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群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旭 《红水河》1997,16(4):25-29
介绍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群的开挖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阐述在洞轴线间距小(洞与洞之间的净距只有12.4m),上履岩层薄,岩性软弱,结构面发育的地质条件下,严格按“新奥法”施工和洞群采用间隔开挖方法,保证隧洞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隔河岩电站引水隧洞群洞开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江隔河岩枢纽电站引水隧洞平行河岸布置,断面为圆形,开挖直径11.3 ̄12.5m,衬砌后直径9.5m,洞轴线间距为24m。隧洞开挖时,为保证隧洞开挖过程中的相邻隧洞间保留岩体宽度一般在2倍洞径以上。在论述清江隔河岩引水隧洞群洞开挖方法的同时,着重研究了隧洞间保留岩体宽度为1倍洞径的条件下相邻隧洞开挖方法,/如采用光面爆炸开挖,喷锚支护等措施,对保证群洞的整体稳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群的开挖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阐述在洞轴线间距小,上覆岩层薄,岩性软弱,结构面发育的地质条件下严格按“新奥法”施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邱超喜 《红水河》2006,25(4):162-164
针对百色水利枢纽引水隧洞进水口洞脸开挖地质条件差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开挖施工方案,洞脸开挖时预留岩埂体进行二期开挖,4条隧洞采取错开施工,洞脸开挖的同时,对引水隧洞合理地进行开挖进洞,并采取有效的支护施工措施,实现了洞脸垂直边坡开挖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5.
陈安平  吕美东  梁俊 《红水河》2006,25(2):116-118
文章通过参照隧洞各种不同的开挖和支护施工方法,结合克林隧洞工程的具体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经过对围岩洞段的仔细研究,确定采用钻爆法的开挖施工方法,对于不向围岩洞段确定不同的开挖施工措施和支护方法。在施工中通过对隧洞施工技术的改进和优化,同时加强施工管理,使得克林隧洞的施工速度得以提高。部分洞段的月单边开挖进尺迭到200多米。在保证隧洞施工速度提高的同时还保证了隧洞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进口段长35m,分为A、B两洞平行布置,完成开挖和一期支护后的结构尺寸需满足穿黄隧洞泥水平衡式盾构机出洞的要求,完成衬砌后的结构尺寸需满足穿黄隧洞过水要求。A、B两洞间距仅约16m,渐变段部覆盖层薄,属浅埋黄土隧洞,洞身低于原始地下水位近40m,开挖施工中难度较大,对洞身变形控制要求高,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施工降水,洞口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洞身段采用CRD法(交叉中隔墙法)施工。本文主要对CRD法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董箐水电站引水隧洞超薄洞壁、多断面洞群开挖是目前为止规模较大的薄洞壁、多断面、大洞径洞群开挖施工,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对如此规模超薄洞壁、多断面洞群开挖进行施工技术研究,详细分析施工中的难点和关键点,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达到合理工序安排,加快施工进度、保障施工安全、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董菁水电站引水隧洞超薄洞壁、多断面洞群开挖是目前为止规模较大的薄洞壁、多断面、大洞径洞群开挖施工,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对如此规模超薄洞壁、多断面洞群开挖进行施工技术研究,详细分析施工中的难点和关键点,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达到合理工序安排、加快施工进度、保障施工安全、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朝山水电站2条长尾水隧洞,开挖洞段长(1143.85m和1092.41m),断面大(开挖直径16.3m)、体形复杂多变,隧洞工程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条缓倾角凝灰岩夹层和多条断层穿过洞身,出口洞段围岩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强度低、整体稳定性差。为确保隧洞开挖施工安全并严格控制开挖质量,施工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开挖支护方法,监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在施工中得到有效实施。隧洞开挖无欠挖,光面残孔率达90%,平均超挖控制在29cm左右,在同类工程中开挖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徐村水电站工程建设中遇到复杂地质条件下泄洪洞施工、溢洪道高边坡和进水口洞脸岩石边坡稳定等问题。介绍了泄洪(导流)洞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以及引水隧洞洞脸的开挖和溢洪道边坡开挖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施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贵州响水水电站扩机工程1号施工支洞穿过原引水隧洞顶部,两洞相距仅11.0 m。开挖施工中,采取分段微差、控制最大单响药量及短进尺等综合措施,1号施工支洞顺利圆满地穿过原引水隧洞顶部,未影响原引水隧洞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市输水隧洞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沿线,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研究了新建隧洞以不同间距下穿既有隧道,对既有隧道产生的影响以及上覆土层的沉降变形。