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方法,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2月经超声明确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328例,行空气灌肠诊断(压力4~6 kPa)和整复(压力7~14 kPa),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时间、套头所在部位、使用解痉药物之间的关系。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成功306例,成功率93%,其中68例为二次整复。整复率与肠套叠发病时间、患儿全身情况及肠套叠的病理类型、整复压力的掌握及解痉药物的适时选用有关。结论 采用适当的操作方法,利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程国涛  袁劲松 《华西医学》2012,(10):1498-1500
目的比较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与简易空气灌肠器对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效果,探讨更有效安全的空气灌肠设备。方法2002年11月-2011年11月对确诊的425例小儿肠套叠应用空气灌肠整复,其中198例采用简易空气灌肠器整复,227例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进行空气灌肠整复,并对不同病程时间、套叠部位与两种空气灌肠设备整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患儿采用简易空气灌肠器整复成功率为71.2%,227例患儿采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的方式整复成功率为83.3%,后者成功率明显高于前者(P〈0.005),尤其是病程时间在24h内,套叠部位位于升结肠或横结肠的后者整复成功率更高(P〈0.05)。结论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比简易空气灌肠器更有效、安全。脉冲式空气灌肠能减轻套叠部位的痉挛与水肿,提高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经验。材料与方法:收集150例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一次空气灌肠未能整复成功的进行间歇注、排气,辅助手法按摩及肌注654-2再次整复。结果:本组150例一次注气成功整复117例(78%),进行间歇性注、排气,辅助手法按摩整复27例(18%),整复不成功6例(4%)。结论:电视透视下的空气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安全、可靠的首选方式,一次注气未成功整复,采用间歇注、排气,可提高其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77年开始采用折顶手法整复和腕伸直位前臂旋后位小夹板衬垫固定法治疗克雷斯氏骨折。通过临床120例的治疗观察,感到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整复固定方法整复手法:采用折顶手法整复。即整复时令患者取坐位,肘关节半伸,前臂呈旋前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整复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急腹症,多见于4~10月的婴幼儿,X线下空气整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总结我科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25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X线下空气整复(以下称整复)的治疗体会,着重就如何提高整复成功率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婴幼儿急性肠套叠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经验体会,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入院、并经空气灌肠及手术证实276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268例,其中5例延迟再灌复位成功,6例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转为手术治疗,2例未经空气灌肠直接手术治疗,整复率达97.1%(268/276)。患儿全部治愈无并发症,无一死亡。结论 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及整复治疗婴幼儿肠套叠,操作简便,是一项较好的治疗手段,而手法得当将达到满意的治疗结果;延迟再灌复位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注气压力对肠套叠整复效果的差异,评估直接采纳中位注气压力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诊断性空气灌肠压力为6-7Kpa的肠套叠整复患儿130例,采用不同注气压力进行整复治疗。方法A为:直接采纳恒定中位注气压力为10Kpa。方法:B为:采纳注气压力从8-14Kpa渐进性加压。结果:方法A整复成功60例,失败5例,整复成功率为92.31%,失败病例手术证实3例为回回结复杂型,2例为回结型,手术证实2例回结型病例均伴有回盲部、阑尾明显肿胀,整复时间(3±1.37)分;方法B整复成功61例,失败4例,整复成功率为93.85%,失败病例手术证实2例为回回结复杂型,1例回结型,1例临床术前复查B超,提示肠套叠自行解套,终止手术,整复时间(5±1.50)分。两组之间的整复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套叠直接采纳中位注气压力法具有整复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及辐射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唇裂24小时内即刻整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秋萍  兰建宏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23-2324
目的:探讨初生唇裂患儿24h内即刻整复的安全性、实用性,观察其临床效果,并与常规年龄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总结新生儿唇裂即刻手术整复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对64例出生24h以内的单侧和双侧唇裂患儿进行即刻手术整复,对手术效果进行1~12年的随访观察,并与常规年龄组整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64例新生儿唇裂即刻整复手术全部成功,与常规年龄组整复效果比较表明,新生儿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年龄组。结论:唇裂患儿出生24h内即刻手术整复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儿的正常发育,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993年以来,我院收治肱骨髁上骨折258例,采用闭合手法整复,患肢小夹板,铁丝托外固定.