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人类罔顾河流承载能力,片面追求河流的社会功能,毫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给河流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危机.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发展,河流健康问题引起各界广泛的重视,也引起了人们对人类与河流关系的反思,最终发现只有尊重河流生命、维持河流健康、实现人水和谐,才是人与河流的相处之道,才能促进河流和人类互利互惠、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2.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英 《科学》2004,56(3):33-35
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命脉是流动。河流生命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是一个自然过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对外界行为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从北京出发,朝任一方向开出160千米,看不到一条健康的河流。朝西进入中国的产煤大省山西省,人们看到的是一条又一条枯竭的河流。即使是那些仍然有水的河流,其中80%的水质已被政府评价为四级,即“不适合人类接触”。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10,(7):8-11
<正>河流将地球上的山峰、湖泊与海洋连接在一起,为人类提供了水、食物、航运交通以及休闲娱乐。一些河流如尼罗河给原本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贫瘠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还有一些河流如密西西比河,即使人类竭尽全力也难以将其驯服。  相似文献   

5.
徐娜 《科学之友》2005,(9):30-31
人类似乎已经成为世界的主宰,现在,我们对自然界的掌控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文明时代。如果你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你可以乘坐飞机在须臾间模横跨整个大陆,到达任何想去的城镇,或者还可以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布置一座山上的植被和风景,甚至还可以为河流选择更方便我们的流域。人类以自己的聪明创造了拥有强大力量的工具,可以去搬山、填海,大手笔地改变着自然。但是人类的力量真的强大到可以和大自然抗衡了吗?  相似文献   

6.
林志 《科学之友》2006,(12):27-29
冰川,是高海拔深山冰雪运动的沉积产物,它奇特而瑰丽,又因远离人世而格外神秘。冰川又是高原河流的水源地,它养育了太多的陆地河流,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在物。我国是冰川富有国,有多达5万多条冰川,冰川拥有量居世界第一位,研究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目前,我国科学家先生登临和考察过的冰川已达150多条。[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1908年6月30日,西伯利亚通古斯河流域上空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爆炸震撼了通古斯地区。也使“通古斯”这个小小的地名为全世界所熟知.而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声巨响催生出了一个百年之谜,为了解开这个谜。人类猜想了一百年。  相似文献   

8.
对河流系统中的水流,泥沙运动与河演变的自组织结构和过程作了初步的探讨,运用分形,混沌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形成和演变的机制,评述了国内外关于河流形态分形研究的有关成果,提出了我们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中的分形与自组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河流系统中的水流、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的自组织结构和过程作了初步的探讨,运用分形、混沌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结构形成和演变的机制,评述了国内外关于河流形态分形研究的有关成果,提出了我们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碰撞地带,活跃的构造活动和丰富的降雨量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在大陆边缘和"源到汇"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每年通过河流注入到周边海域的沉积物多达数亿吨,成为周边海域重要的物质来源,也成为沉积物"源到汇"系统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对台湾东部、西部12条代表性河流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台湾西北部淡水河黏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73%)和绿泥石(24%)为主,含有少量高岭石(3%),不含蒙脱石;台湾西部浊水溪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由伊利石(75%)和绿泥石(25%)组成;台湾西南部高屏溪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75%)和绿泥石(23%)组成,含有少量高岭石(2%),不含蒙脱石.台湾东部河流沉积物与西部河流相比具有不同的黏土矿物组成,其中花莲溪沉积物中绿泥石平均含量高达48%,是台湾所有河流中绿泥石含量最高值.与大陆河流对比,台湾河流具有明显不同的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台湾河流中几乎不含蒙脱石,高岭石含量也较低.台湾河流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组成特征主要与流域内岩石类型和物理、化学风化强度有关,广泛出露的第三纪沉积岩,尤其是砂岩、页岩、板岩等在经过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后形成丰富的伊利石与绿泥石.由于台湾雨量充沛,地形陡峻,使得这些黏土矿物被河流快速搬运至出海口,并进一步随海流和波浪作用向其他海区扩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方河道流域的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而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不仅仅是气候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河道的主河槽变窄、河床被淤泥抬高阻塞、河滩大部分面积被附近村庄耕种农作物、河道建筑物及两岸堤防失修所造成的,因此,对河道流域的综合整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冯肖莲 《科学之友》2009,(11):158-159
水是城市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河道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断努力提升水的质量和品味,这就是河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模式中气候变化预测预估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志雨  夏军 《自然杂志》2016,38(3):182-188
人类活动造成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全球气候模式正日益成为研究当前气候特征和现象、了解过去气候演变规律及预估未来气侯变化不可替代的、最具潜力的工具。气候模式已被广泛运用于全球和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未来情景的不确定性、气候系统内部的自然变率的不确定性和表征气候过程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气候预测预估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而概率分布是一个很好地表示气候变化预测不确定性的方式。介绍了贝叶斯多模式推断方法来描述气候变化预估不确定性的理论框架,并以中国区域为例,利用IPCC-AR5的气候模式数据,通过贝叶斯多模式推理方法预估未来中国区域的南北方两个典型流域(海河和珠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都将呈现出变暖的趋势,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温度变化趋势分别为0.91±0.30°C/100a、2.41±0.77°C/100a、6.08±1.01°C/100a;降水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三种情景下的趋势分别为(5.58±2.96)%/100a、(10.30±4.30)%/100a和(15.90±6.68)%/100a;中国海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在2020s和2040s都将出现增加的趋势,珠江流域则在2020s略有降低,2040s开始增加。并且在2020s和2040s发生干旱和极端暴雨等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同时增加。  相似文献   

