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uO掺杂纳米SnO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nCl4·5H2O、Cu(NO3)2·3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uO掺杂的纳米SnO2粉末.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合成粉末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粉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其充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可以得到平均粒度为87 nm的CuO掺杂的纳米SnO2粉末;在SnO2中掺入CuO,并没有改变SnO2的结构,但能够有效抑制SnO2粒子的长大;CuO掺杂的纳米SnO2粉末的可逆容量可以达到752 mA·g-1,经60次循环后,CuO掺杂的纳米SnO2粉末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3.6%,优于纳米SnO2 (92.0%),掺杂CuO改善了纳米SnO2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
从低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制备工艺入手,设计开发了双极性双喷头静电纺丝装置,解决了单极性喷头同性相斥不能获得交织的异质材料的问题,实现了带有不同极性的两种金属氧化物纺丝前驱液的交织复合,成功制备了金属氧化物SnO2/In2O3复合纳米纤维。通过对SnO2/In2O3复合纳米纤维的SEM表征发现,复合纤维中同时存在正四方相晶系的SnO2和立方晶系结构的In2O3。利用双极性双喷头静电纺丝装置制备复合纳米纤维对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制备方法对稀土Gd掺杂SnO2/Sb电催化电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浸渍法、 溶胶-凝胶法, SnCl4·5H2O, Sb 2O3 Gd(NO3)3为 原料, 制备了稀土Gd掺杂SnO2/Sb涂层电催化电极. 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 考 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初步探讨了电极结构与电催化特性之间的关系. 采用SEM, XRD, XPS和EDX等手段对不同方法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 晶体结构、 电极表面涂层的 元素化学结合态及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结果表明,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电极为纳 米涂层电极, 表面裂纹较少, 晶体发育完全, 有利于SnO2, Gd2 O3和 吸附氧的表面聚集, 进而提高了电催化电极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碱性条件下制备了不同形貌结构的SnO2和SnO纳米材料,研究了两类锡基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 结果表明: SnCl2·2H2O直接水热水解或在碱性较弱时生成SnO2,当碱性较强(pH>13)时则生成纳米SnO; 与SnO2相比,SnO因其特殊的交叉网状花簇结构,表现出较高的首次充电、放电容量(1 059、1 590 mAh/g,库伦效率66.6%)、循环稳定性(循环500次,可逆容量达315 mAh/g)和倍率稳定性(在2.0 A/g下的可逆容量达到548 mAh/g). 碱性越强,SnO2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稳定性越好,这归因于碱性越强生成的SnO2颗粒越小,增大了电解液与电极材料的接触面积,缩短了Li+的传输距离,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稳定性. 研究结果为寻找长寿命、高容量负极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步电沉积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纯相SnO2纳米晶薄膜材料,通过改变沉积条件,研究沉积电位、镀液温度和HNO3浓度对薄膜组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积电位为-0.9 V(vs.SCE),镀液温度为65℃,HNO3浓度为50 mmol/L时,所制备的SnO2纳米晶薄膜为纯相金红石型结构,且薄膜相对连续致密。光电性能测试表明,该薄膜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可见光区透光率大于90%,带隙为3.75 eV,且电阻率为2.2×10-3 Ω·cm,载流子浓度为1.9×1020 cm-3,载流子迁移率为14.8 cm2/(V·s)。故所制备的SnO2纳米晶薄膜是太阳能电池的理想窗口层材料。  相似文献   

