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内蒙赤峰市水地幅等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1∶5万地面磁测工作,初步探讨了磁力仪器因为上下地质体不同而产生感应变化。磁测数据的综合特性表现了高磁仪测点处磁力的综合反映,初步得出了高磁仪对不同磁性岩石在距离磁力仪距离变化时的数据变化规律并提出了难解问题是褶皱的叠加以及断裂的叠加在地面磁测异常图上并不能严格的一一对应,有待同行共同验证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窦新钊 《科技信息》2012,(5):66-67,121
黔西地区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历史复杂,本文在对重磁资料的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黔西地区基底构造特征。结果表明:黔西地区基底由梵净山群深变质基底和板溪群浅变质基底组成,存在9条基底断裂和六盘水-安顺基底隆起区,对后期构造变形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东部边缘区深部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精度航磁资料,应用对应分析,图象处理,人机交互等方法以及多种常规处理手段(化极,上延,滤波,视磁化率,基底和居里面深度等)并结合地质和其它地球物理方法对研究区基底的岩相变化,基底和居里面的起伏状态以及深部断裂构造的展布格局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运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地质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方法。为了研究太湖穹窿的深部构造背景及太湖穹窿形成机制,作利用重、磁资料反演计算获得太湖地区浅变质岩系顶界面、磁性层顶界面、居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分析了各界面的特征,以及深部构造与太湖穹窿在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铜矿(化)体的分布位置,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观测到磁异常。通过分析地面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解释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推断矿(化)体的赋存位置、控矿构造的空间特征、构造与岩体特征,确定了铜矿的分布区域与位置,经钻探验证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大伙房水库断裂构造特征的航磁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大伙房水库库区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分布,保证工程的正确选址,使工程建设与其他地质环境相协调提供基础资料,利用航磁手段,编制了航磁△T磁场等值线图,将该区断裂构造分为四组,对其分布特征进行解释.不同性质磁场区之间,分界线两侧区域地质发展及演化存在明显差异,其断裂规模大、切割深;线性正或负磁异常带,反映出断裂控制与周边地区的岩性变化;串珠状线性异常带中的单个异常多呈等轴状或似二度异常,沿断裂存在着岩浆活动,断裂切割的深度较深.  相似文献   

7.
运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地质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方法。为了研究太湖穹窿的深部构造背景及太湖穹窿形成机制,作者利用重、磁资料反演计算获得太湖地区浅变质岩系顶界面、磁性层顶界面、居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分析了各界面的特征,以及深部构造与太湖穹窿在成因上的联系。提出浅变质岩系底部为区内深部的主要滑脱面,在区域挤压力作用下,滑脱面上的塑性层增厚,使其上部岩层弯曲,形成穹窿  相似文献   

8.
辽西及其北部邻区中和代盆地基底结构与盆地构造样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及其北部邻区在中生代发育了一系列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的含煤,油气盆地,这些盆地发育在不同的基底结构单元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华北板块北缘,西拉木伦加里东褶皱带和兴蒙海西褶皱带。基底结构对盆地的影响或控制是通过岩石圈伸展和地幔热流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庐江县顺港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华北地台及大别山造山带交接部位,成矿条件有利,矿化信息丰富,对比沙溪铜矿区地球物理特征,以寻找"沙溪式"斑岩铜矿为主攻方向,故以此为勘查区开展面积达82Km2的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数据初步处理结果显示该区存在6个较明显的异常区,整体趋势呈西高东低,与勘查区内航磁异常相吻合。为了更加准确精细地分析解释异常与该区地质情况之间的联系,分别对磁测数据进行化极、延拓、剩余异常求取、梯度计算、解析信号求取等处理,根据处理结果预测了2个成矿靶区并做出合理推断:C1异常由强磁性体或弱黄铜矿化体引起,其西侧成矿条件更为有利;C2异常由闪长斑岩引起;C4异常由小型构造带或埋藏较浅、范围不大的中酸性脉岩引起;C5异常由隐伏中酸性脉岩引起。整体磁异常的走向与郯庐大断层内构造带走向基本一致,推断由郯庐大断层内含矿构造带引起。  相似文献   

