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21世纪初起,中国外交布局明确为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中国官方文件通常称谓的"周边",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以及阿富汗,包括日本,但不列入俄罗斯,共有28个国家。在全球主要大国中,唯有中国拥有如此众多的海上和陆上邻国,鉴于中国独特的地缘环境,跟踪和分析周边经济的变化,对于推进中国外交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阐明了经贸关系深化发展推动外交工作转变的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伴随着印度经济的较高速增长,国际社会似乎认为印度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在此过程中,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印度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其南亚邻国的外交更加转向印度。无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和中国政府日益重视周边外交的背景下,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未来十年的"大周边外交战略"。树立"大周边"外交理念"大周边"理念是相对于"小周边"而言的。"小周边"通常是指与中国领土领海直接相邻的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蒙古国以及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诸国。而"大周边"概念超越传统的地理范围界限,是指同中国海上、陆上有相同战略利益需求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4.
谷蕾 《世界知识》2021,(5):56-57
在近日印度对外新冠疫苗合作目标区域中,除了印外交长期聚焦的南亚外,海湾地区也占据了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印度与海湾国家基于能源贸易和劳务输出等纽带结成了紧密关系。1991年启动经济改革以来,印度外交进一步向南亚区域外拓展,加强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国家合作亦是其外交布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月2日,印度外交部迎来了新的人事任命。驻华大使顾凯杰(Vijay Keshav Gokhale)受命出任印度新一任外交秘书,接替超龄服务一年多的苏杰生(S.Jaishankar)。据印度媒体报道,顾凯杰大使由于协助国内成功谈判解决了中印洞朗对峙,表现出他"娴熟的外交技能",才被委以这一重要职位的。印度人民党发言人更是就此任命评称,"顾凯杰敢想敢干,做事果断老练"。中国是印度最重要的邻国之一,对华外交一直是印度外  相似文献   

6.
印度是南亚首屈一指的大国,在人口、面积、经济、军事实力等方面均远远超出南亚其他国家。冷战时期,印度标榜不结盟,紧靠苏联,在国际外交舞台相当活跃。冷战结束,南亚的战略地位下降,印度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以"全球性大国"的姿态筹谋和施展外交,在周边外交等方面越发强调进取有为,尤其是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强化中国与东南亚、中亚、南亚等地区的互联互通。应该说,"互联互通"已成为理解中国周边外交变革和未来趋势的核心理念之一。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如何强化自己的硬实力、软实力,也需要将获取更大的"联通力"(connectivity power)作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中国面临着世界上最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因为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与邻国的陆地边界线总长达22000多千米,尤其是与俄罗斯、印度这样的大国直接毗邻,另外周边还存在着众多的核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周边安全,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与此同时,中国的周边安全中是否需要"缓冲国"或"缓冲区"一直是大家热议的问题之一。地缘政治学中的"缓冲国"(buffer state)、"缓冲区(buffer zone)"在国际学术界是被普遍使用的,但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正>三个方面的研究意义应该讲,周边外交是习近平时代中国外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时代中国周边外交有三个方面的研究意义。第一是具有大战略意义。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六个海上相望国家;再延伸出去,东面是亚太,西面是整个欧亚大陆。也就是说,中国周边的辐射面占了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周边外交的布局不只是一个地区战略,更不仅仅是一个周边战略,而是一个真正的大战略。所以我们的周边  相似文献   

