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天然气是一种环保型能源并且可被广泛用做化工原料,但是其中的CO2会严重影响天然气的热值与输送性能,因此对天然气中的CO2进行有效脱除尤为重要。选用Mg-MOF-74作为吸附剂,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方法分析Mg-MOF-74对CO2/CH4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温度、压强条件下,CO2比CH4更容易与Mg-MOF-74的金属位点相结合,Mg-MOF-74对CO2气体的相互作用力更强,从而证明Mg-MOF-74对CO2的吸附能力也更好。为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制备了Mg-MOF-74并测试了其CO2/CH4吸附性能,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证明Mg-MOF-74对CO2有很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构建准确乙酸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乙酸基与O2及其分解异构化高精度的量子计算。利用CCSD(T)-F12/cc-pVTZ-F12//B2PLYPD3/cc-pVTZ算法,得到了反应体系势能面,并基于多参考态方法CASPT2/CBS//CASPT2/cc-pVTZ,获得无势垒反应势能面。通过气相单分子反应理论(RRKM)和主方程理论求解了温度和压力相关的速率常数,利用可变反应坐标过渡态理论求解无势垒反应乙酸基与O2加成反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在低压或者高温条件下,超过99%的化学活化的O2CH2CO2H自由基直接分解为CH2O2H+CO2。随着压力升高,化学活化的O2CH2CO2H碰撞稳定后生成O2CH2CO2H,O2CH2CO...  相似文献   

3.
采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方法对膜反应器中生物质甘油水汽重整制氢反应进行热力学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水与甘油进料比(S/G)等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副产物CO和CH4的生成、积炭的生成、移去CO2、O2的添加等对氢气产量和反应体系平衡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900 K,p=100 kPa,S/G=12时,在膜反应器中及时移除CO2可提高氢气产量和选择性,氢气产量高达6.86 mol H2/摩尔甘油,选择性98.00%; 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少量的O2(摩尔分数<1%)有利于抑制CO和CH4的生成,而氢气产量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Zn掺杂对Ni-MOF-74的CO2/N2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Zn、Ni为中心原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双金属ZnxNi1-x-MOF-74材料,并通过XRD、TG-DSC、SEM等对其在不同金属掺杂比例下的材料物化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究双金属协同作用对材料结晶度、热稳定性、晶体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在热力学温度为273、298 K、压力为0~100 kPa的条件下测试一系列ZnxNi1-x-MOF-74的CO2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Zn0.5Ni0.5MOF-74吸附性能最佳,当273 K、100 kPa时,对CO2的吸附量最大,可达149 cm3/g;当热力学温度为298 K、压力为100 kPa时,根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deal adsorption solution theory)估算CO2/N2  相似文献   

5.
地下煤火通常处于多气共存条件下,CO2因其理化性质对煤贫氧燃烧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在O2/N2/CO2气氛下分别对补连塔煤和余吾煤进行了同步热分析,讨论了煤的特征参数和特性指数,利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分析了CO2体积分数对煤燃烧动力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5%O2能够满足煤燃烧所需氧含量,CO2的较高比热容使煤体燃烧蓄热能力提升,着火和燃烧更加稳定,综合燃烧性能显著提高。在整个热分解和燃烧阶段,煤局部燃烧反应性升高,5%CO2和15%CO2分别对补连塔煤和余吾煤表面分子活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可燃极限是表征燃烧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以5L圆柱形反应器为基础,搭建了可燃极限实验系统,对O2/CO2气氛下乙烷的可燃极限进行研究,并与空气气氛下乙烷的可燃极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2降低了可燃气的可燃上限,提高了可燃气的可燃下限,分析了高浓度CO2对可燃极限的影响机理.根据热理论,推导出C2H6/O2/CO2可燃极限的计算方法,将实验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平均绝对偏差在2.2%以内,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高压CO2在高环境温度下难以冷凝的问题,提出两级蓄冷跨临界压缩CO2混合工质储能系统。采用CO2与低沸点有机工质混合的方法提高工质的冷凝温度,同时,利用两级甲醇蓄冷实现系统内部冷能循环利用。从环境性、临界温度、温度滑移、可混合性等方面确定合适的CO2混合工质及其组分质量分数范围。建立储能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模型,探究节流压力、高压储液罐压力、有机工质质量分数等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研究系统内部能量流动规律,得到主要部件的(火用)损失。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工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蓄冷介质温度增加,系统安全性提高;与纯CO2工质相比,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和能量密度略有降低;CO2/R32混合工质的充放电效率最高为62.29%,CO2/pentane混合工质的能量密度最高为21.37 kW·h/m3。  相似文献   

8.
