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重心模型引入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演变的研究当中,计算了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并分析了其演变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和定量研究总结了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重心16年来快速向东南方向移动,逐渐偏离我国几何中心;我国科技创新重心与高技术产业重心、经济重心和研发投入重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科技创新环境是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田瑞东 《广东科技》2013,22(6):47-4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主要的建设重心,所以要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因此对电力营销管理中采取的GPS定位辅助系统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经济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依靠科技加快经济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我国的科技与生产脱节,形成了两层皮,极不利于依靠科技加快经济建设,党中央及时地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  相似文献   

4.
从全国视角统筹布局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科技创新革命在汹涌的经济风暴催生,创新基地在全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我国目前也在发展新时期中加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培养企业高校研究所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产能,发挥创新基地的核心作用。基于全国视角,分别对国内外创新基地的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近年来创新基建设情况,对今后创新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重心分布进行推断,并依托现有创新载体建设,给出相应的统筹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兵朝鲜,是在国家工作重心准备向经济建设转移的背景下进行的,准备大规模经济建设是影响中国决策的重要因素。战争各阶段的行动部署,也是围绕着是否有利于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1951年夏,新中国不失时机地执行边打边谈、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西进运动是美国经济向中西部拓展的过程。美国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成功地完成了对中西部的开发。二十一世纪大西北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心之一。本文在分析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动因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西北的实际,全面论证了大西北阶段性综合开发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思宽 《广东科技》2014,(2):101-102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其中山地和高原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9%。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科技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建设的重心开始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偏移,国家公路建设也逐步地向一些偏远的高海拔地区推进。由于高海拔地区环境条件的独特性,公路建设会有许多新问题产生。重点从路基的施工和养护方面来探讨高海拔地区公路施工的特点,希望能对此方面的具体工作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运用区域重心模型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对1978—2010年广西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空间演变过程研究显示:1978—2010年广西经济重心位于几何重心东南方,整体由东北往西南方向移动,纬向移动较经向移动波度大;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发展具有较强关联性,其演变轨迹与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
我国技术市场起步于1978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条件下蓬勃兴起的。党的十三大又进一步明确了它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要素市场。十三大以后,每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把技术市场作为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实际调查,针对我国日渐突出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指出了乡镇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政治文明进程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乡镇政府职能转化的重点,并强调乡镇政府今后的工作重心应是社会管理和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根本原因是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们能够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生产技术以进一步改造、利用自然,直接原则是封建社会中期由战乱和边患所造成的北方经济老区的严重破坏和政治中心的南迁、人口的大量南徒。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汉魏之际,完成于南宋。南宋以降,南盛北衰的局面已不可逆转且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公式、引力模型公式测算长三角都市圈16个市在高铁运行前后的交通可达性和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变化情况,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4年两个时间节点上的研究结果发现:(1)高铁网络形成后长三角都市圈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大幅缩短、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大幅提升,高铁网络对于改善长三角都市圈可达性、加密城市间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高铁网络影响下区域核心城市比较优势更加突出,上海-苏州-无锡核心区、南京、杭州在区域交通和经济中的地位凸显,高铁网络加剧了长三角都市圈内部的极化效应,边缘区存在形成交通和经济双重洼地的风险;(3)交通可达性、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在空间上呈现高度耦合,区域交通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在空间上相重合,同时两者又表现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沿高铁轴线逐渐向南北两端递减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江苏省沿江区域作为研究单位,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建立沿江8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选取的指标共22项,主要信息提取采用主成分因子法,在此基础上使用综合因子得分作为发展水平的评价,用聚类方法对模型的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同属沿江发达地区的8个地级市,其县域经济发展的内部差距依然比较显著,呈现出随着距离上海空间位置的远近和交通可达的难易由东南部地市向西北部地市逐层递减的分异特点.表现在不仅江南和江北的差距显著,局限在江南或者江北内部,东部的地市苏州和南通县域经济水平要好于西部的地市南京和扬州.  相似文献   

14.
浙东宁绍一带为古越国核心区,汉代起这里出现大量烧制成熟青瓷的越窑,且在汉宋千余年间持续发展.分析了浙东越窑制瓷业集群发展的区位和自然环境,认为当地优质的瓷石矿产分布是越窑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方便的河流运输和丰富的植被分布成为越瓷生产的前提条件;江南独特的人地关系是越瓷装饰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春季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OF、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讨论了我国春季降水的分布特征及降水异常的环流背景,结果表明:春季降水(3~5月)主要集中在北纬30°以南的中东部地区,而北方则降水稀少,西部降水有增加的趋势,中东部降水有减少的趋势,但不是很明显.EOF1表明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的降水呈反向分布,长江以南大范围降水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2,7a和15a,且15a时间尺度变化有明显向较大时间尺度演变的趋势,EOF2表明长江中下游与华南降水呈反向分布,长江中下游大范围降水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2,9a和更大时间尺度,且9a时间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向较小时间尺度演变的趋势.当退居在中太平洋的副高偏强,西伸,副高北侧气压梯度力加大时,有利于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当副高偏北,西伸到长江中下游上空,乌拉尔山阻高偏强时,则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  相似文献   

16.
阿尔泰两河源区生境多样性形成了新疆地区独特的、具有潜在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遗传基因,多种动植物已被列为优先保护物种和中国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其物种多样性在新疆乃至全国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方面,对重要的动植物资源进行迁地保护和专属引种研究.物种多样性迁地保护、种群分布地生态系统保护和自然景观多样性保护对古老特有成分、受威胁的动植物种类和具有重要经济潜力的物种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右江河谷是古代重要的经贸、文化通道,它对桂西壮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田东位处右江河谷中心地带,自古为交通要冲,挖掘古道文化、重塑现代精神,有助于田东社会经济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统计结果和系统分析,研究了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指出中国宰相籍贯分布前期(秦汉~北宋)主要集中于北方黄河流域,后期(南宋~清代)转向南方长江流域尤其密集于江浙地区,并探讨了影响宰相籍贯分布的内在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9.
皖南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南古建筑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经济、历史及艺术价值。文章分析了现有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模式的利与弊;指出应借鉴中外古镇开发的成功经验,运用相关专业知识,针对古建筑遗存的分布特点与实际状况,运用复合的、动态的模式(旅游型保护模式、置换型保护模式、研究型保护模式、重建型保护模式及迁移型保护模式等多种保护模式)寻求资源整合,以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0.
"多中心、网络化"作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推动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显著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频繁而密切;北京与天津、唐山等次中心城市交流与合作加强,京津冀多中心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石家庄依托其省会城市的优势,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间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