin的表达均逐渐下降,且干预组E-cadherin的表达总是略高于诱癌组,且表达部位从肝细胞膜逐渐转移至细胞浆;尤其是从腺瘤样增生(AH)至胆管细胞癌(CCC)期,诱癌组E-cadherin的表达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在AH和CCC期时,干预组E-cadherin的表达极显著高于诱癌组(P<0.01).结论:ATRA和OMT可延缓大鼠肝癌变进程中E-cadherin表达的降低,提示ATRA和OMT可在一定程度上推迟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二乙基亚硝胺(n-nitroso-diethylamin,DENA)为诱变剂建立SD大鼠肝癌变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oxymatrine,OMT)联合富硒酵母(selenium enriched yeast)对其进行干预.自诱癌之日起,分别在2、4、6、8、10、12、14、16、18周观察相关体征后,处死大鼠,取其肝脏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对大鼠在肝癌演进及药物干预过程中的体征及组织病理学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大鼠在体重、毛色、精神状态、肝脏外形及组织显微结构等方面均优于诱癌组,且从11w开始干预组体重极显著高于诱癌组(P<0.01).说明干预组大鼠在肝癌变进程上要滞缓于诱癌组,在癌前病变及肝癌期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诱癌组.提示OMT联合富硒酵母减弱了DENA诱发肝癌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肝癌演进中的变化,用3'-甲基-4-二甲基氨基偶氮苯(3'-Me-DAB)作诱变剂,建立SD大鼠肝癌变动物模型.自灌胃之日起,分别在2、4、6、8、10、12、14、17w分批处死大鼠,取其肝脏,进行病理分级,然后用TRAP-ELISA法检测肝癌变各时期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在轻度炎性反应期(LI)端粒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呈极显著差异(P<0.01);重度炎性反应期(HI)端粒酶活性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至腺瘤样增生(NH)和肝内胆管细胞癌(CCC)时端粒酶活性再次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端粒酶活性增高可能是肝癌变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大鼠肝纤维化-肝癌模型并动态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生过程中的病理形态特点.方法 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间断喂养SD大鼠诱发肝癌,对大鼠肝脏在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用药第4周后,肝细胞点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8周时,肝细胞严重脂肪变性、灶性坏死,门管区出现纤维组织增生;9-12周时,增生的胶原束包绕并分割肝小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假小叶形成;15周后存活大鼠均形成肝癌,肝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团块状,诱癌组为100%成癌(8/8).结论 成功建立从肝纤维化发展成肝癌的动物模型,设立间歇期提高了大鼠癌变末期的成活率,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发展进程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音猬因子(Shh)、Wnt3A/β-catenin(β-连环蛋白)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肠型胃癌(IGC)及弥漫型胃癌(DGC)中表达特点,并研究它们的相关性,初步揭示这两种胃癌有完全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30例CSG(作为对照组)、42例IGC及42例DGC标本中Shh、Wnt3A/β-catenin及Sfrp1蛋白表达特点,比较每种蛋白在各组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Shh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和细胞膜.在CSG中Shh多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在IGC中,Shh大多表达减少,呈弱阳性表达,部分甚至不表达;在DGC中,Shh多呈强阳性表达.Shh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H=46.064,P0.001).CSG中Shh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GC(P0.001),显著低于DGC(P0.05).Shh在DGC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GC(P0.001).在CSG中,β-catenin主要表达在细胞膜,细胞浆一般不染色或局部淡染,胞核不染色.在IGC中,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并可观察到胞质与胞核中异位表达,但在DGC中却表达显著减少,有一些甚至不表达.β-catenin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H=38.629,P0.001).β-catenin在CSG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GC(P0.05),显著高于DGC(P0.001).β-catenin在IGC中表达显著高于DGC(P0.001).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发现:Shh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F=739.731,P0.001).与CSG组比较,Shh蛋白在IGC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在DGC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DGC组比较,Shh蛋白IG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β-catenin在3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F=253.540,P0.001).与CSG组比较,β-catenin蛋白在IGC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在DGC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DGC组比较,β-catenin蛋白在IGC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Shh与β-catenin在IGC与DGC中表达呈负相关(P0.001).Wnt3A与Sfrp1在3组中多不表达.结论:从CSG到IGC发展进程中,Shh减少,可能打破了Shh与Wnt两个信号通路在胃腺体中的动态平衡,β-catenin表达水平增高,且部分从细胞膜转移至细胞核表达,激活了经典Wnt通路,导致了IGC发生;从CSG到DGC发展进程中,Shh表达显著增多,可能与DGC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动态观察Solt-Farber模型实验大鼠肝癌发生的启动、促进、发展,癌形成各阶段c-myc,N-ras的表达及其与病理改变及γ-GT酶表达的关系。结果,这两种癌基因在促癌阶段出现高表达,继而略下降,诱癌中期以后随增生结节的发展和癌的形成呈增加的趋势,与γ-GT酶的表达有一定的吻合性。诱癌中晚期c-myc,N-ras的表达增高与癌变关系密切。结果表明,c-myc和N-ras在肝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肝细胞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NF-кB在肝癌介入治疗后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特点。方法:建立VX2肝癌模型兔59只,分为A组(肝癌组)29只,B组(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介入组)30只、C组(对照组)20只,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NF-кB表达。结果:A组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NF-κ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21/29)、37.9%(11/29),肝癌介入治疗后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NF-κB阳性表达率82.4%(24/30)、60%(18/30),C组NF-κB阳性表达率为10%(2/20),各组与对照比较,除A组癌旁肝组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癌旁组织,其内NF-кB的表达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介入治疗后的癌旁肝组织的脂肪变性及炎性反应等因素可能会导致NF-κB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细胞癌的动物模型,应用新生血管抑制药物β环糊精十四硫酸酯(β-CD-14S)联合肝动脉结扎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实验共分为5组:(1)阴性对照组;(2)β-CD-14S(0.5g/kg)门静脉给药组;(3)肝动脉结扎组;(4)β-CD-14S(0.5g/kg)肝动脉给药 肝动脉结扎组;(5) β-CD-14S(0.5g/kg)门静脉给药 肝动脉结扎组。