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贾樟柯电影《世界》中的“贾樟柯世界”表现的是后现代景观与前现代文化的纠葛和杂糅,突破了我们习惯的欣赏模式,其在小人物的灰色悲欢的选择与冲突上,体现了艺术和商业之间的艰难抉择。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的新作<三峡好人>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电影<三峡好人>展现了自三峡水库修建后所带给库区的巨大变化.从镜头语言的话语功能上看,<三峡好人>具有以下的艺术特色:关注现实,反映当下的社会问题;关注平凡事,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关注细节,传递生活的诗意;荒诞的画面,现实与梦幻的交融.本文通过对<三峡好人>中富有特色镜头话语功能的分析,为我们理解和再认识贾樟柯的电影提供了另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3.
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4.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5.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6.
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7.
孔娟 《科技信息》2008,(1):258-258
在音乐作品演奏中,娴熟的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现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艺术表现必须依靠演奏者本身的技巧去体现出来。演奏者展现给观众的不应该仅仅是高超的技巧,还要对音乐作品加入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创造性地来展现艺术化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8.
蜕变、逆转中的现代曙光--论苏曼殊小说的现代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在民初文坛别开生面,独标一格。它自觉融合了西方的现代观念,以对“人”的关注、悲剧意识的显现以及艺术形式现代转型突破并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隐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电影独立工作者到国家电影局承认的导演,贾樟柯终于走出"地下"获得了合法的文化身份.这当然可以用"中国电影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豪言一语概括,但当把这段从地下到地上身份转换的经历置于文化研究的视阈下加以放大、解读时,可以看到以贾樟柯等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电影人处于先锋与大众、西方与本土、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尴尬境遇,以及当前中国电影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电影《小武》是贾樟柯的处女作,他以冷峻、客观、真实的电影镜头刻画出中国“当下”的人情风物。影片对小武的友情、爱情、亲情分别进行了描述,反映了底层社会小人物的怨恨心理,折射出第六代导演对传统电影的宏大叙事结构、超现实人物、历史语言式叙事的颠覆精神。在这部后现代味十足的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贾樟柯那反叛传统电影的眼神,听到了边缘小人物内心的怨恨诉说。  相似文献   

11.
论乔伊斯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巨匠和西方意识流小说大师,他的作品标志着人类写作意识的新阶段.他的代表作长篇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意识流小说的经典.蒙太奇艺术技巧在小说中的使用是乔伊斯大胆实验的具体体现之一,也是乔伊斯对现代小说界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杂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艺术之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舞者――绳技》是一门非常优秀的杂技艺术作品,其艺术观赏价值正好体现了当前这个时代杂技艺术之美,文章从音乐,舞蹈,技巧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未来杂技的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相似文献   

13.
林风眠的艺术生涯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缩影。他对绘画追求的独到之处便是构图形式上的方纸布阵。方纸布阵体现了他突破传统、求新求变的精神;反映了调和东西化的中国特色以及他的心态和艺术需求。方形构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特定式、中心式、分散式、平远式和均衡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的哲学沉思,来观照贾樟柯电影对生存的独特表达。文章认为,贾樟柯的电影展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尤其展示了他们因缺失"识别如此境况的能力",而带来的"后悲剧性";精神家园的破碎,更是使他们成为永远"在路上"漂泊的零余人。非"诗意地安居"的生存表达,是贾樟柯电影关注底层生活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陶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相对于西方现代陶艺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而言中国的现代陶艺还很年轻,以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陶艺都被国人归到工艺美术范畴,人们习惯去关注陶艺的技巧及继承下来的审美模式,很少与现代艺术挂钩。实际则不然,自"八五"艺术新潮运动以后,受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中国现代陶艺创作在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上都带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子。本文结合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简要分析中国现代陶艺产生的背景,以及我们对待西方现代艺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艺术可以说是十九世纪小说技艺的一场革新。本文着重以其《黑暗的心》等作品为例,联系福斯特、利维斯等著名小说评论家对小说技巧的探讨,分析康拉德在小说中体现的重要的小说技巧:独特的叙述模式,绘画式的勾勒和由此体现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工笔走兽画发展至今已留下大量精湛的遗产,这些艺术珍品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保留了许多其它艺术形式无可替代的艺术特征和独有的艺术特色,具有写意性、意象造型、以意赋色等诸多特点。充分了解工笔走兽画的创作特点,对于我们创作发展工笔画,促进现代陶瓷艺术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萨特反对西方传统的模仿说,认为艺术不是对现实的单纯模仿;反对通过虚饰来体现某种意义。认为艺术手法的革新拓展了艺术家的自由,体现了更为深刻的存在。他把绘画艺术分为象征性和抽象性两种,并极力赞扬了抽象性绘画对艺术的发展作用,认为不同的艺术种类对现实的介入方式也不同。他的艺术论根植于现象学想象理论的基础之上。他反对把艺术归结为现实或意义、物等,也不同意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在他眼里,艺术是具有当代性的,艺术是美的存在,体现了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在环境表现的诸多手段和形式中,手绘的艺术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其在表达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手绘表现技巧和方法带有纯然的艺术气质,在设计理性与艺术自由之间对艺术美进行表现成为设计师追求的永恒而高尚的目标。设计师的表现技能和艺术风格是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在思学磨练中成熟起来的,而对技巧妙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是表现技法走向艺术成熟的基础。手绘表现的形象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这是艺术赋予环境形象以精神和生命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品质和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艺术博大精深。其体现出的艺术精神更是流传久远,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创作。庄子给中国人开辟了一条精神的道路即艺术的道路,他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艺术所体现的精神便是精神上的完全自由,内心世界的超尘脱俗,澄怀味象,方能显现艺术真谛。作为艺术活动的重要元素——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更是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