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匹配理论,以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为中介变量,战略柔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数字化情境下,创业导向和网络导向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对403家新创企业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创期和成长期,创业导向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大于网络导向,探索式创新在网络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间起中介作用,利用式创新在创业导向和网络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间起中介作用,战略柔性正向调节创业导向、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与新创企业成长间的关系;初创期,利用式创新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更大,而成长期探索式创新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结合2010-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相关数据,运用共生测度模型对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共生度进行测量,并建立投影寻踪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共生视角下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共生水平大体上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地区间差异明显;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共生对科技创新具有正效应;企业种群、中介服务机构种群与政府部门种群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科技金融机构和市场种群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联盟共享核心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剑宏  李笑 《系统工程》2006,24(6):119-122
从系统角度和总体最优化出发,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组建战略联盟形成一个系统来进行合作技术创新。因此,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现行技术创新方式所存在的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合作创新方式:联盟共享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此创新方式的可行性,并探讨其系统模型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隐含规律的演化过程。从创新生态的视角出发,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模型,并对模型演化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进而对不同共生模式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种群共生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揭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每一类创新种群的规模增长除受到自身增长率和种群数量的影响,还与共生体系中其他种群有关;创新种群共生演化的结果取决于共生系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5.
共生理论视角下集群式产业转移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集群式转移成为主要的产业转移模式,它是指集群产业链中纵向关联或横向关联企业的抱团迁徙,企业之间抱团迁徙的发生正是由于集群企业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强共生关系。集群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极其相似,因此本文引入共生理论,构建集群式产业转移进化博弈模型,探讨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下集群式转移达到进化稳定的条件,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制定产业承接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引入创新生态环境和创新生态位,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调研数据,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探究创新生态战略通过创新生态网络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战略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创新生态网络在创新生态战略与企业创新效率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并且创新生态环境和创新生态位调节该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从创新生态网络视角构建了创新生态战略向企业创新效率转化的中间机制,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公司创业投资活动是创新性技术、产品及商业模式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然而,公司创业投资是一项冒险行为决策,其启动和终止始终在实现战略目标、财务收益和控制风险之间权衡。基于企业行为理论,从业绩反馈视角探究公司创业投资决策的驱动及情境影响因素,并利用2007~2015年中国信息科技行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①当实际业绩高于行业期望目标而处于绩优状态时,企业对当前状态满意,公司创业投资的强度减弱;②当实际业绩低于行业期望目标而处于绩差状态时,企业为改善业绩而增强了风险承受度,公司创业投资的强度提高;③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对业绩反馈与公司创业投资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行业竞争性越高将推动绩优企业开展公司创业投资活动,而董事会权力越大将遏制绩差企业进行公司创业投资。在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背景下,探讨公司创业投资行为的驱动因素,丰富了企业创新与适应能力研究成果,也为企业冒险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企业集群的共生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周浩 《系统工程》2003,21(4):32-37
我们认为经济生活中的企业集群现象和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群共生进化现象有某种相似之处。借用生物学中的logistic方程.通过对处于集群形成过程中企业产出水平的刻画,动态地描述企业集群现象。分别讨论企业集群现象中卫星式和网状式两种集群模式,并给出两种集群模式达到稳定共生的条件和经济解释。文章的一个主要结论是:集群内部激烈的竞争是企业集群达到稳定共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构建颠覆性创新行为与市场绩效关系模型,分别从初创期和成长期考察颠覆性创新企业的渠道创新、顾客教育、产品改进和战略业务单元建立行为通过影响消费者偏好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初创期,渠道创新行为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影响消费者偏好进而提高市场绩效,顾客教育与产品改进行为通过提高消费者对颠覆性创新产品性能的偏好程度,进而影响市场绩效;在成长期,产品改进行为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并对在位企业造成颠覆性打击,并且,随着企业战略业务单元自治能力不断增强,均衡定价不断下降,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偏好水平,从而提高市场绩效。揭示了不同的颠覆性创新行为在不同创业期的激励机理,加深了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创新行为与消费者偏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市场绩效关系深刻变化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在激励理论的分析框架下研究了亏损补偿、收益补偿和政府收益固定三种补偿方式对创业投资规模和效率的影响. 主要结论包括: 亏损补偿会削弱创业投资家努力投入的激励, 从而既不利于提高创业投资效率, 也不利于扩大创业投资规模; 而收益补偿和政府收益固定补偿具有相同的激励特征, 它们可以在促进创业投资合作关系形成的同时兼具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和提高创业投资效率的功能. 并且当政府对创业投资家的激励成本相同时, 收益补偿方式对私人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强. 同时, 由于可能破坏创业投资家和私人投资者的有限责任保护, 政府收益固定补偿方式的可实施性得不到保证.  相似文献   

