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前寒武纪是地球形成与演化史上最为漫长的一个地质时代。地球如今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5.42亿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以后,地球出现了大量的生物,称为显生宙。显生宙的第一个地质时代,就是寒武纪。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的就是比寒武纪更古老的约40亿年漫长的地球。地球80%~90%以上的大陆,是在25亿年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英格兰是地质学的发源地,也是探究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足迹的经典地区之一。如今的英格兰地区是地壳上较为稳定的一部分,但是在久远的地史时期,这里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地质和生命演化事件,比如剧烈的火山喷发、板块碰撞、_二角洲沉积的形成、山脉的隆起,以及海洋和陆地生命的绝灭与复苏,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方面,结合世界遗产第viii条评价标准,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三个遗产地置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云南石林形成演化历史最复杂,石柱的形态最丰富,代表一种独特的石林形成演化机制;荔波锥状喀斯特锥峰单体最典型,地貌组合形态最丰富,代表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貌特征,反映出大陆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的地质演化模式与过程;武隆峡谷喀斯特完整地展示了整个峡谷喀斯特发育演化系统,例证了正在进行的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峡谷喀斯特系统的演化过程。因此,第一批遗产地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自古生代以来长期、多期演化历史;代表地球热带 —亚热带典型的锥状、石林和峡谷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演化机制及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代表地球三大喀斯特片区之最大片区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地质环境和地质资源问题,如何维护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合理地利用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已成为当前地质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地球环境与生物演化之间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类地质事件及生物化石富含地球过去变化的信息.因此,研究地球历史时期的生物地质作用和环境变迁对人类预测未  相似文献   

5.
在大约45亿年漫长的地球历史演化中,地球经历了25个伟大的里程碑式事件,这些事件成为塑造地球的重要转折点。在地质学和地史学发展历程中,针对地质现象及生物进化产生了许多假说和观点,极大地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站在当代地球科学家的高度,需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地球历史观,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观来认识人类探索自然的曲折历程。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地球系统的重要营力,它迅速改变地球面貌,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严重困扰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尽管围绕"人类世"这一术语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地球历史已经迎来了新阶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面对地球历史新阶段,需要当代地球科学人高屋建瓴,引导世界人民形成"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人类共识。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废物处置中的地质学问题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是一个涉及放射性化学、原子物理、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土木工程学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由于处置库建设的主体工程是地质工程,因此地质工作在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基础上,结合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工作中的经验,指出了低中放射性废物和高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工程中地质工作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强调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物岩石、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等地质工作在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球演化的历史是一部地球热能在冷—热周期不断转换中渐进衰变的历史。地壳与地幔物质在热平衡条件下的不断相互转化,诱发了一系列以升温与冷却、膨胀与收缩、熔融与凝固为特征的地表变迁史。宇宙的寒冷注定了活力四射的地球将最终趋向衰亡,但地球内部以放射性衰变产热为主的自身产热,却是维系地球生命周期脉搏的原始驱动力,推动着地球从诞生开始就无休止地不断演化。本文基于热力学、物理学和力学基本原理,提出了以地球自身热平衡为驱动力的地球演化新假说。通过建立地球系统的热平衡方程,阐述了热平衡性态变化导致地球周期性冷、热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对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事件(包括超大陆形成和裂解、大陆漂移和碰撞、火山喷发与玄武岩溢流、生物灭绝、冰河生长与消融以及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彼此相关的重大地质事件)给出了系统性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的演化对于研究区域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与地球板块构造的生长演化、大陆壳生长、铀等稀有多金属矿产有密切的关系。甘肃龙首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阿拉善地块的南缘,经历了多阶段的漫长地质发展史和多期继承性的构造—岩浆活动,但前人多是对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单独岩体开展了详细研究,各岩浆事件缺乏整体系统性研究,限制了人们对龙首山地区地质演化历史与成矿作用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9.