实验结果表明,β-CD-14S 肝动脉结扎治疗组较单纯用药或肝动脉结扎组术后30d生存率明显提高。影象学和病理学的观察表明大鼠肝细胞癌的血供受到抑制,证实了β-CD-14S对肝细胞癌诱导的新生血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它与血管栓塞疗法的联合应用可望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对大鼠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COX-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大鼠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 etriosis,EM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米非司酮组,灌胃4周后,分别取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COX-2的表达。结果:1)不同实验组间在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均有明显差异,米非司酮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1)和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在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米非司酮高剂量组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低剂量组(P<0.01),而低剂量组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米非司酮高剂量、低剂量组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1),而对照组在位、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差别无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治疗EMS可能与降低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小鼠舌癌模型,筛选诱癌率高及模拟人类发病的舌癌模型.方法:以Babl/c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单独和联合应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和槟榔碱(Arecoline)来诱发舌癌,以涂布法采用质量浓度5mg/mL 4NQO;自然饮水法采用质量浓度20、50、100μg/mL 4NQO,采用质量浓度300μg/mL Arecoline及联合质量浓度100μg/mL 4NQO和质量浓度300μg/mL Arecoline.各组诱癌剂饮用至16或14周时,改为饮用灭菌自来水观察至第40周,于诱癌的不同节点选取状态不佳,体质量下降超过20%的小鼠处死,取其舌头、食管、胃、肝、脾脏组织标本,通过肉眼和组织学观察肿瘤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自然饮水法质量浓度50μg/mL 4NQO组70.0%(7/10)为轻度不典型增生,40.0%(4/10)为中度不典型增生,20.0%(2/10)为重度不典型增生,10.0%(1/10)为原位癌;联合应用质量浓度为100μg/mL 4NQO和质量浓度为300μg/mL Arecoline组10.0%(1/10)为轻度不典型增生,20.0%(2/10)为中度不典型增生,40.0%(4/10)为重度不典型增生,20.0%(2/10)为原位癌,50.0%(5/10)为浸润癌,30.0%(3/10)淋巴结转移,20.0%(2/10)食管不典型增生.结论:质量浓度50μg/mL的4NQO饮用16周继续观察至40周是舌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建立的理想时间;质量浓度为100μg/mL的4NQO饮用14周后改饮用自来水至40周癌变发展缓慢、典型,发病率高,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人相似.联合运用低剂量Arecoline和4NQO是诱癌率最高的建模方法,且可观察到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食管病变,但癌变进展快,不宜作为模拟人舌癌发病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TGF-β1在实验性肝硬化中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torminggrowthtactor-BetalTGF-β1)在实验性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生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TGF-β1在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模型组不同时期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肝硬化模型复制成功,TGF-β1在实验性肝硬化不同发展时期,其表达亦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TGF-β1的表达在肝硬化模型组各个不同时期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TGF-β1在实验性肝硬化不同阶段,其表达亦逐渐增高,提示TGF-β1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TGF-β1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为今后以TGF-β1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及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未建立模型组)、对照组及米非司酮药物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异位内膜中芳香化酶(P450 arom)的表达。结果健康大鼠子宫内膜中无P450 arom的表达,内异症模型鼠在位、异位内膜中均出现P450 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组异位内膜中P450 arom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异位内膜(P<0.01)。结论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存在P450 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中P450 arom的表达,减少异位内膜局部雌激素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3(Egfl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病理临床特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Egfl3基因在20对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5株迁移、侵袭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BEL-7402、Huh-7、HepG2、Hep3B)和正常肝细胞系HL-7702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fl3蛋白在40对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RT-qPCR结果显示,Egfl3基因在20对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77±0.15)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0.25±0.10)(t=2.904,P=0.006).Egfl3在5株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也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系HL-7702(P<0.05),且在侵袭迁移潜能中等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的表达高于侵袭迁移潜能较低的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Huh-7,后者又高于侵袭迁移潜能最低的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3B.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l3蛋白大多数表达于肝癌细胞或正常肝细胞的胞质内,并在62.5%(25/40)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且其表达与肝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4).