11.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能否筛选出优质企业进行投资并促进被投企业的业绩改善,是判断新兴市场国家风险投资行业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这一问题,针对国内市场的研究匮乏.本文以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VC能否筛选出优质企业以及能否为被投企业带来业绩改善,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基于逻辑回归,VC未必能筛选出优质的企业,表现为企业业绩变量回归系数不显著;2)基于模糊断点回归进行内生性调整后,VC能够促进被投企业的发展,对被投企业的业绩改善有正向作用;3)从经营效益和创新角度研究VC影响企业业绩的潜在机制发现:一方面,VC降低了被投企业的销售成本率,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VC的进入为被投企业带来行业经验和资源等,促进被投企业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而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国内VC具有"增值"作用,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但不具有"筛选"作用,揭示了VC对被投企业业绩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为VC能促进被投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证参考.研究结果对于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12-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企业创新存在循环累积效应,要素资源错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但劳动力和资本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整体而言,劳动力资源错配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分地区来看,劳动力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存在中东西部依次递减趋势,中部地区资本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分股权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劳动力资源错配促进了企业创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资本资源错配抑制了企业创新;分行业来看,不同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存在行业差异.此外,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企业年龄和市场集中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峣  徐姝 《系统工程》2007,25(1):83-88
社会资本能通过网络、信任和规范等核心要素使企业从与社会网络和其他社会结构的联系中获取利益。本文以企业社会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该理论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并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障碍,从社会资本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组合的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做出风险资本的投资组合决策对提高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效率乃至加速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给出了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相对投资效果水平的衡量模型,然后运用平稳过程理论提出了风险投资公司向各企业下期投资的相对投资效果水平的预测模型,进而根据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类型,利用二次规划方法建立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模型,为风险投资公司确定其向各企业下期投资的最佳比例提供理论参考.最后,用算例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模型: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网络是当代技术创新过程组织的主要形式.技术创新网络结构随着外部创新企业的加入、网络内部企业间关系的增加和内部企业间关系的重新生成而发生演变.本文从网络嵌入性的测度出发,考察了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变化,导出网络企业合作关系数目变化的微分方程,引入时间刻画,求出了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变方程.研究表明:(1)技术创新网络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企业合作关系数目的差距; (2)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的不均衡性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9~2018年中国风险投资事件,构建了5年移动时间窗的联合风险投资网络,从复杂网络角度研究中国风险投资网络结构、特性及其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在网络关系属性方面,中国风险投资网络规模在不断增大,机构之间网络能力差异性大,不利于网络的均衡发展;在网络结构层次方面,中国风险投资网络存在局部紧密性,并且,随着规模增大,网络中的最大连通成分占比也相应地增大,且机构多分布在凝聚性低的低 值核区域中,高凝聚区域少,不利于高紧密风险投资网络的构建;在网络特性方面,从两步内可达性看,机构之间进行直接联合投资活动占比小,机构之间多通过具有中介作用的风险投资机构来进行联合投资活动;从全局效率看,中国风险投资网络中机构之间传递信息的能力并没有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减小,相反地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在面对随机冲击时,网络规模越大,鲁棒性和有效性越强;在面对蓄意冲击时,鲁棒性在减弱,同时存在网络功能失效的危机。本文是对现有文献的补充,同时也给优化中国风险投资网络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初创企业与风险投资之间会存在双向道德风险问题,考虑到创新的外溢效应,本文从可转换优先股的角度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初创企业以及风险投资的微观激励影响,并且进一步从产业层面对比讨论了不同的扶持政策对整体社会福利的冲击.研究发现事后补贴与公共服务配套都能够实现有效激励,让风险投资和初创企业都选择社会最优的投入水平.政府的投资兜底政策尽管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实现福利增进,但是总体来看无法解决激励不足的问题,甚至还会导致激励扭曲.与此同时,从整体产业层面来看公共配套服务的成本优势使其福利效果优于事后补贴.而政府的投资兜底政策依然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研发国际化在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创新绩效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企业行为理论,探究了创新期望顺差、冗余资源两种“富有”状况对企业研发国际化决策的影响,以及企业政治关联和国际经验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利用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究发现:创新期望顺差和冗余资源对企业研发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政治关联通过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走出去”优势,最终强化创新期望顺差和冗余资源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正向影响;企业国际经验则会通过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走进去”优势,最终强化创新期望顺差和冗余资源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不仅增强了企业行为理论对企业战略性决策的解释力,对企业更好地推进研发国际化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沪深港通”这一准自然实验,结合不同竞争政策,研究“资本市场开放能否助力中国企业破解重数量轻质量的“创新陷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政策意义。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质量,表现为专利结构逐渐向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偏移,以及专利引用率的提升,说明资本市场开放的确能够显著破解中国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创新陷阱”,上述研究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在竞争性行业、境外机构持股比例较高以及融资约束较大、风险承担水平更低的样本组中更显著。研究从“中国创新陷阱”破解视角证实资本市场开放以及反垄断政策的积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以及“反垄断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