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实现抽油机电液伺服模拟系统的高效节能,本文提出了补油-卸荷节能油源,分析了该油源的组成和工作机理.通过对油源不同工况的分析,得出了实现补油-卸荷工况的条件和求取补油-卸荷油源临界流量Qp的相关数据表.对补油-卸荷工况下的油源压力特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例仿真结果表示该油源节能效率为22.9%,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密封油的油品质量,针对钢铁企业广泛使用的高炉煤气柜和焦炉煤气柜,对钢铁企业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密封油变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分析了现有的密封油处理技术,并结合钢铁企业煤气柜密封油的油品特点和使用工况,对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密封油变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吸油树脂是一种与一般吸油材料不同的自溶胀型吸油材料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开发及其发展前景 ,并对其吸油机理做了简要叙述 .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驱油技术不断成熟,应用也日渐广泛。本文分析了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特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方式和技术标准;并介绍了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微生物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已初见成效,增油效果明显,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邹建辉 《科技咨询导报》2011,(31):102-102,104
本文以红柳联络压气站3套压缩机组油系统冲洗为为例,详细阐述了压缩机组油系统油冲洗的工艺流程,特别是在如何缩短油冲洗时间进行了描述,希望可以为其他类似机组油系统冲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某300MW发电机组电动给水泵R16K-550E型液力耦合器运行中存在工作油冷却器进油温度高的缺陷,经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液力耦合器油系统油量循环控制阀至工作油系统的供油量不足,工作油系统循环油量少引起的;通过对耦合器油系统的调整,增加工作油系统的循环油量,消除了耦合器工作油冷却器进油温度高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用模拟油藏注水驱油的不稳定状态法测定了油藏砂岩岩样的润湿性对油、水相对渗透率以及驱油效率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油基和水基泥浆滤液的侵入均对油相渗透率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害.油基泥浆滤液比水基泥浆滤液更容易使亲水砂岩转变为亲油砂岩.润湿性改变使油、水相对渗透率关系曲线发生明显变化.与亲水岩石相比.亲油岩石的驱油效率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乙烯装置油急冷塔急冷油减粘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温度条件下。实验考察了裂解急冷油粘度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并考察了裂解柴油和急冷油的轻馏分对急冷油的减粘效果,结果表明,急冷油在循环使用过程中粘度升高是因其中的重质芳烃缩合造成的,向急冷油中掺入少量的急冷油的轻馏分是降低急冷油粘度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法的齿轮搅油损失分析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应用于齿轮搅油损失分析,以研究齿轮传动中搅油损失的内在特性.以单齿斜齿轮为对象分析其在不同浸油深度、齿轮转速和齿轮宽度条件下的搅油损失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齿轮转速对搅油损失的影响最大;浸油深度对搅油损失的影响也较为显著;齿轮宽度对搅油损失的影响则不太明显.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建立了单齿斜齿轮搅油损失数学模型.搭建试验台架,通过试验与仿真数据的比较,验证了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在计算搅油损失方面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从而为齿轮传动搅油损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粘弹性聚合物驱油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粘弹性聚合物驱油规律,建立了粘弹性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从弹性效应和粘性效应两个方面描述聚合物驱油机理。聚合物弹性能够降低残余油饱和度,聚合物粘性改善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该模型能够模拟聚合物驱油具有的提高微观驱油效率和流度控制驱油机理以及所发生的对流、弥散、扩散、吸附等一系列物化现象。利用该模型拟合了实验室聚合物岩心驱油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岩心驱油过程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可以进行聚合物驱油的机理研究、实际应用可行性研究、矿场方案优选和开发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吸油量、降低吸水量、减少溶出,对天然木屑进行了改性,得到了一种新的除油吸附剂。对该吸附剂的吸油、吸水及溶出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实验获得了除油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与天然木屑相比,改性后的吸附剂吸油效果提升显著,在相同油浓度下的吸油量提高了100%以上,吸水量降低了20%~30%,溶出量降低了95.5%,吸附剂的溶出基本不对处理水产生影响;该吸附剂处理高浓度和低浓度含油污水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5g/L和1g/L;粒径对改性木屑吸水吸油性能基本无影响,改性木屑对油的吸附选择性系数达到300~6000,有利于油的吸附。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油藏的分类治理与分类开发——以东辛油田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辛油田有各种油藏五大类十余种,经过三十余年的开发,采油难度与日俱增.