整复固定后能否维持解剖及功能对位,除与医务人员的整复技术有关外,与护理质量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喉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切除整复术已有百年历史,但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流行的传统手术方法,需要多次整复才能完成,不仅手术期长,并发症多,且整复效果仅能恢复进食功能,从未解决重建发音和恢复正常呼吸通道的问题。我院耳鼻喉科在王天铎教授主持下,1980年起开展了游离空肠移植喉咽及颈段食管缺损整复术的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压力对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的影响,观察高压、低压整复肠套叠的效果的相关性,提高肠套叠压力整复操作的安全性和实效性。材料与方法:利用XK20肠套叠整复仪作空气灌肠诊断和整复治疗的小儿急性肠套叠过程中,随机设计高压组和低压组,共计395例、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压力整复的治疗效果。结果:395例,其中低压诊断逐渐提高压力整复138例成功121例(87.68%),2例发生穿孔。直接应用高压诊治258例,成功251例,成功率97.28%。无穿孔病例。结论:直接高压空气灌肠较低压诊断逐渐提高压力整复成功率高,并发症不增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压力对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的影响,观察高压、低压整复肠套叠的效果的相关性,提高肠套叠压力整复操作的安全性和实效性。材料与方法:利用XK2O肠套叠整复仪作空气灌肠诊断和整复治疗的小儿急性肠套叠过程中,随机设计高压组和低压组,共计395例、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压力整复的治疗效果。结果:395例,其中低压诊断逐渐提高压力整复138例成功121例(87.68%),2例发生穿孔。直接应用高压诊治258例,成功251例,成功率97.28%。无穿孔病例。结论:直接高压空气灌肠较低压诊断逐渐提高压力整复成功率高,并发症不增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影响因素,提高肠套叠压力整复操作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经我科诊治的21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影像学、临床资料及未能整复的21例的手术病理改变。结果 整复失败21例手术所见:复杂型套叠15例、回结型套叠6例;术后病理改变:肠管坏死2例、器质性肠套叠1例、肠壁严重充血水肿18例。灌肠术中无一例并发穿孔。结论 整复失败与病程长、肠壁严重充血水肿及肠管坏死、患者年龄小、复杂型肠套叠、肠道畸形等有关。X线示套头大、分叶状,压力灌肠时显示“嵌顿征”、“绞窄征”及“弹簧套”等难以整复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17-1618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中牙周整复术后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口腔科口腔修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性修复组和牙周整复术组各30例,常规性修复组患者接受常规性修复,牙周整复术组患者接受牙周整复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结果牙周整复术组患者的有效修复率为96.7%显著高于常规性修复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萎缩率为3.3%显著低于常规性修复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修复失败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整复术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外观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性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修复中牙周整复术后的临床效果较常规性修复好,更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时性二次空气灌肠对治疗难复性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材料与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 1年8月,对第一次空气灌肠未成功整复的2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于1-2小时后行第二次空气灌肠.结果:22例患儿通过延时第二次空气灌肠治疗,20例整复成功,整复成功率90%,治疗过程中无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延时性二次空气灌肠能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整复成功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双侧唇裂整复术的手术方式大致归纳为"前唇原长整复术"和"前唇加长整复术"两种类型.目前国内外修复双侧唇裂大多采用"原长整复术",该方法虽在术后短期内上唇嫌短,但随着上唇功能的恢复和年龄的增长,上唇的长度逐渐趋于正常,其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加长法".我科自1999年以来,在用"原长整复术"修复双侧唇裂时,对红唇的修复加以改进,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肠套迭是小儿外科急腹症的常见病。在X线透视下灌肠整复是小儿肠套迭常用的治疗方法。我院近两年来应用灌肠治疗小儿肠套迭135例,整复112例,不能整复23例。本文选择其中灌肠不能整复而经手术整复的小儿肠套迭23例,作X线灌肠与手术整复的对照分析,着重讨论灌肠不能整复的原因,旨在提高灌肠的整复率。  相似文献   

18.
唇裂整复术15例的护理体会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16001)张秀英现将我院对自1986年7月以来所收治15例唇裂患儿的唇裂整复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作一报告。一、术前准备:1.化验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出凝血时及血小板计数等。尿常规,肝功。2.饮食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应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行空气灌肠整复。结果复位成功301例,整复成功率94.1%。结论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过去婴儿兔唇的整复手术,常规最早要在新生儿出院后第3~4个月(婴幼儿期)进行。1984年以来,我院婴儿室提倡对新生儿兔唇24小时内施行整复手术,现将6例整复术护理报告如下: 一、护理 1.注意保暖。特别在冬天,婴儿于手术前要千方百计使体温上升至36℃以上。如果体温未升,影响新生儿血液pH值,不利于手术。 2.做兔唇整复的婴儿,必须于手术前3小时禁止喂奶,即上午5时开始禁奶,8时开始手术。 3.手术前应将婴儿全身仔细沐浴,尤其注意头面部清洁,清除鼻孔内血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