以纳米级四方相ZrO2(t)为反应物,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在高温下可直接吸收CO2的Li2ZrO3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分析了所合成材料的表面与结构特征,使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Li2ZrO3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吸收温度影响材料吸收CO2的性能,500℃下Li2ZrO3材料具有最佳的CO2吸收性能。此外,CO2气体流量、Li2ZrO3材料样品重量以及升温速率均影响材料吸收CO2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设施农业增施CO2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CO2的逸散损失,降低成本,本研究以增施CO2利用效率计算方法为基础,分析了增施CO2利用效率的可能影响因素,探讨了提高CO2施肥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与方法。分析表明,影响增施CO2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为设施的换气次数、设施内外CO2浓度差和植物的光合能力。因此,在进行CO2施肥时,应综合考虑植物种类、生育阶段、栽培条件及其他环境要素等条件,选择适宜的CO2增施方法、施肥浓度和施肥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耐热材料在高温CO2中的抗腐蚀性能,以耐热材料Sanicro 25、HR6W、HR230和740H为对象,经高温O2短时预氧化后开展CO2腐蚀实验。采用分析天平测量耐热材料腐蚀前后质量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表征腐蚀产物形貌、成分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预氧化后耐热材料在900℃CO2中的腐蚀动力学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预氧化后4种耐热材料表面氧化物主要为Cr的氧化物和少量零星团状的Fe氧化物,该富Cr氧化膜有效减低腐蚀行为的离子扩散,从而降低耐热材料的腐蚀质量增加;耐热材料Sanicro 25和HR6W表面腐蚀层厚度减薄,而740H内氧化加剧。结合耐热材料腐蚀质量变化与腐蚀产物,高温预氧化处理可提高HR6W和HR230的抗高温CO2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辉光等离子体设备开展了CO2解离及工艺参数优化试验。分别探究CO2,CO2/N2,CO2/N2/He 3种试验气体中4种因素(时间、电流、体积及温度)对CO2解离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同时研究了3种气体最佳工艺下CO2的解离效果。结果表明:纯CO2解离时间85 min,电流16 mA,温度21℃,体积250 mL;CO2/N2解离时间87 min,电流24 mA,体积54 mL,温度20℃;CO2/N2/He解离时间51 min,电流32 mA,体积288 mL,温度20℃。CO2/N2/He混合气体CO2解离效果最佳,CO2/N2混合气体CO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阻燃氨基树脂对胶合板燃烧时释放CO、CO2的影响机制。【方法】基于锥形量热仪研究了辐射强度30、50 kW/m2条件下桉木、桉木胶合板、阻燃桉木胶合板燃烧过程中CO、CO2的释放规律。【结果】CO2释放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均在引燃阶段和炭燃烧阶段较高,在炭化阶段和阴燃阶段较低,释放规律受辐射强度影响较小; 辐射强度对CO释放规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炭化阶段; 阻燃氨基树脂中的氨基树脂使样品表面炭化层更为稳定,抑制了热解产物的挥发,造成燃烧后期CO2的集中释放; 阻燃氨基树脂对CO的释放规律影响较大,而且这种影响又与辐射强度密切相关。低辐射强度以及IFR膨胀炭质层的阻燃作用使CO的转化率大大提高。【结论】阻燃条件下,胶合板燃烧中CO2的释放速率与质量损失速率变化趋势一致; CO释放速率在阴燃阶段达到最高; 阻燃氨基树脂可抑制CO2产生,促进CO产生。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苯丙氨酸或柠檬酸与硝酸铕的摩尔比对燃烧法制备的Eu2O3的物相结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纯单斜和立方相的Eu2O3.以325 nm激光为激发光源,在30℃和O2气氛下对单斜和立方Eu2O3上过氧物种的光诱导生成情况进行比较考察,结果表明:经325 nm激光照射后,单斜和立方Eu2O3样品表面均检测到过氧物种的生成,但以柠檬酸为还原剂制备的单斜和立方Eu2O3均比以苯丙氨酸为还原剂制备的相应样品更易于生成过氧物种,其原因可能是前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两种方法制备的立方Eu2O3均比单斜Eu2O3更容易生成过氧物种.O2和CO2程序升温脱附(O2-,CO2-TP...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本生灯-纹影系统实验研究含有CO2,N2的掺氢天然气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并应用GRI-3.0机理模拟计算不同组分预混燃气绝热火焰温度、敏感性系数及重要自由基浓度等,详细讨论CO2,N2的稀释效应.研究表明,GRI-3.0机理能较好地预测掺氢天然气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CO2,N2稀释组分会显著抑制掺氢天然气层流预混火焰速度及其绝热火焰温度;与N2相比,CO2不仅具有较强的热力学效应,且随着CO2稀释比的增加,火焰中重要自由基H浓度显著减少,抑制氧化反应H+O2O+OH对燃烧的主导促进效应,使预混燃料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协同自组装法,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以酚醛树脂为碳源,改变硼酸三异丙酯硼源的投料量,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丰富介孔结构的新型B掺杂介孔C/SiO2复合材料(BC/SiO2),研究B的掺杂量对BC/SiO2复合材料CO2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3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和DSL)分别对CO2等温吸附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BC/SiO2复合材料呈球形,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均一的孔径分布;在BC/SiO2复合材料中,大部分B原子已被均匀掺入到碳骨架中,从而产生极性位点;BC/SiO2复合材料对CO2的吸附能力不仅与材料比表面积大小有关,同时也与B掺杂所产生极性位点数量相关;B掺杂的BC/SiO2复合材料对CO2分子存在2种不同强弱的吸附位点,CO2吸附等温线符合DSL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6.
