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采用XRD,IR,Mobauer ESR,XPS,SEM和孔结构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新鲜,失活和再生三种丙烯氨氧化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各元素以Fe2(MoO4),α-CoMoO4,NiMoO4,γ-Bi2O3.MoO3,α-Bi2O3.3MoO3,η-MoO3,α-Bi2O3和β-Bi2O3形式存在2;失活催化剂中,部分Fe2(MoO4)3转变为α-Fe-M  相似文献   

2.
乙苯在Fe2O3-K2O催化剂上的TPD研究表明,新鲜催化剂表面有α和β两种活性位,均具脱氢,脱乙基和裂解活性,乙苯吸附后能脱氢生成苯乙烯和脱乙基生成苯,若预先吸附水亦可脱甲基生成甲苯,新鲜催化剂表面氧化能力较强,脱下的氢或烷基会立即与表面晶格氧作用生成H2O和CO2,并致使催化剂表面被还原产生新的γ位裂解性能较强,但在吸附水后也具有脱氢和脱烷基活性,水对甲苯的生成起重要的作用,α活性位可能是K2  相似文献   

3.
CaTi0.9Li0.1O3—δ晶格中氧空位与选择性活性氧物种的TG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TGA(程序升温热重分析)法间接表征了催化剂CaTi0.9Li0.1O3-δ晶格中的氧空位,关联了氧空位、可活动氧量与催化剂的乙烷氧化脱氢(ODHE)反应的催化性能,提出了乙烷在该类催化剂上氧化脱氢的选择性氧物种为873~1023K的温度范围内脱附的所谓可活动氧(O^-,O^2-,O^2-2简写为O^δ-1)。利用O2-TPD-MS鉴定了TGA结果,证明了该法简便、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4.
乙苯在Fe_2O_3-K_2O催化剂上的TPD研究表明,新鲜催化剂表面有α和β两种活性位,均具脱氢、脱乙基和裂解活性.乙苯吸附后能脱氢生成苯乙烯和脱乙基生成苯,若预先吸附水亦可脱甲基生成甲苯,新鲜催化剂表面氧化能力较强,脱下的的氢或烷基会立即与表面晶格氧作用生成H_2O和CO_2,并致使催化剂表面被还原产生新的γ活性位.γ位裂解性能较强,但在吸附水后也具有脱氢和脱烷基活性,水对甲苯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α活性位可能是K_2Fe_2O_4相,β和γ位可能是Fe_2O_3和Fe_3O_4(部分还原的氧化铁)相.  相似文献   

5.
应用光电子能谱研究催化剂表面化学状态的变化,属当前催化领域的新课题.文中用XPS和XRD技术研究了超微粒子碳化铁催化剂在F-T合成过程中表面形态和体相结构的变化.由于超微粒子催化剂表面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尽管其体相结构是α-Fe和碳化铁.但仍有部分氧化物复盖在催化剂表面.经H2处理,体相内碳化铁被全部还原的同时,伴随烃化物的生成,而表面仍有极少量的氧和碳以各种不同的复杂形式吸附在Fe的表面.再经CO和H2混合气处理,体相内得到F-T合成过程中具有稳定化学结构的α-Fe,碳化铁和γ-Fe2O3,其表面则是大量碳和氧以及碳氢化合物、羰基化合物以固定形式吸附在催化剂Fe的表面.然而这种形式又是一个动态平衡。伴随着烯烃、烷烃及含氧的碳氢化合物从催化剂表面脱附下来形成产物;然后再解离吸附CO和H2,再脱附,构成F—T合成催化剂表面的动态平衡.文中进一步论证了F-T合成的碳化物机理.  相似文献   

6.
运用TPD、XRD、XPS、Mossbauer谱,比表面和孔径分布等测定方法,结合催化剂的活性考察,对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Zn-Mg-Fe-O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失活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Zn-Mg-Fe-O催化剂表面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氧吸附中心,在不同温度范围内,通过不同方式形成晶格氧的选择性氧化部位,使吸附的丁烯生成丁二烯。导致催化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积炭,经烧炭后能恢复大部分的活性,由于高温等原因造成催化剂结构上的变化,如α-Fe_2O_3的消失、Fe和Zn离子价态的变化、晶粒烧结等,使烧炭再生后的催化剂活性有一定的损失。避免现有绝热反应器高温段的出现,控制反应温度小于500℃是延长催化剂寿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列的阶跃过渡应答技术,考究查了乙烷氧化脱氧反应中各物种在全活性Mo-V-Nb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获得了有关的应答曲线,实验结果表明:1)乙烷和乙烯在催化剂上不吸附,氧在催化剂上为不可逆慢吸附;2)在高温和无氧的条件下,乙烷可与催化剂中的晶格氧反应生成乙烯。  相似文献   

