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用色差仪测量汝瓷釉面的特征光谱和主波长,确定了汝瓷釉色和主波长之间的关系;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汝瓷釉中30种着色元素含量,确定了铁是主着色元素;用Mssbauer谱确定了釉层中的铁是以结构铁的形式(Fe~(2 ),Fe~(3 ))存在,测定了各种颜色釉面的特征光谱的主波长与结构铁浓度(Fe~(2 )/Fe~(3 ))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了汝瓷的着色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色差仪测量汝瓷釉面的特征光谱和主波长, 确定了汝瓷釉色和主波长之间的关系;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汝瓷釉中30种着色元素含量, 确定了铁是主着色元素; 用Mossbauer谱确定了釉层中的铁是以结构铁的形式(Fe2+, Fe3+)存在, 测定了各种颜色釉面的特征光谱的主波长与结构铁浓度(Fe2+ /Fe3+)之间的定量关系; 探讨了汝瓷的着色机理.  相似文献   

3.
古官瓷着色机理的中子活化分析和Mössbauer 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维娟 《科学通报》2000,45(6):663-666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南宋官瓷釉中30种着色元素含量, 确定铁是主着色元素.用M(o)ssbauer谱确定了釉层中的铁是以结构铁的形式(Fe2+, Fe3+ )存在. 测定了各种颜色釉面的特征光谱的主波长与结构铁浓度(Fe2+/Fe3+)之间的定量关系. 揭示了南宋官瓷的着色机理.  相似文献   

4.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南宋官瓷釉中30种着色元素含量, 确定铁是主着色元素.用M(o)ssbauer谱确定了釉层中的铁是以结构铁的形式(Fe2+, Fe3+ )存在. 测定了各种颜色釉面的特征光谱的主波长与结构铁浓度(Fe2+/Fe3+)之间的定量关系. 揭示了南宋官瓷的着色机理.  相似文献   

5.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南宋官瓷釉中30种着色元素含量,确定铁是主着色元素.用Mossbauer谱确定了釉层中的铁是以结构铁的形式(Fe~2+, Fe~3+)存在.测定了各种颜色釉面的特征光谱的主波长与结构铁浓度(Fe~2+/Fe~3+)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南宋官瓷的着色机理.  相似文献   

6.
仿古汝瓷天青釉低温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松华 《科学通报》1993,38(16):1462-1462
铁是中国青瓷釉特别是汝瓷天青釉的重要着色剂。化学分析和X射线衍射不能有效地提供釉中铁的化学状态的信息。M(?)ssbauer谱能详细分析铁的化学状态。我们曾经用M(?)ssbauer谱研究了仿古汝瓷天青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的相变。但在室温谱中不能区分结构铁的顺磁峰和由氧化铁的超顺磁弛豫效应产生的顺磁峰。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在液氦温度下天青釉超精细相互作用参数的变化,以确定氧化铁和结构铁的化学状态。这对研究中国历代青瓷的着色机理有重要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在4.2K时,磁有序成分的吸收峰面积增加,中央  相似文献   