油田伴生气经常会发生燃爆事故,为提升采油过程的安全性,需研究N2与CO2在井筒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抑爆效果. 目前对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固定可燃气体积分数,不同体积分数N2和CO2对爆炸特性影响的研究较少. 对40 °C,初始压力0.5、1.0、2.0 MPa,不同N2和CO2体积分数下CH4/C2H6/C3H8混合气到达最大爆炸超压的时间、最大爆炸超压和爆燃指数KG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了不同初始压力和2种惰性气体对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压力下N2和CO2各自的惰化机理相同;CO2的惰化效果优于N2且存在最优点,该点之前CO2的惰化效果与N2相比优势逐渐增强,由化学作用占主导地位,该点之后化学作用已达到最大效果,因此CO2的惰化效果虽仍强于N2,优势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对合肥市高新区大气SO2,O3,NO2进行连续观测,分析气体污染特征和可能存在的污染源.日变化显示,夜间SO2质量浓度较高,日间质量浓度低.NO2呈单峰单谷型,交通晚高峰对NO2质量浓度有一定影响,全日质量浓度持续偏高(35~45μg/m3)且变化较小,存在其他重要的氮氧化物排放源.O3有明显的日变化,日间质量浓度高,在午后16:00出现最大值;夜间质量浓度低,凌晨出现最低值.冬季大气边界层低,不利于污染扩散,NO2和SO2质量浓度保持较高水平,而夏季光解反应剧烈,湿沉降明显,污染物质量浓度较低,O3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污染源分析表明,SO2高值主要与观测点西北面农村居民生活燃煤及东南侧制药公司和涂料厂的无组织排放有关.低风速下NO2高质量浓度受观测点附近望江西路的机...  相似文献   

18.
将CO2用于钢液精炼是CO2资源化应用于炼钢流程的重要补充。基于CO2用于钢液精炼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CO2气体在精炼钢液中冶金反应行为,重点综述了常压以及真空精炼过程,CO2作为保护气体、搅拌气体或反应气体等在炉外精炼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常压条件下,CO2可防止钢液增氮、调控钢液氧化性并延长底吹元件寿命;真空条件下,CO2不仅能够发挥常压下的作用,且钢液深脱碳、脱气以及去除夹杂物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最后,指出了目前CO2资源化用于精炼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认为未来CO2资源化用于精炼过程的研究应从以下2个方面展开:1)优化CO2喷吹工艺;2)深入研究CO2参与炼钢反应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9.
以纳米级单斜相ZrO2为反应物,按照n(Li2CO3) : n(ZrO2) : n(K2CO3) = 1 : 1 : 0.03的比例制备了可在高温460~650℃下直接吸收CO2的锆酸锂材料。使用热重分析仪(TG)进行了循环吸收CO2性能的研究,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再次合成的材料分别进行了形貌、结构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CO2后材料的再次合成过程中合成温度及空气流量影响材料吸收CO2的循环性能,在再次合成温度为750℃,空气流量为100mL/min的条件下,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吸收CO2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地层臭氧(O3)是具有强氧化性的二次污染物,可损伤植物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造成作物生长量和品质下降。了解不同大气O3浓度下樱桃萝卜各生长时期的叶片受害和生物量状况,分析其受害症状、生物量与O3暴露剂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探讨O3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作物大气O3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2个生长室设置了4个大气臭氧(O3)浓度(30、50、70和90 nmol/mol),对樱桃萝卜叶片的受害症状和第7、14、21和28天的生长和生物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拟合计算了O3暴露剂量AOT40和叶片受害症状、生物量变化间的相关关系。【结果】① 70和90 nmol/mol O3处理下,第7天观测发现樱桃萝卜子叶上部出现褪绿斑点, 整叶局部薄厚不均,叶片受害症状随着O3熏蒸时间的增加而加重,出现O3受害症状的叶片比例和O3暴露剂量AOT40极显著相关 (P<0.01)。②处理第21天时观测发现,O3熏蒸均对樱桃萝卜整体干质量产生影响;与30 nmol/mol处理的相比,第28天时观察发现,50、70和90 nmol/mol O3处理后的樱桃萝卜肉质根干质量分别下降了45.1%、57.3% 和79.9%。干质量下降的幅度大于体积的,肉质根体积和干物质量都与O3暴露剂量AOT40线性相关。【结论】樱桃萝卜的生长和生物量受到O3浓度和累积时间两个因素共同影响,O3浓度升高显著抑制了樱桃萝卜生长,造成叶片受损,可食用肉质根体积和总干物质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