10.
云南相大铜铅锌多金属矿的赋矿(或伴生)岩石与其周围岩石之间存在着磁性差异,在其上利用高精度磁测方法,能观测到明显的磁异常.通过分析研究区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解释了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推断矿(化)体的赋存位置和控矿构造的空间特点,指出了寻找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靶区.该方法在间接寻找矿产资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东海带鱼群体结构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1957-2001年对东海带鱼的生物学测定和调查监测资料,对东海带鱼群体结构、生长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带鱼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从80年代以来,带鱼群体组成出现明显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带鱼年龄组成序列缩短,渔获带鱼最高年龄组由7-8龄缩短为7-8龄缩短为90年代的4-5龄,带鱼个体生殖力进一步提高,带鱼各龄组的平均肛长进一步缩小,而且带鱼有性成熟提早和产卵时间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东海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1986-1992年东海北部海域拖虾调查及近几年虾类资源动态监测资料,测定葛氏长臂虾样本2914尾,其中雌虾1927尾,雄虾987尾。分析其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性比、繁殖、生长等特点,阐明规律性,为合理利用葛氏长臂虾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2011年9-11月和2012年3-5月在舟山渔场捕获的496尾龙头鱼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龙头鱼矢耳石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龙头鱼矢耳石呈不规则卵圆形,其基叶较长,翼叶不发达;后端具波纹状叶形晶状突,无后基叶和侧基叶。龙头鱼矢耳石形态指标AD(L)、CE(H)、OA(L1)、OD(L3)、AH(b1)、BG(b2)、AB(c1)和AG(c2)可代表龙头鱼矢耳石主要形态特征。8个指标均与体长及纯重呈显著正相关,其中L与体长及纯重相关性最强。龙头鱼矢耳石各指标值对长轴长的比值与其体长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其耳石形态在生长过程中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以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海洋中刀鲚的数量分布、群体结构特征以及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5月)和夏季(8月)未采集到刀鲚,在秋季(11月)采集到1241尾,平均渔获率为0.211kg/ll,冬季(2月)采集到4526尾,平均渔获率为0.490kg/a,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的刀鲚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附近,水温6.20℃,在30~60m水深处、32度等盐线海域分布较密集。所采集的刀鲚平均体长240.77mm,平均体重55.09g,在海洋中主要摄食虾类和端足类等,其摄食率在2—4月较高。  相似文献   

15.
在对南海东北部陆缘的磁场资料展开多尺度分析处理的基础上,结合中生代深度资料,反演求取了前中生代基底的视磁化强度分布.通过对现有综合钻井和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述了基底视磁化强度分布,推测研究区视磁化强度高值带北段可能受制于陆壳,而南段特高值则可能是受次洋壳的改造作用,研究区西部的视磁化强度低值区是一套古生代浅变质岩系,视磁化强度负值区的潮汕坳陷及其东南部基底具有洋壳或准洋壳性质.  相似文献   

16.
以2008年浒苔暴发期间每隔5天的海表温度和风场做强迫场,利用POM模型模拟得到2008年黄海浒苔事件期间的环流场.模拟的夏季黄海近岸表层流向北流动,流速较大;山东半岛南岸表层流向东北流动,流速较小.模拟结果显示,表层流场主要受到风向的影响.在夏季,黄海近岸表层流为向北然后转为向东北流动,形成顺时针旋转的环流.而环流产...  相似文献   

17.
东海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0年至今连续三年的5月在东海的舟山海域发生大规模红褐色具齿原甲藻赤潮。在赤潮监测中对该种的形态及习性作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本种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分布于盐度较高的水域,5月份是繁殖盛期易发生赤潮,在河口低盐水域和高温季节不易发生赤潮,具齿原甲藻赤潮在近几年频繁发生与东海沿岸富营养化加剧有关。具齿原甲藻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特性,使得它们在获得光能、营养盐方面更具优势,在低磷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对于大规模赤潮发生的原因、富营养化的贡献、种间竞争在赤潮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0—2011年在东海渔业生产采集的细点圆趾蟹样品,结合实验室养殖,开展了对其繁殖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细点圆趾蟹交配时,以硬壳雄蟹与软壳雌蟹的配对组合较为常见。最小抱卵个体头胸甲甲长为32.15mm,甲宽为55.50mm,体重为45.46g。大部分抱卵个体的甲宽为60~75mm。当甲宽为55.50~80.12mm时,抱卵个体的抱卵量为(20.34~68.09)万,细点圆趾蟹的繁殖力随着雌性亲体规格的增大而增加。细点圆趾蟹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与甲宽的关系为:F=0.79L3102(R2=0.998)。相同规格的雌性亲体,抱卵量比成熟卵母细胞数量少,这表明在产卵与孵化过程中有卵子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2~2004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主要捕捞鱼种的生物学资料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对东海区近3 a季节间的资源密度、渔业生物学性状以及历年来的渔获群落结构组成、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动态比较,分析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维持在历史高水平,但主要是依赖于超高的捕捞力量、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使群体资源得到暂时的养护等措施.主要经济鱼种的亲鱼量年间变化不大且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渔获物小型化、利用资源主体以当龄鱼为主、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下降等过度捕捞现象十分明显,资源基础相当脆弱,渔业资源衰退之势仍在加剧.秋季调查资源密度的年间波动取决于补充量水平,其水平的高低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8~1999年东海拖虾作业渔获的武士鲟同年逐月生物学测定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士(虫寻)年间渔获个体大小变化不显著,优势甲宽组为50~75mm,雄蟹个体平均明显大于雌蟹,年间雌雄性比为1:1.08,繁殖期长,几乎周年都有性成熟个体,繁殖盛期在6~9月,不同个体怀卵量在92 850~381 167粒之间,最小抱卵个体甲长为35 mm,甲宽为50 rmm,体重为25g.周年摄食强烈,雌蟹要比雄蟹更甚,没有明显的季节差距.同时,根据1998~1999年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武士(虫寻)资料,以渔获率表示调查海域武士(虫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定量分析了武士鲟在东海的数量分布情况,武士鲟主要分布在31°00 N以南的40~100 m水深海区,资源数量分布均匀,但总体资源密度较低,难以形成明显的中心渔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