通过分阶段排出固定体积的溶液模拟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地层损失,辅以激光位移计以及应变片对既有隧道和地表变形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隧道深埋时,新建隧洞与既有隧道净距为一倍隧道直径时,既有隧洞不均匀沉降愈显著;净距两倍以上隧洞直径时既有隧道不均匀沉降趋势渐弱;深埋隧洞开挖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小。离心模型试验成果为隧道模型试验以及类似隧洞开挖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构造物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开挖极易引起地表及构造物的沉降变形,给隧道施工带来极高的安全隐患.以龙泉山隧道下穿张万沟大桥工程为例,鉴于张万沟大桥桩基础底与龙泉山隧道顶间距较小,在不采用一定的加固技术条件的前提下直接采用常规爆破开挖支护施工将致使建筑物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1],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横观各向同性及理想弹塑性模型,应用FLAC3D软件,针对引水隧洞开展不同开挖洞型(圆型、城门洞型、四心圆马蹄型和平底马蹄型)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圆型开挖断面为最优断面;基于洞径为16 m的圆型开挖断面,分析得到,在保证隧洞不会因邻洞局部失稳而导致隧洞群整体失稳破坏情况下,相邻开挖隧洞允许的极限安全间距为45 m;最后,选定600、800、1 000和1 200 m埋深下模拟探洞实测情况,得到洞径为16 m的圆型断面,在掌子面上下半部分开挖,推进至1倍洞距时围岩变形破坏速率较大的演化规律,该段是开挖重点防护的开挖阶段,可为后期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偏压小间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围岩破坏规律。在CD法施工下,通过建立偏压小间距隧道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在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隧道间距下对偏压小间距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与分析,基于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探讨了不同隧道间距下围岩塑性破坏规律,确定了合理隧道间距。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开挖顺序下,先行左洞开挖方式要优于先行右洞:②随着隧道间距的增加,左洞围岩位移不断减小,右洞围岩位移先减小后增加;③随着隧道间距的增加,沿中间岩柱竖向中心线的水平位移逐渐减小;竖向应力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④右洞开挖完成后,两洞初期支护中右拱腰处的弯矩明显大于拱顶处,而轴力则反之;⑤随着隧道间距的增加,中间岩柱塑性贯通程度逐渐弱化,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等效塑性应变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偏压小间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尼泊尔马相迪工程的长,大隧洞施工与国内用钻爆法开挖水工隧洞的现状相比,提出了加快长,大隧洞开挖施工速度的一些想法,诸如加强设备及备件管理,采用先进施工工艺,改变地质与观测工作现状等。  相似文献   

17.
受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和过水流量要求,经工程总体布置和水力设计,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吴庄隧洞布置为双洞线。洞间距分析采用了工程类比法、以相邻两隧洞的破坏拱互不重叠为条件计算洞间岩体厚度、以岩柱应力不超过该处岩石允许应力为条件计算洞间岩体厚度、利用围岩稳定分析软件包BMP2000计算洞间岩体厚度等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吴庄隧洞洞间岩体厚度为2倍隧洞开挖洞径,为同类工程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溪洛渡水电站右岸导流洞大型洞室群开挖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华 《水力发电》2005,31(10):20-22
溪洛渡水电站导流洞工程规模居世界前列,其开挖施工具有开挖工程量大、导流洞及闸门井开挖断面尺寸大、洞室群开挖干扰大等特点,能否按期完成开挖施工,是导流洞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溪洛渡水电站能否按期截流的关键。结合右岸导流洞大型洞事群开挖的实际条件和开挖施一实践,对导流洞大型洞室群开挖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措施和对策,可供其他类似工程施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引水工程以及小型水电站工程的建设,不断出现小断面隧洞工程。在各类型的隧道施工当中,小断面隧洞开挖是施工难度较大的一类。运渣、通风、排水等方面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小断面隧道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为了确保隧洞开挖施工工期不受影响,特别就要注重开挖施工的方式。文章以克孜加尔发电引水隧洞为例,介绍了小断面隧洞钻爆开挖施工方法,对施工效率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20.
1 OverviewTheGeheyanPowerStationhasfourcircularinlettun nels,ontherightbankofdamsite,withtheirexcavationdi ameterof 11.3mto 12.5m,after liningdiameterof 9.5m,axis to axisspacingof2 4m.Thethicknessofpillarsareequaltothetunneldiameter.Theintakecenterisateleva 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