结论:Egfl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且其上调与肝癌的TNM分期及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潜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gp在肝细胞肝癌(HCC)中以及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HCC中P-gp的表达情况,以30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组,所得结果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及列联表等级相关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P-gp蛋自在HCC、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30%(9/30);HCC与癌旁肝组织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gp参与介导HCC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的方法,应用qPCR技术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5μg/L TGF-β1组、10μmol/L ATRA组、5μg/L TGF-β1+0.1μmol/L ATRA组、5μg/L TGF-β1+1μmol/L ATRA组和5μg/L TGF-β1+10μmol/L ATRA组(TGF-β1和ATRA同时加入).处理24h后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TGF-β1诱导HFL-I中α-SMA基因表达明显上调(6.36倍).不同浓度ATRA干预后均可以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HFL-I中α-SMA基因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3.89、1.94和1.42倍).以上结果表明,ATRA可以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基因表达.ATRA对HFL-I细胞增殖和TGF-β1诱导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α-SMA基因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毫米波干预软骨细胞β-catenin活性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毫米波干预软骨细胞β-catenin活性的作用机制,采集雄性4周龄SD大鼠膝关节软骨,采用机械-Ⅱ型胶原酶消化,建立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第2代软骨细胞培养48h,用不含血清DMEM饥饿24h,更换为10%FBS DMEM,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实验1组(毫米波干预30min)、实验2组(毫米波干预60min)和实验3组(毫米波干预120min)。各实验组毫米波干预后,培养24h。Ⅱ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各组软骨细胞的功能,RT—PCR检测β-catenin、GSK-3β、CKIε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GSK-3β、CKIε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机械-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能够成功建立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第2代软骨细胞培养3d,甲苯胺蓝染色可见软骨细胞内呈紫红色异染颗粒,细胞周围也出现紫红色异染颗粒。细胞核呈深蓝色,以圆形、椭圆形为主;干预前后,各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可见胞浆呈棕黄色。核呈圆形不着色;实验2组、实验3组软骨细胞β-catenin、CKIε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2组、实验3组软骨细胞β-catenin、CKIεmRNA表达显著高于实验1组(P〈0.01),实验2组、实验3组软骨细胞肛catenin、CKIε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2组、实验3组软骨细胞/3-catenin、CKIε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实验1组(P〈0.01);实验2组、实验3组软骨细胞GSK-3β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实验2组、实验3组软骨细胞GSK—3βmRNA表达显著低于实验1组(P〈0.05),实验2组、实验3组软骨细胞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实验2组、实验3组软骨细胞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实验1组(P〈0.01)。毫米波的能量可通过生物体的谐振而被吸收。生物系统谐振吸收电磁能量后又产生了不属于温度变化的生物学效应。干扰生物体的信号传导。动态调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毫米波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软骨细胞转录合成β-catenin、CKIε,抑制GSK-3β表达。从而促进β-catenin合成、抑制分解,提高软骨细胞内β-catenin的活性,并且能维持软骨细胞表型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小柴胡汤组、丹那唑组、联合用药组(小柴胡汤 丹那唑)及对照组。利用图像分析腺上皮高度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分析各用药组在位、异位内膜环加氧酶-2(COX-2)的表达。结果:用药组腺上皮高度明显降低,其中联合用药组最为明显;小柴胡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内膜,但丹那唑组和对照组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小柴胡汤联合丹那唑对大鼠内异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小柴胡汤治疗机制有可能是通过下调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安神补脑液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并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睡眠障碍模型组、安神补脑液低剂量组、安神补脑液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于造模后、药物干预后7 d、14 d采用OFT法检测大鼠行为学(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麻醉处死大鼠取下丘脑进行称质量;采用 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及 RT-PCR法检测脑组织 β-内啡肽(β-EP)和水通道蛋白 4(AQP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体质量明显降低,但下丘脑相对质量显著升高,水平活动与垂直活动得分显著降低;血清中CRH、ACTH、COR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β-EP和AQP4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脑液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丘脑相对质量显著降低(P<0.05);补脑液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下丘脑相对质量显著降低(P<0.05)。安神补脑液治疗后第7天,补脑液高剂量组大鼠水平活动与垂直活动得分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补脑液低剂量组大鼠水平活动与垂直活动得分较模型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4 d后,两治疗组大鼠水平活动与垂直活动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治疗组大鼠血清CRH、ACTH、CORT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脑组织β-EP和AQP4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上升,且补脑液高剂量组β-EP和AQP4的表达水平高于补脑液低剂量组(P<0.05)。结论 安神补脑液可通过调节β-EP、AQP4的表达,抑制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20.
分别提取手术切除人原发性HCC肝癌和癌旁肝组织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在hNTKL-BP1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相应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实时检测PCR产物的荧光强度,采用2-△△Ct方法分析比较该基因在人类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是44例原发性HCC肝癌组织中hNTKL-BP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t=2.69,P<0.01),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hNTKL-BP1基因表达差异和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P=0.028),hNTKL-BP1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