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人才已成为区域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取得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处于经济发展前沿的城市,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领制高点,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是必然选择。而科学的引进和培养一支强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有赖于依托科学的人才素质模型,对人才素质进行正确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担负着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重要任务,在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的时代,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面对新的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的挑战,如何把一个适应国际发展潮流的高等学校带入21世纪,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21世纪是科技竞争、经济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人才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竞争的重要特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水平又是国家实力的标志,而高校科技是我国科技界的一支重要的生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科技在创新,文化在创新,经济在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作为高校必修课,德育课堂教学理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至善,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为经济社会高效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提供保障,兰州市科学技术局着力于创新人才的管理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搭建科技人才创业平台,把产业培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发挥领军人才在各学科各行业的带头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创新用人机制,完善奖励制度;不断提高科技管理人才水平.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升是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科技管理干部是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者、组织者及实施者,是重要的科技创新人才群体,引领推动着区域科技创新工作.文章旨在结合新时代科技兴藏实际情况,探索新时代科技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的意义及模式创新,从高度重视、有效组织、立足前沿、传导热点、方式多样、提质增效等方面探讨提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竞争是新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结合我校实际从构建科技创新基地,推出科技创新工程,建立立体的科技创新培养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是管理创新的时代。管理创新要立足于观念创新,从新的角度发现新问题,提出全新的创造性方案,更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管理创新的核心是人才管理创新。不仅要发挥每个人才的聪明才智,更要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实现人才协作创新。管理创新要重视技术管理创新,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只有通过创新的管理才能变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黄明焕  袁艳 《广东科技》2009,(15):100-102
科技全球化是科技创新国际资源自由流动和配置的一种客观进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才、技术、设备、知识、信息、资金乃至自然资源等科技创新资源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是管理创新的时代。管理创新要立足于观念创新,从新的角度发现新问题,提出全新的创造性方案,更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管理创新的核心是人才管理创新。不仅要发挥每个人才的聪明才智,更要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实现人才协作创新。管理创新要重视技术管理创新,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只有通过创新的管理才能变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指出21世纪我国炼油工业要持续发展,国际竞争能力要大力提高,涉及到的原油资源战略、现代化企业管理、行业体制和机制、企业结构调整、人才机制以及科技创新等多方面问题。并就产品质量、深度加工、油化一体化、信息技术和运输燃料替代技术,以及如何提高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技开发等技术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建立“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共同富裕”的研究路径,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路径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浙江省共同富裕程度随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而提高;(2)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在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表现出“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共同富裕”的传导路径;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之间的中介效应大小为5.7%;(3)政府干预水平是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认为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实现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效应的最大化,同时强调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春雨  赵大刚  刘桂杰 《实验室科学》2013,16(4):152-154,158
创新思维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中心为学生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激发着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和勤于创新,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展望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船舶设计科技创新中心",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知识与技术的载体,对区域产业聚集、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动力来自市场、区位优势、完善的制度体系、优越的创新环境氛围。探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动力不足的原因,对动力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路径,对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扩招后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21世纪教育、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出色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实验室的创新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探索性的实验方法、先进的实验手段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提出了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并对高校扩招后有关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的服务我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研究,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和资源服务创新,并加强人才与设备的协助利用,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以切实提升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服务水平、信息化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服务科技工作,加快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为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梳理了“冷战”以来美国主要海洋科技政策,发现具有系统协调、涉及面广、重点突出等特征,与之相比,中国海洋科技政策及海洋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管理工作分散、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足、资金投入渠道单一、海洋人才培养滞后、优先研究计划不完善等问题。为加快实现海洋强国梦想,今后中国在海洋科技政策制定上应注重加强统筹协调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率;注重形成多渠道融资机制;加强海洋终身教育与高端人才培养;完善优先研究计划,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全球科技中心转移过程与规律,强调自然科学创新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至45岁,峰值是37岁.因此,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青年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中国科技实力在迅速增强,部分领域已经居世界领先地位,而青年人才成长是最大的希望.建议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用创业基金支持创新发展,加大对青年人才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得出结论:中国正在迈向世界科技中心,有可能完成全球第六次科技中心转移的任务;支持一代青年英才脱颖而出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青年人才要树立创新自信,勇敢担负起未来重大创新突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8.
跨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所需人才也多为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因此,关注科学的原始创新,注重学科的交叉便成为研究创新的一个渠道。基于学科交叉与创新的这种密切关联,从本体论基础、方法论依据以及认识论意义3个方面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科学的原始创新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科学管理研究》2013,31(1):101-104
针对当前区域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从培养的重要性、现状与不足、培养途径上进行了探讨,认为从微观主体层面和环境政策层面都有必要加以改进,并对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人力资源流动与评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资源对于国家以及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人力资源流动是按照生产社会化、科学技术整体化的客观要求所进行的空间动态调节。在关注创新型人力资源流动的同时要警惕人力资源流失带来的危害。研究了创新人力资源的流动评价机制,使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把工作能力及工作绩效作为衡量创新型人力资源的主要标准,并作为流动机制的原动力,指出要特殊的吸纳创新型人才、使人才的创新能力与企业组织的创新力有机结合,做到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