10.
薛力 《世界知识》2014,(22):45-47
<正>近来,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受到了中国媒体的较多关注。比如,一些媒体认为:印度总理莫迪9月初对日本的访问,是在呼应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旨在"遏制与牵制"中国;越南总理阮晋勇10月底访问印度,是为了在印度洋上支持印度,并为在南海问题上抗衡中国而寻找支持力量;即便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9月中旬访问欧洲四国,媒体也突出其欲在南海问题上获取支持的一面。其实,这背后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崛起中的中国,应如何看待周边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的中国周边外交,既是"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地缘经济外交的成功之年,也是中国和美国及日本的地缘战略较量之年。展望2016年,中国的周边外交要在总体外交框架下,有效应对各类挑战,在经略和塑造方面实现新的战略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知识》2014,(1):38-38
<正>2013年10月,中共中央举办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如此高层级和全国规模的会议专门研究周边外交工作,在共和国外交史上是空前的。七常委全部出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确定了今后五年至十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明确了中国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习近平提出的"亲、诚、惠、容"四字箴言,将成为中国营造睦邻友好周边环境和确定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时势造就了小泉,小泉也代表了五年零五个月间的日本时势。小泉任期将尽,其对邻国外交的“负遗产”将由其后任来清点,周边外交困局也要由其继任者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继续推行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大国外交,以合作共赢理念推动与周边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形成地区合作的新动力。美国在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第一"外交战略,并提出"印太新战略",给中国周边增加了新的不安定因素。两国外交战略出现重大变化,中美两股力量形成相当程度的抗衡和冲撞,使得中国周边外交形势出现新态势。我对2018年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有如下几点评估。一是中美对抗态势已成主流,但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3年中共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中国经略周边从理念、战略的构思与布局,到具体项目的实施,周边形势总体向好,周边外交地位不断上升。同时,经略周边的结构性矛盾和认知落差,造成了中国与周边的信任赤字不断扩大,倒逼人文交流步伐加快。作为推动中国与周边关系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经略周边的"民心相通"主要平台,人文交流,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6.
去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一时间,南亚局势骤然紧张,世界舆论也为之哗然。但今年年初,双方政府努力促成了“板球外交”,2月,两国总理又展开一场“巴士外交”。一度出现的缓和势头似乎印证了印度内政部长阿德瓦尼的一番议论,他声称,印度核试验有助于给南亚带来和平和正常的状态,因为在这里出现了核威慑的局面,就像当年美苏之间的核威慑使美苏保持了和平一样。但没过多久,随着今年4月两国相继试射导弹,印巴之间新一轮军备竞赛又开始了;从5月底开始,两国又在克什米尔发生激烈冲突。南亚的“核威慑”失灵了吗?  相似文献   

17.
<正>"周边"是一个变化中的概念"周边外交"当然是指以"周边"为对象开展的外交。那么,什么是"周边"呢?严格来说,中心之外都是"周边",并且其范围是根据时代、科技、利益及力量所及等要素来界定的。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周边"并不是既定的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另一方面,"周边"是相互定义的,你是我的周边,我是你的周边。它是在给定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前提之下,就该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印度、巴基斯坦、际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南亚七国,在科伦坡召开了外交秘书会议。这是二次大战后南亚七国的首次聚会,也是南亚地区合作的一个开端。这次会议是南亚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南亚各国共同意识到在当前国际局势下本地区的安全应先于双边问题的考虑。合作的要求这次会议是在南亚形势更加动荡紧张的背景下举行的。由于苏联武装占领阿富汗并把派往印度洋的舰只猛增一倍,南亚各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威胁。美国把印度洋看作是保护波斯湾石油通道的中枢,也大大增加了海军舰艇的巡逻。美国同苏联在印度洋和南亚加紧争夺,深深危及这个地  相似文献   

19.
<正>【印】《今日印度》2017年2月6日1月20日,特朗普在争议和愤怒声中正式宣誓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作为布什和奥巴马时代的重要外交遗产,印美伙伴关系能否经受住特朗普上台的冲击并继续发展呢?特朗普曾经明确表示过上台后的外交重点,但这些重点中并没有提到印度。窥探新政府对印度及南亚政策的首次机会可能出现在其对驻印大使等处理印度事务的高级官员进  相似文献   

20.
<正>印度外交政策分析:回顾与展望作者:[美]苏米特·甘古利主编高尚涛等译定价:55.00元书号:9787501248704在"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战略布局中,印度占据了重要位置。基于此,我们引进了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著作,这些主要由印度学者和印度裔美国学者撰写的印度外交政策文章,从印度人的独特视角观察和解读印度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细致阐释了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