本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不同类型油藏的地质特点,尤其是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并根据不同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点,应用水平井技术、细分层开采技术、完善井网技术、不稳定注水等四大开发技术分类进行治理,使油藏的各项开发指标都有明显的好转,有效地改善了油藏开发放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原位开采是油页岩未来主流开采技术,目前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研究对象多为厚层油页岩,但中国存在大量的薄层油页岩,故研究薄层油页岩原位电加热温度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特殊薄层油页岩结构,采用ANSYS软件中瞬态热分析模块,建立薄层油页岩原位电加热模型,研究加热5年内薄层油页岩中温度场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油页岩的有效加热体积随加热时间增加而增大,且加热前3年增加速度显著快于3年之后,加热3年后继续加热增热效果已不明显,故加热薄层油页岩在加热3年可以使利益最大化.研究结果为中国薄层油页岩的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检测食用油品质的几种方法,并进行了评述。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掺假食用油和地沟油重返餐桌的问题被不断曝光,引发了人们对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担忧。目前,传统食用油质量的检测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缺陷,并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而现代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尚不成熟。近年来利用食用油中脂肪酸和的DNA分析油脂是否掺假的方法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为开发出更加合理的食用油测定方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加蓬A油田6口油井油样的蜡含量、倾点、黏度、析蜡点和屈服值等指标.通过测定这些影响原油流变性的关键指标,得出,加蓬A油田的原油为高含蜡、高倾点原油,蜡组分中高碳重质组分权重很大;蜡含量高达34.04%以上,平均倾点为28℃,平均析蜡点为47.5℃,平均屈服值为159.11Pa.防蜡剂FLO-1在加量为100×10-4时,对TST-B09H井油样的防蜡率可以达到91.86%,对于NZOB-Z05H井油样可以达到81.47%.这为加蓬原油的开采、运输、加工等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也为油井现场清防蜡工作,特别是对化学清防蜡剂的筛选提供直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微波采油是一种利用电磁能高效转化的新型采油技术,在非常规油气绿色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大量文献调研,通过对微波采油进展的探讨,分析出微波采油的四种提采机理及应用现状。研究认为:微波采油的提采机理包括作用于原油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以及对储层产生影响的造缝作用和润湿反转作用;微波在采油生产中常用于进行原油分离、破乳、脱蜡、解堵等;在对稠油等非常规油藏进行开发时,以蒸汽为主的单一热采措施增产效果有限,微波辅助蒸汽热采以及纳米催化剂辅助微波采油是未来微波采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三元驱后地层中仍存在大量剩余油,明确剩余油类型及数量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CT)及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水驱后、弱碱三元驱后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各种类型的微观剩余油。结果表明:水驱后剩余油主要类型为簇状、柱状、盲端状;弱碱三元驱对水驱后各类剩余油均有不同程度的驱替作用,对簇状剩余油驱替效果最好;盲端状剩余油饱和度在三元驱后有小幅度升高。弱碱三元驱后剩余油形态与水驱后一致,簇状剩余油占比最高,需要进一步动用该类剩余油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有别于国内外大多数致密油藏呈异常高压的特征,鄂尔多斯延长组长7油层组(简称长7)致密砂岩油呈异常低压的特征。因此,创新致密砂岩油藏的开发地质研究思路和方法是成功开发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砂岩油的前提。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为例,研究其储层现状特征、致密化成因和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最终认为合水长7砂岩原始组成中的杂基含量高、塑性岩屑发育、火山灰物质丰富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内因,强烈的压实作用与泥质胶结作用是导致长7储层致密化的外因,烃源岩演化过程中的有机酸侵入溶解作用和区域构造应力控制下的破裂作用是长7致密砂岩油藏中存在优质储层的成因机制。研究结论为合水长7致密砂岩油的经济有效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于国内外其他致密油储层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大重型数控转台的单油腔静压推力轴承无法承受偏载荷问题,提出了单油腔静压支承与静压径向轴承复合设计方案。同时,为了方便静压径向轴承油腔加工,提出了一种新式回型槽油腔结构。此种结构的油腔加工区域仅占单油腔总面积的10%,而承载区域达到75%以上。然后,综合应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NGINEER和CFD软件FLUENT,模拟分析圆环形静压支承和回型槽油腔的流速分布及压力分布,揭示了两种油腔结构内部油液流动规律,并计算各自的静态性能,实验验证表明,该设计方案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稠油油藏注CO_2吞吐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河油田的高升、冷家堡油藏为例 ,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对稠油油藏注CO2 吞吐进行了适应性研究 .研究表明 :原油黏度是影响CO2 吞吐效果最敏感的参数 ,随原油黏度增大 ,换油率增大 ,可以选择原油黏度较高的油藏进行CO2 吞吐 ;对于有一定自然产能的油藏来说 ,含油饱和度并非越高越好 ,而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对于普通稠油 ,随原油黏度改变 ,合适的含油饱和度、孔隙度范围随之改变 .作出了普通稠油的黏度—含油饱和度图版、黏度—孔隙度图版 ,同时结合油田实际作出了两种不同标准的经济适应性图版 .所得的结果对辽河稠油油藏选择合适的CO2 吞吐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