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类将克隆到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意义明确的有用基因应用于基因工程对生物体的遗传改良中.但生物体的绝大多数性状和生理功能都是依靠多基因的协调表达而实现的.因此,多基因转化策略必将成为今后基因工程在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中的主流方向.综述了近年来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多基因改良农作物方面的研究工作和进展,分析了多基因转化中的基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多基因转化策略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作出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类将克隆到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意义明确的有用基因应用于基因工程对生物体的遗传改良中.但生物体的绝大多数性状和生理功能都是依靠多基因的协调表达而实现的.因此,多基因转化策略必将成为今后基因工程在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中的主流方向.结合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多年来研究工作的实践体会,对发展多基因转化策略的意义和由来、多基因转化可用的基因资源和技术思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吴娜 《科技信息》2008,(12):240-240
基因工程是通过DNA重组技术,获得具有特殊生物遗传性状和功能的遗传工具生物体,基因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食品工业等。本文就基因工程的应用现状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5.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前身为1955年由我国著名的林木育种学家叶培忠教授在国内首先组建的林木遗传育种教研室。1985年更名为“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所”。1933年以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所为基础,组建“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1995年被国家林业部遴选为“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林业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技术的核心和重要的支柱产业,它由4个部分构成: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它的标志技术,一项是基因工程,一项是蛋白质工程.它是分子遗传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何谓基因工程?众所周知,生物的一切特性是由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的分子构造决定的,而一个DNA分子是由许多核苷酸片断携带着一定的遗传信息,是一个遗传因子,叫做基因.科学家则采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人为地转移或重组DNA中的基因,从而使生物体突变.基因工程也称为DNA重组、基因重组.而农业科技进步的龙头和被誉为农业第三次革命的生物技术,已在农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其前景极为广阔.正如美国科学家预示的那样,美国的第二硅谷将不再是半  相似文献   

7.
基因流——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流是基因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的基因流动过程.本文探讨了转基因作物基因流研究的现状,综述了转基因对环境和生物体的潜在风险,并讨论了监测和管理基因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大家知道,生物体的遗传涉及到长长的DNA分子鏈上所携带的数以千计的基因信息,而生物体的代谢与发育又涉及到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以内部基因信息为主导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合成的种类以千计的酶和蛋白质。生物体经济性状,绝大多数是受到多基因的控制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即使对控制某种性状是哪些基因属已知,由于基因数目比较多,想对其间的联系立出一个数学模型是极其烦杂而费解的,何况它们目前大都尚属未知,更谈不上用数学模型作精确估计了。  相似文献   

9.
 DNA 是所有生物延续后代和保持种性的生物大分子,携带控制生物体全部内外在性状、代谢途径、物质合成、逆境反应和生命周期的遗传信息。DNA 碱基组成、排列顺序和长度大小的不同组成了不同的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缔造了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细胞中的DNA除了由父母遗传而来,还有一些源自其他生物体。你可能并非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至少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而言是这样。你——以及其他每个人——可能都携带了多达145个基因,而后者来自细菌、其他单细胞生物体以及病毒,并把人类基因组当作了自己的家。这一结论来自一项新的研究,它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广泛的证据,表明在生物的进  相似文献   

11.
活性基因效应假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前人的研究和杂交育种实践,结合基因组印迹的遗传理论,提出杂种优势产生的活性基因效应的假说.认为生物体的基因分为活性基因和无活性基因两类,杂种优势来源于活性基因的加性效应和互作效应;并将杂种优势部分为一般杂种优势和特殊杂种优势两部分,这有利于对杂种优势作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植物的转化系统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并插入到染色体上,经过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可获得插入有外源基因并具生物活性功能且稳定遗传的工程植株。对不同植物,外源基因的导入系统不同。首先发展起来且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双子叶植物的转化系统——利用侵染双子叶植物的土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及生物医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 所谓生物技术,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已报道的小麦籽粒硬度主效基因之一puroindoline a(Pi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ForA1和RevA1,对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的三个材料的基因组DNA和互补DNA进行Pina基因克隆、序列测定和表达分析,发现了三个新型Pina突变体,基因序列与六倍体小麦的同源基因存在较大的差异.RT-PCR证实了Pina基因在籽粒胚乳中表达.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材料中该基因均含有两个拷贝.研究结果显示山羊草是一个丰富的遗传资源库,为小麦籽粒硬度的基因工程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 ,植物抗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轰轰烈烈地展开并取得重大突破。利用抗病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已相继取得成功 ,基于抗病反应内在机制的基因工程也开始启动 ,并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农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树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广和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杨树的组织培养技术已日臻成熟,基因组较小,是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树种。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杨树基因工程研究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杨树基因工程在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封面故事     
《科学世界》2007,(6):10-10
当今科学领域中,一个最大的科学悖论就是大自然运用基因的经济学原理。在所有正在研究的高等动物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之前所预料的那么多的基因。但这并没有让研究者们失望太久,因为蛋白质组的兴起,让我们认识到这略带“拮据”的基因组却能编译出如此丰富多彩且功能强大的蛋白产物。在高等生物体中,许多蛋白的功能是受“翻译后修饰”(PTMs)调节的。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02,(1):40-41
“基因淘金”热引出专利权“圈地运动”蔓延基因研究2001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绘制完毕的消息公布于世。这一由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参加、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工作,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基因淘金”的热潮。几个月来,世界大企业将基因视作网络经济之后的又一“生财良机”,纷纷抢占技术地盘,试图在有限的资源战中占据有利位置。像美国化学巨头杜邦已经花费94亿美元,收购一家种子公司,力图通过基因育种技术向生命科学靠拢。基金淘金潮中,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对基因专利的争夺。基因…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作物将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所谓转基因,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地修饰的一种技术。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近十几年来,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迅猛,到2005年已有21个国家的850万农户种上了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国际体育基因研究现状,运用知识图谱、借助CitespaceⅢ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美国在体育基因研究领域处于领军地位,体育科学、农学、基因遗传学、医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不断融合,创造了国际体育基因研究的新局面;研究主题包括危害、运动科学、基因组学和遗传复制4个方面;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运动能力、基因多态性、骨骼肌肉、身体活动、竞技能力等方面,其中对运动能力的研究最广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体育基因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