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面向XML文档的细粒度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斓  何永忠  冯登国 《软件学报》2004,15(10):1528-1537
XML文档存放的信息需要受到访问控制策略的保护.现有的一些面向XML文档的访问控制模型都是基于自主访问控制策略或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高安全等级系统需要强制访问控制来保证系统内信息的安全.首先扩展了XML文档模型使其包含标签信息,并给出了扩展后的文档模型需要满足的规则.然后通过讨论XML文档上的4种操作,描述了面向XML文档的细粒度强制访问控制模型的详细内容.该模型基于XML模式技术,它的控制粒度可以达到文档中的元素或者属性.最后讨论了该模型的体系结构和一些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加入到银行网络中新鲜事物的增多和银行的网络交易环境越来越多样化,银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中着重对强制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和基于任务_角色的访问控制这五种访问控制模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通过对各自访问控制模型的策略分析而建立比较完备的访问控制模型,详细地以各自的访问控制的授权实现方式展开各自在银行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总结了这五种访问控制模型的特点和应用环境,以实现银行网络安全目标.该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保证了银行客户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为银行的安全信誉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6,(9):1229-1239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存储数据最有效的工具,数据库存储了大量与用户个人隐私相关的数据。由于每个人对于隐私信息的保护程度不同,传统数据库访问控制无法保证隐私数据的安全,从而产生了基于目的的访问控制模型。现有的基于目的访问控制模型主要针对数据与允许目的的动态绑定方式进行研究,考虑用户与访问目的的动态分配的研究较少。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目的和上下文的访问控制模型,模型使用规则推理机制,以用户的上下文信息作为规则触发条件,动态地为用户分配访问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弥补了现有模型的缺点,而且能够高效地控制用户对数据库中隐私数据的访问行为。  相似文献   

4.
网格的访问控制可以解决网格环境下的信息共享,通过创建策略和规则,XACML提供了控制信息访问的机制.应用XACML作为网格策略表达,提出了网格访问控制的策略决策模型.在分析决策模型基础上,给出了基于XACML的RBAC网格访问控制模型.描述了使用XACML实现RBAC模型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属性和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张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10):3807-3811
针对Web资源访问控制对访问控制策略灵活性、动态性以及权限管理便捷性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属性和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ACBAR,对模型中的元素、关系及规则进行了形式化定义。给出了ACBAR模型的应用实例及相关访问控制策略,并对模型的安全性和应用复杂度进行了分析。ACBAR模型在遵循最小特权和职责分离等安全原则的基础上,相对于RBAC模型有效降低了角色管理的复杂度,支持灵活、动态的Web资源访问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角色和规则引擎的UCON应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CON是一种基于属性的下一代访问控制模型,但其高度抽象,难于直接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和规则引擎的UCON应用模型UCON-ABRR.该模型通过引入角色这一属性,便于实现基于角色的用户管理;并基于规则引擎来制定访问规则和实施访问控制策略,不仅支持UCON的两个重要特征:属性易变性和决策过程连续性,而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该模型具有通用性,将其应用于云存储场景中,达到了预期的访问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访问控制的恶意代码防御模型对恶意代码实行的是逻辑隔离,它可能被旁路且防御效果受限于访问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密码学原理建立了一个恶意代码免疫模型,以克服逻辑隔离的脆弱性;定义了代码植入规则、保护规则和执行规则,实现代码存储和执行的安全;证明了在系统初态安全且代码加、解密密钥安全的条件下,任何时刻恶意代码都不会被执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利用规则RBAC模型实现门户的安全访问控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访问控制机制,并不能满足门户中根据用户特征的动态改变而动态地改变用户角色的需要。结合RBAC模型思想和门户的需要提出一个基于规则的RBAC模型,在用户和角色之间增加规则,并通过定义规则表达式实现了动态的用户角色分配,克服了标准的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模型应用于门户的缺陷。讨论了以规则RBAC模型为基础的门户中资源访问控制的实现,有效地解决了门户中的安全访问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强制访问控制的安全Linux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首先研究强制访问控制模型,分析了基于信息保密性的Bell-Lapadula模型与基于信息完整性的Biba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增强型Linux系统的体系结构,详细描述了安全系统的各功能组件及关键技术。安全系统对Linux系统资源实施强制访问控制,保护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系统具有入侵追踪功能,能够很好地抵御本地与网络入侵。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可定制业务流程和信息安全访问控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可扩展动态工作流的协同处理模型。用户可以按照任务处理环节的需求以工作流子模型为核心定制任务中的活动类型和业务处理逻辑,定制各种附加子模型的业务知识与规则,并将基于角色和任务的访问控制运用于模型中,实现安全访问控制的工作流建模。利用该模型,研发了信访业务协同处理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动态工作流管理技术、基于角色和任务的工作流访问控制与协调处理方法、以及基于任务授权控制的监控机制。三年多的应用情况证明,该系统在系统维护、协同处理、以及监控异常方面,具有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王浩  陈泽茂  谌双双 《计算机工程》2012,38(21):141-144