7.
用PIXE方法分析汝州张公巷窑与清凉寺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维娟 《科学通报》2004,49(19):2020-2023
将宝丰清凉寺窑汝官瓷、汝民瓷和汝州张公巷窑青瓷胎样品进行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 测定每个样品的7种主量元素的化学组分, 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 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 结果表明, 清凉寺窑汝瓷胎的原料产地集中, 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稍微分散些, 清凉寺窑汝瓷胎和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不同. 在清凉寺窑, 汝官瓷和汝民瓷所使用的胎料是基本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将宝丰清凉寺窑汝官瓷、汝民瓷和汝州张公巷窑青瓷胎样品进行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定每个样品的7种主量元素的化学组分,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清凉寺窑汝瓷胎的原料产地集中,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稍微分散些,清凉寺窑汝瓷胎和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不同.在清凉寺窑,汝官瓷和汝民瓷所使用的胎料是基本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铁基超导体作为一类新的高温超导体,由于其独特的性质以及与铜氧化物和传统超导体的显著区别而备受关注.铁基超导体具有比铜氧化物超导体更小的各向异性、较高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和上临界场,因此在超导薄膜的制备及应用方面具有很多优势.除此以外,铁基超导薄膜的其他特性,如其外延薄膜具有比块体样品更高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可以形成常规固相反应条件下无法获得的亚稳相等,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本文重点论述了LnFeAs(O,F)(Ln=镧系元素)、掺杂的AEFe_2As_2(AE=碱土金属)、FeCh(Ch=硫族元素)3个体系在薄膜方面取得的成果,总结分析了铁基超导薄膜的生长、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潜在联系,分别从铁基超导薄膜的制备、晶格结构与超导临界转变温度的关系、薄膜缺陷生长与临界电流密度的联系,以及辐照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铁基超导薄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含化学反应体系相平衡计算与分析的元素组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金清  李浩然  韩世钧 《科学通报》2000,45(17):1828-1833
提出一种计算和分析含化学反应真实溶液体系相平衡问题的方法--元素组成法。定义元素(可以是原子、分子或原子团)的含义,推导得到元素组成与组分组成之间的数学关系。从热力学角度进一步明确元素化学位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用热力学方法推导出元素的化学位与物质的化学位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进而得到用元素化学位表示的含化学反应非理想体系的相平衡方程。基于元素组成,提出了一个形式简单的“元素反应共沸点”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孔庆安  金国新 《科学通报》2001,46(21):1778-1780
化合物Cp^1Rh(PMe3)Cl2(Cp^t=η^5-1,3-^tBu2C5H3)在DMF溶液中与[Et4N]2Se6反应,形成半夹心结构铑硒化合物Cp^1pH(PMe^3)(Se4)。用^nBu3P作为亲核试剂,与Cp^Rh(PMe3)(Se4)进行消去反应,得到相应的铑硒三元环化合物Cp^tRh(PMe3)(Se2).Cp^tRh(PMe3)Cl2与[^nBu4N]2Te5在DMF溶液中反应,只能生成半夹心结构铑碲三元环化合物Cp^tRh(PMe3)(Te2),而在热的二氯甲烷中则形成Te-Te键之间插入了亚甲基的产物Cp^tRh(PMe3)(TeCH2Te)。用红外光谱,EI-质谱中^H,^13C,^31P,^103Rh核磁共振谱以及元素分析表征了这些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牛艳玲  蒋宇扬  曹胜利  杜伟  赵玉芬 《科学通报》2002,47(18):1395-1399
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合成了20种N-磷酰二肽甲酯,通过MTT比色实验筛选,发现(DIPP-L-Leu)2-L-Lys-OCH3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好于其他的N-磷酰二肽甲酯(IC50为22.66μmol/L),通过对其结构类似物的活性研究,发现DIPP-和-OCH3都是使其具有活性的必不可少的基团,细胞核的形态学改变,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梯状条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早期的凋亡细胞都证明(DIPP-L-Leu)2-L-Lys-OCH3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是通过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实现的,利用碘化丙锭对细胞核内染色质进行着色,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DNA分布情况,发现(DIPP-L-Leu)2-L-Lys-OCH3同时具有细胞周期抑制作用,推测(DIPP-L-Leu)2-L-Lys-OCH3可能通过将细胞阻滞在G2/M期,再启动这一时相的凋亡调控机制而引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前人在开发新型高效合成氨用催化剂和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实际应用等方面,已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对熔铁型氨合成催化剂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于以磁铁矿(Fe_3O_4,Fe~(2 )/Fe~(3 )≈0.5)为主体的双助(Al_2O_3和K_2O)、三助(Al_2O_3,K_2O,CaO)或多助(Al,Ca,K除外,再加其他BaO,MgO,V_2O_5等其中一种或多种)催化剂上.70年代,前苏联学者Dvornik等人曾探讨过不同铁比(即Fe~(2 )/Fe~(3 )的二助、三助熔铁型氨合成催化剂中FeO含量与催化剂晶体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关系,也初步考察过催化剂氧化态样品中FeO含量大小与其还原过程中表面Al_2O_3偏析程度的关系.但由于他们在改变熔铁型氨合成催化剂氧化态的铁比时,未曾对其所适应的助剂种类和加入量以及新型催化剂的还原动力学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同时没有测定该样品在还原全过程中的表面元素分  相似文献   

14.
高饱和磁化强度Fe16N2单晶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恩永   《科学通报》1996,41(4):370-373
尽管Fe_(16)N_2的结构早已为人们所知“‘,但对其研究的巨大兴趣则始于发现其奇异的高饱和 磁化强度(Bs一258 T严之后.制备高含量比川。的研究在块体和薄膜材料方面都很活跃l’ 4]. 然而,由于它是亚稳相,迄今只有日本Sllgita’领导的小组在半导体基片上制备出了Fe_(16)N_2单 晶薄膜,并验证了室温下其饱和磁化强度高达 29又大大超过 Slaterwaaling曲线.关于 卜;刀。是否具有如此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值成为当个磁学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风刁.作者曾详 细研究了溅射条件对氮化铁各相形成的影响闷,本文用溅射法制备出a‘’xe入单晶薄膜,井清 晰地观察到了沿[l叫和[110方向的电子衍射花样.磁性测量结果表明其饱和磁化强度值高 达 264~ 289 Wbha’.  相似文献   