6.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材料ZIF-67衍生Co3O4十二面体纳米块在室温下与SnO2复合,制备出立方体Co3O4/SnO2复合光催化剂.煅烧后形成的Co3O4/SnO2材料禁带宽度明显降低,荧光淬灭明显,说明Co3O4的加入拓展了SnO2的光响应范围至可见光甚至红外光区域,同时促进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以罗丹明B(Rhodamine B,Rh B)为目标反应物,在可见光下考察了MOF衍生的Co3O4/SnO2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发现Co3O4/SnO2在60 min内可以降解89.6%的Rh B,分别是纯SnO2和纯...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St?ber法合成粒径为300 nm的SiO2纳米球,将该纳米球以乙醇为溶剂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通过旋涂法使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的光阳极P25上形成一层薄膜,再将形成的P25-SiO2复合膜放入TiO2溶胶中浸泡一定时间,使得光阳极上的SiO2纳米球被TiO2纳米粒子包裹,形成SiO2-TiO2核壳结构薄膜。与没有散射层的DSSCs相比,以该核壳结构薄膜作为DSSCs的光散射层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8.
利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高性能的镍掺杂SnO2 纳米微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HRTEM)、拉曼分析仪、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仪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仪器(如蓝电测试系统、电化学工作站)分别研究了镍掺杂对SnO2 微观形貌、组成、结晶行为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并得到了最佳反应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与纯SnO2相比, 镍掺杂SnO2 纳米微球表现出了更好的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特别地, 反应时间为12 h 的5 % 镍掺杂SnO2 在100 mA/g 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970.3 mA·h/g,远高于SnO2 的理论容量782 mA·h/g. 这是因为镍掺杂可适应庞大的体积膨胀, 避免了纳米粒子的团聚, 因此其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内敏乳剂能否抑制红外增感染料减感作用的问题迄今尚未被认真讨论过。本文用一组多甲川长链菁染料探讨了这个问题。所用的内敏乳剂胶片是用“胶片浸泡法”制备的,并通过在增感染料溶液中浸渍的方法进行光谱增感。结果表明:内敏乳剂可以克服多甲川长链菁染料在乳剂固有感光区以及光谱增感区引起的减感,并对其灰雾效应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同时发现,红外增感倍率与乳剂的固有感光度及增感微斑的分布位置都有关系。此外,多甲川长链菁染料虽可以高浓度增感内敏乳剂,但仍然存在新的浓度阈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针对目前全世界关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二氧化钛光阳极的改性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前,TiO2薄膜改性手段主要包括:表面处理、离子掺杂、半导体复合、微观有序空间结构、多孔化结构、贵金属沉积等. 改性二氧化钛光阳极是为了减少阳极和染料之间的界面阻抗以提高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 最后对DSSC中光阳极改性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做了期许和展望,提出工程设计微观有序TiO2光阳极结构、更大程度地开发TiO2光阳极的制膜工艺、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互补协同作用是未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二氧化钛光阳极改性的方向. 对TiO2光阳极界面之间的电阻和电子传输的机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业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用直流气体放电活化反应蒸发沉积法制备SnO2超微粒薄膜;着重探讨了其有机染料敏化后的光电性质,并结合SEM图的观测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分析,初步讨论了电池结构等因素对微粒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DNA与水溶性C60衍生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DNA修饰金电极表面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光谱研究了一种水溶性C60衍生物——C60乙醇胺加成物与ds 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富勒烯衍生物是以DNA双螺旋的大沟为作用靶点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矩阵分块逐次降阶的方法 ,给出了计算 (2 k1 ,2 k2 )型二重 (r1 ,r2 ) -循环矩阵全部特征值的快速算法 ,证明了其乘除的计算量为 (k1 +k2 ) 2 k1 + k2 - 1 ,加减的计算量为 (k1 +k2 ) 2 k1 + k2 .  相似文献   

14.
采用准正交面法求解了离心风机的无粘不可压及可压的三元流场,结果表明准正交面法可以给出整个三维空间内的流场的速度分布,且精度较高,这是流面迭代法无法达到的.本文给出了4MES-IA3B离心风机计算结果,与文献的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锡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胶体沉淀与微乳液法制得二氧化锡纳米粒子,并用X射线衍射光谱、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IR吸收谱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锡粒子尺寸至少少于6nm时,才能出现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十二烷基苯磺酸修饰的SnO2纳米微粒,粒度分布均匀且单分散性好,表面活性剂以SO^2-3形成与Sn^4+结合,使得纳米粒子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Borh-Oppenheimer近似下,应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混合价Taube离子中金属与配体之间的振动(Q-振动模式)、桥配体内的振动(6a振动模式)以及这两种振动的组合。发现这三种振动模式都可以看成简谐振动。Q-振动使Rul和Ru2原子上的电荷发生不对称的分布,这种不对称分布来源于Ru和NH3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桥配体的6a振动对Rul和Ru2原子上的电荷影响是对称的,在与Q-振动的组合中,桥配体的6a振动增加了Ru1和Ru2原子上电荷的不对称性分布。在这种组合中,Q-振动对Ru原子电荷分布起主导作用。文中简要地讨论了Taube离子中金属原子电荷分布与Fe2O11体系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以SnCl2 ·2H2 O及乙醇为原料 ,利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SnO2 纳米薄膜 .探讨了制膜的工艺条件 ,用XRD、SEM、TEM、AES以及XPS等研究了所得薄膜的结构性质 ,同时考察了薄膜的晶相结构、晶粒尺寸、表面形貌以及薄膜中元素的化学状态与热处理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  相似文献   

18.
532 nm单频Nd:YVO4/KTP激光器及碘吸收谱线观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d:YVO4/KTP内腔倍频激光器在515 mW抽运时,获得了40.4 mW的单频532 nm绿光.分析了获得单频运转的原因,并从理论上分析、实验中验证了用增加腔长的办法,可减小自由运转激光器的频率漂移.用其单频输出观测到1997年国际米定义咨询委员会(CCDM)推荐谱线以外的一些新的12吸收谱线.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性磷类萃取体系微乳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几种中性磷类萃取剂(TBP、P205、P350、TRPO等)-稀释剂-水-酸体系中有机相的体积变化值、电导率值随着有机相中酸度变化的曲线和利用核磁共振与激光光散射等实验技术,探讨有机相中中性磷类萃取剂和H2O、酸的结合情况以及萃取过程中生成的微乳现象。观察到在HCl、H2SO4和HClO4体系的萃取过程中,在一定的酸度范围内,有机相中有聚集现象,即有反相胶束和微乳液生成。  相似文献   

20.
对青藏高原主夷平面上分布的风化壳红土进行了沉积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风化壳红土中细粒物质(粒径小于1mm)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且比较均匀;红土中粘粒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和Fe2O3;粘土矿物多属于伊利石-高岭石型组合,少数属高岭石-伊利石型组合。高原风化壳红土处在红土化的初期阶段,间接反映了青藏高原古岩溶发育时期的湿热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