8.
用非绝热近似含时薛定格方程对O2在Ag(110)表面上的吸附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较低温度时,主要呈现氧的分子态吸附,氧处于电荷转移状态O2^-;较高温度时,主要呈现氧的原子态吸附,吸附过程可能经历电荷转移状态O2^-;氧分子的振动激发,有利于分子态吸附,但对原子态吸附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La1-x SrxCo1-xBxO3(B=Fe,Ni,Cr)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O氧化活性,半通过氧的程序升温热脱附(TPD)研究了该类催化剂的表面氧,结合活性与表面氧随x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表面活性氧种。  相似文献   

10.
负载型水相膦铑配合物催化剂上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连续流动加压微反-色谱装置评价了负载型水溶性膦铑催化剂对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与体系与中水含量密切相关,适量的水可使催化剂活性明显提高,原位红外光谱考究结果显示,当催化剂吸附CO时在2040,2012,1901cm^-1等处出现一系列可归属于可逆吸附CO物种的伸缩振动带;通和原料气丙烯/CO/H2时,很快可观察到-1714cm^-1附近的醛基吸收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子束与表面散射实验确定甲烷在La2O3清洁表面是平动能激活吸附,阈值平动能53.48kJ/mol。氧在La2O3清洁表面的吸附服从Arrhenius方程关系,其脱附峰在960K。  相似文献   

12.
海泡石吸附脱除低浓度SO2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泡石矿适当处理制得的吸附剂有效强的吸附脱硫能力,适合低浓度SO2废气的处理,并且脱附容易,脱附再生后重复作用性能好,脱附富集的SO2可用于硫酸生产。  相似文献   

13.
6^#溶剂油脱芳精制吸附剂再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附剂的再生直接影响吸附精制工艺的成败,决定了吸附过程能耗及吸附剂寿命。对吸附过程中已被轻质芳烃饱和13X型分子筛的再生脱附剂进行了筛选,比较。结果表明,工厂中副产C5馏分是合适的脱附剂。研究表明,温度,空速等因素对脱附效果有影响,脱附温度应于高300℃,脱附剂空速可随工艺要求在LHSV变化范围0.8-1.25h^-1内选择。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微反装置研究了丙烯在Bi2O3/HZSM-5催化剂上的二聚与芳构化反应.在773K下,当Bi2O3负载量为3%时,获得了83.84%的BTX选择性.氢气氛下反应可抑制催化剂失活,但同时也抑制了芳构化反应.TPD结果表明Bi2O3的载入降低了总酸量,也降低了酸强,Bi2O3的作用很可能是提高了HZSM-5上氢的脱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用XPS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上均存在着两类不同的表面氧种:晶格氧和吸附氧,且这两类表面氧种的相对含量与催化剂的活化方式有关。微波活化方式下的表面晶格氧含量普遍比常规活化方式下的高,这可归之于微波场加速了可动晶格氧的迁移所致。微波辐照下的POM反应可能是按甲烷解离机理来进行的,甲烷的解离是反应的决速步骤。  相似文献   

16.
添加稀土元素Th对固体超强酸SO^2—4/Fe2O3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用0.25mol.L^-1的H2SO4的不同浓度的Th(NO3)4的混合液浸e2O3,经过滤,干燥,焙烧制得了含钍固体超强酸SO^2-4/Fe-Th-O,发现其异丙醇脱水催化活性显提高,并用水作吸附分子对其进行了差动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脱附终止温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M2O3-SO4^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与普通酸催化剂相比,具有能耗低,产率高,与产品分离容易,无腐蚀,无污染,用量少,工艺简便,易再生可重复利用等诸多优点,但其选择性高,不同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只对某些反应有催化作用。本文研究了TiO2-SO4^2-和Se2O3-SO4^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再生和对合成乙酸乙酯的催化性能。实验表明:TiO2-SO4^2-催化剂对合成乙酸乙酯有上述优点,而Fe2O  相似文献   

18.
氧化铈对Cu-Mn-O燃烧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反-色谱技术考察了Cu-Mn-O及Cu-Mn-Ce-O催化剂的甲苯完全燃烧活性;通过改变氧的浓度,研究了CeO_2对Cu-M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TPR、TPOT和氢氧滴定法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CeO_2能够增加催化剂表面的贮氧量,提高吸氧能力,改进供氧性能,进而提高Cu-Mn-O催化剂在低氧比时的无化活性,也能使还原后的Cu-Mn-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XRS,IR和LRS等手段,对萘氧化制苯酐钒系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和结构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各元素以V:K:S:O=1:2:2:10的比例存在;催化剂以V2O5为基本骨架,形成了VO(SO4)^2-及S2O7^2-的配位形式,组成了[K2VO3SO4SO3]n型的表面活性微区。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列的阶跃过渡应答技术,考查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各物种在全活性MoVNb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获得了有关的应答曲线。实验结果表明:1)乙烷和乙烯在催化剂上不吸附,氧在催化剂上为不可逆慢吸附;2)在高温和无氧的条件下,乙烷可与催化剂中的晶格氧反应生成乙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