为保证局域网环境下共享信息的机密性,提出一种基于BLP模型的局域网多级安全模型MLS-LAN。引入密级标定部件,标定动态信息资源的安全级别,利用接入认证部件和访问控制部件,定义接入认证、信息共享和通信关系控制等规则,由此实现多级信息资源的安全共享。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信息共享实施可靠的访问控制,提高了局域网信息共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BLP模型存在完整性保护缺失、可信主体定义不明确和未考虑平台环境因素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信等级的BLP改进模型TL-BLP。该模型引入主客体和平台的可信等级,并对BLP模型安全特性、主客体的敏感标记和状态转移规则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可信度的动态度量,保证访问操作平台的安全性,通过对BLP模型“下读上写”的限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TL-BLP在保证信息机密性的基础上,能提高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实现基于可信度的访问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跨域跨系统环境下的违规间接信息流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访问控制模型.通过记录系统中的访问行为,构建跨系统的信息流图;在此基础上给出信息流图的安全性定理,定义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制定安全规则,约束跨域跨系统环境中的访问行为.基于安全熵对模型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模型在间接信息流的安全防护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模型.  相似文献   

14.
可信执行环境(TEE)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利用内存标签技术可以在可信执行环境中实现更细粒度的内存隔离和访问控制机制, 但已有方案往往依赖于测试或者经验分析表明其有效性, 缺乏严格的正确性和安全性保证. 针对内存标签实现的访问控制提出通用的形式化模型框架, 并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检测的访问控制安全性分析方法. 首先, 利用形式化方法构建基于内存标签的可信执行环境访问控制通用模型框架, 给出访问控制实体的形式化定义, 定义的规则包括访问控制规则和标签更新规则; 然后利用形式化语言B以递增的方式设计并实现该框架的抽象机模型, 通过不变式约束形式化描述模型的基本性质; 再次以可信执行环境的一个具体实现TIMBER-V为应用实例, 通过实例化抽象机模型构建TIMBER-V访问控制模型, 添加安全性质规约并运用模型检测验证模型的功能正确性和安全性; 最后模拟具体攻击场景并实现攻击检测, 评估结果表明提出的安全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王超  陈性元  熊厚仁  曾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8):2911-2914,2925
针对访问控制模型的量化分析问题,提出基于安全熵的安全性量化分析方法。结合信息论有关知识引入安全熵概念,基于安全熵对模型的安全性进行定义;应用该方法对BLP等经典安全模型进行了量化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并指出了访问控制模型和BLP模型对非授权间接访问防护方面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访问控制模型的安全性度量以及系统的访问控制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任和安全等级的P2P信息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焕洲  刘益和  李华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168-3170
通过引入信誉等级、密级、访问控制等级等概念,利用访问控制等级划分安全类,以两个客体的访问控制等级描述信息流策略,由此得到基于信任和安全等级的P2P信息流模型。经严格的数学证明,这个模型满足已有文献的有限格和最小上界运算符性质,是合理和安全的,它是基于BLP信息流模型的一个扩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能较好地适应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需求,但其存在难以映射到具体的信息系统和缺乏安全规则的问题.采用面向对象思想建模,形式化描述了应用对象的内部特征及外部依赖关系,完成了任务实例到应用对象的映射,通过定义角色安全向量和客体安全向量实现了客体到应用对象的关联,通过客体保护态对逆向信息流进行限制,提高了模型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角色管理的安全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应用区域边界的安全体系结构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角色管理安全插件的实现,从保障信息安全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基于角色管理的安全模型.分析表明,新模型中定义的规则是合理的、安全的,这对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模型的构建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个完整的无干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平  余祥宣 《计算机学报》1997,20(11):1034-1037
本文提出了基于主体行为的视图的新无干扰概念,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基于新概念的信息流安全模型。在模型中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操作抽象为读和写两种访问模式并定义了相应的转换规则。该模型主要特点有:用于分析系统的安全性;支持多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工作流系统应用中,权限管理基础设施(PMI)模型存在数据冗余、动态适应性差的缺陷。针对该问题,提出一个基于任务-角色的访问控制的PMI模型。该模型通过增加任务规范角色证书与任务分配属性证书、PMI任务管理器与策略库,将访问权限与任务关联。应用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够对访问控制进行动态、灵活的管理,实现基于角色、任务、角色和任务这3种访问控制,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