15.
铁基超导体的发现再次掀起了高温超导的研究热潮,由于铁基高温超导体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近十年来一直是科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在多个典型的铁基超导体系中已经证实,存在着结构相变和多重有序态之间的关联与竞争.微结构研究和原位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典型122超导体系AFe_2As_2(A=Ca,Sr,Ba,Eu等)在低温区发生四方相到正交相结构相变,产生丰富的孪晶和微结构现象.在CaFe_2As_2中存在织呢(tweed)结构,并在Ca原子层引起准周期结构调制,平均周期为40 nm.在K_yFe_(2-x)Se_2超导体系中,存在丰富的相分离现象,在a-b面内出现了复杂的畴结构.此外,A位元素的替代对AFe_2As_2体系母相材料的结构特性和低温结构相变有重要影响,从而引起超导电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取代硝基苯类化合物的3D-QSAR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满  张爱茜  韩朔睽  王连生 《科学通报》2001,46(19):1614-1617
利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研究了25种取代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斜生栅列藻的急性毒性与其结构间的三维构效关系(3D-QSAR),得到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在此基础上,更全面地剖析了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毒性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氮素形态对玉米根尖质外体铁组成影响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春琴  张福锁  H.E.Goldbach 《科学通报》2001,46(24):2058-2061
探讨了在模拟铁缺乏条件下(高HCO3^-),分别短期供应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N)对玉米(Zea mays L cv Lenz)根尖(0-3cm)质外体铁的组成和FeCN(ferricyanide)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尖质体外体Fe(Ⅱ)的绝对浓度和相对比例均较低,分别只有20-40nmol/L和7%-13%,绝大部分是以Fe(Ⅲ)形式存在,增加NH4^ -N和NO3^--N的处理时间有利于提高Fe(Ⅱ)的浓度,与NO3^--N相比,NH44^ -N提高了玉米根尖质外体Fe(Ⅱ)和交换性铁的浓度和比例,而NO3^--N使FeCN还原酶活性增加,此外,还对质外体pH的变化与铁组分和FeCN还原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干燥岩石的相对介电常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湘云  郭华东  王超  陈培荣  施央申 《科学通报》1999,44(13):1384-1391
报道了197块岩石标本的相对介电常数的测量结果,揭示了相对介电常数随微波频率的变化规律,讨论了相对介电常数与岩石类型、密度、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关系,获得下列结论:(Ⅰ)在0.5-18GHZ频率段,相对介电常数与微波频率有关;(Ⅱ)不同岩石类型之间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实部变化较大,其变化趋势是: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沉积相对介电常数的实部变化较大,其变化趋势是: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  相似文献   

19.
颜文  汤贤赞  陈忠  陈木宏  古森昌 《科学通报》2001,46(17):1476-1480
南沙群岛南永2井珊瑚礁古地磁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黑色沉积夹层”的底界(99.69m)与布容正极性/松山反极性(B/M)转换、δ^18O曲线冷/暖(19/20)气候变换界限相对应,距今年龄约0.78Ma;“红色沉积夹层”与留尼汪事件I(Reunion I)地球磁场极性漂移(反转)相对应,距今年龄约2.04~2.01Ma.相对于正常的浅色礁岩沉积,黑色沉积层的磁化率(χ)、剩余磁化强度(Mr)以及MnO和Fe2O3含量均呈明显正异常;红色沉积层的磁化率(χ)、剩余磁化强度(Mr)和Fe2O3含量也出现正异常,结合古生物的分析结果,认为这一对特殊而典型的“沉积夹层”与古气候的突变有关,即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所伴随的地球磁场极性反应,直接影响到古生物的生境状况,同时也影响到某些化学元素,特别是Fe和Mn等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分散与富集,如当气候突然变暖时,冰期时浓缩的Fe和Mn等金属会大量氧化稀释;而当气候突然变冷时,原来被氧化的高价铁等又高度浓缩,这可能是珊瑚礁与“红与黑”沉积事件产生和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金属包膜的结构与铁基触媒合成金刚石的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金属包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石墨在包膜内完成了结构的转变,但不是金刚石结构;在靠近金刚石的内层包膜内发现γ-(Fe,Ni)的(11^-1^-)晶面与Fe3C的(100)晶面平行;包膜表面有锯齿状的AFM形貌,这与所对应的金刚石表面形貌相吻合。结合上述的平行关系和锯齿状形貌分析认为,Fe3C可能在金刚石生长过程中是一过渡相,γ-(Fe,Ni)吸引层状碳原子集团从Fe3C中脱溶,然后堆积在金刚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