14.
刘志雨  夏军 《自然杂志》2016,38(3):182-188
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分布广、发生频率高, 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 中国洪涝有明显的高频期、低频期的阶段性年代际特征。近30年来,南方典型洪涝风险区和中小流域极端洪涝事件的频次和强度总体呈现增加、增强态势,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暴雨内涝事件也呈增加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中国部分地区强降水、洪涝等极端事件有可能增加、增强,从而加大洪 灾风险和防汛调度指挥难度,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增加了城市湖泊河道的污染负荷,并提出了岸区生态防护带、水生植被恢复、微生物技术利用等生态治理途径以及与此配套相关的生态管理模式,旨在为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尽快从可持续性发展的口号走向生态建设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6.
李乐 《科学之友》2008,(4):56-57
文章介绍了五爪观隧道下穿暗河施工技术,阐述了在暗河处理基础上,穿越暗河段隧道综合地质预报、联合支护条件下进行开挖、防水、基底处理、衬砌等工序。  相似文献   

17.
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冰川群是中国乃至整个高亚洲冰川的核心,由于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呈全面、加速退缩趋势。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高海拔冻土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气候变暖是冻土退化的基础因素,人为活动在局部加速了冻土退化,推测未来几十年内冻土退化仍会保持或加速。过去50 年,青藏高原积雪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由于气温升高,青藏高原处于降雪和积雪临界状态的区域大大增加,导致青藏高原积雪期开始时间的推迟和结束时间的提前。冰川加速消融退缩,融水在逐年增加,冰川变化引发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的变化,无疑将给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冻土及其孕育的高寒沼泽湿地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稳定江河源区水循环与河川径流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江河源区近几十年来生态退化和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等水文环境的显著变化就与冻土退化密切相关。过去十年来由于冻胀和融沉破坏,青藏公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全线性大规模的整修。在未来几十年内多年冻土的主要退化形式为地下冰的消融和低温冻土向高温冻土转化,这一过程将引起热融滑塌、热融沉陷等冻土热融灾害。为应对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冰冻圈影响,应加强冰川融水对地表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的水文过程与预测研究,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要在科学预测和普查的基础上评价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龙门山地区2008年9月和2010年8月发生的大规模的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实地考察,并在详细分析龙门山北段平通河地震前后输沙率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对龙门山地区2008年汶川地震驱动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情况、龙门山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龙门山地区降水空间分布情况作对比分析,获得以下认识:①汶川地震对该区地质灾害的影响将是持续的,震后地质灾害形成的松散物源将以河流为载体,被输送到下游,并对下游水利建设、防洪防涝等产生较大影响;②构造因素(汶川地震)和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气候(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则为直接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喀纳斯河大桥是一座旅游风景区内集交通功能和景观功能于一体的桥梁。文中通过对其方案的设计理念、指导思想的综述,提出两个设计方案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测量、论证和对比,确认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是青藏高原最大水汽通道。它环境独特,资源丰富--峡谷河床有四大瀑布群,山地发育的是季风型海洋性冰川,尤以生物和水力资源为最,是中国中兴发展的储备性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