康锴 《科技信息》2013,(4):490-491
人类的命运与地球的历史息息相关,正如年轮记录树木的生命史,地质遗迹也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共同的财富,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质遗迹可以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认识地球众多演化阶段的环境变迁,探究地球上生命的来源和进化历史,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地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都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所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力学的理论研究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规律,以发生在地壳中的机械运动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他提出的“大陆车阀”假说和构造体系概念的建立,在整个地质学理论界产生重要影响,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应力事件与浊流沉积的时空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系统科学针对不同的地质、构造、生物和气候现象开展综合研究,分析其内在机理的联系.结合当前国际地学前缘的发展态势,认为应力场和浊流沉积的综合研究将在揭示灾难性地质现象的控制机理、阐明油气资源的成因与分布的同时,为探讨地壳构造变化提供区域性指标.这些指标不仅指示地壳活动的阶段性,还将有助于恢复地幔-地壳-地貌-水流的系统演化历史.特别是深海浊流沉积的综合研究,可望成为“走向深海大洋”、开展深海地学综合研究的另一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人地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地”与“人”的内容都在不断变化、扩大、革新。人地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人地物质关系与人地精神关系。“世界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事物,在人地关系方面以人地精神关系为主体,这明显不同于以人地物质关系为主的一般地理事物。对“世界遗产”人地关系的这一认识既促进了人地关系研究的深入,也对“世界遗产”项目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泰山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自然一文化遗产”项目,人地精神关系的重要地位在泰山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论地球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地球科学从认识某一局部地区的某一种地质作用过程开始,经过长期的积累,发展成为具有多个分支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的历史,着重讨论了在20世纪中它所经历的三次认识上的飞跃。从学科发展和所面临的新挑战两方面,探讨了涉及整个地球物质系统的新的、更高层次的综合性学科产生的必然性,现状及其发展。从地质学的角度提出了为适应学科发展和新任务应该采取的若干调整措施,包括加强近、现代地质作用过程的研究,加强与其他相邻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改革研究方法和调整高等地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在7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洪学智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共党史观。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党史基本观点——对党史、对一些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等的论述和评价;包括党史研究功能论——研究党史、写好党史的重要意义;包括党史研究方法论——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原则。认真研究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正确认识党史、客观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地球科学的各分支学科均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呈现出“传统地球科学”向新一轮“地球系统科学”转变的特点。遴选了全球变暖趋缓及其影响等研究热点和最新发现,回顾了2016年地球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并分析了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构造作用、生物演化、盆地形成等方面探讨了地球自形成以来所经历的各种复杂多变的地质作用。认为这种地质作用的形成与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的阶段性与不可逆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地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构造作用机制、生物进化和盆地形成等都是不一样的,都具有旋回式递进变形的特征;地质作用的旋回式递进变形既可受控于内动力地质作用,也可来自于地球之外,但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就地球论地质的思维定势,使许多大地构造动力学问题至今依然悬而未决。本文研究发现,来自太空的大型陨星对地球逆向或顺向撞击,引起地球自转速度急剧变化派生的强烈经向和纬向惯性力,是造成全球性造山运动的原动力。特别是三叠纪后期密集的4次重大陨击事件,还导致地球内部地幔物质发生重大的物理化学变化,使原来规模较小、分异不充分的异常地幔,快速广泛地演变成规模巨大、分异充分的软流层。随后侏罗-白垩纪时期各大洋板块构造便取代了原来的陆表海,进入一个地质历史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把大气、海洋、冰雪和陆面四个圈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既研究各圈层内部的物理过程也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这实际上是一个物理气候系统.进入21世纪,人们的视野从物理气候系统扩展到了地球系统,进一步考虑生态系统、空间天气和固体地球系统,通过研究圈层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圈层之间的能量、动量和物质交换来了解地球能量过程、生态过程和新陈代谢过程的运行规律.人们越来越重视诸如碳、氮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过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及人类活动对这些循环过程的影响.地球系统模式基于地球各圈层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建立起来的数学方程组,然后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编制成一种大型综合性计算程序.地球系统模式是迄今为止最复杂和最具综合性的科学数值模拟工具,是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知识的集大成.地球系统模式的先进性,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地球科学研究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建成国际领先的地球系统模式对大幅度提升我国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概述了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研究的科学意义、国家需求、国际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地质遗迹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的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以及良好的开发条件,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开发旅游资源忽视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科学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深入调查,搞好规划,加强宣传,推出名牌.  相似文献   

20.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白垩纪若干重大地质事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底火山作用的发生和演化是一个动力学过程,海底火山的非平衡定态失稳是在非平衡态下宏观体系的自组织现象具体表现;大洋缺氧事件发生是同位素的共生组合、赋存状态和分散状态在特定条件下开放地球化学系统所处的非平衡定态的质和量的局域扰动触发定态失稳的结果;超静磁带事件意味着地球核幔相互作用和外核流体运动可能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地球磁场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维持一种空间或时间的有序结构.这种结构为系统发生能量耗散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