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忙友 《水产养殖》2012,33(10):55-55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养殖水体最常见隐形杀手.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经常伴随在养殖的全过程,给养殖动物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1 产生过程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由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水体施肥、动植物尸体、淤泥中的有机质等厌氧分解转化而来. 亚硝酸盐是氨氮在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参与下转化而成,一旦水体溶氧不足,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不足等,正常的硝化作用受阻,亚硝酸盐的生产机制就会加强,并在水体内大量积累,形成潜在危害.可以说,水体中的含氮物质是生产亚硝酸盐的原料,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则是加工厂,水体缺氧或微缺氧是产生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见的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和其他益生菌。反硝化细菌作为有益微生物的一种,它通过自身特殊的反硝化作用,将水体中的多余的氮转化为无害的N_2O或N_2,从而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毒性。由于反硝化细菌能够直接利用硝酸盐和  相似文献   

3.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规模的扩大,水体氨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由水体的氮循环过程阐述了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成因及危害,简单介绍了利用生物控制水体氨氮方法,并提出了菌藻联合调控新技术。一、水体的氮素循环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养殖用水重复利用过程中的C/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基质中的C/N会影响水体中细菌菌体组成的C/N、细菌群落组成和细菌氮素代谢途径,进而会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同化过程的效率,影响养殖水体的重复利用率。文章对养殖水体中主要功能菌对基质中C/N的响应、养殖水体中C/N对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无机氮同化的影响及相应调控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可为提高水产养殖用水的氮素控制效率和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②当养殖水体中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③鱼类可通  相似文献   

6.
菌藻系统处理养虾海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产养殖自身的生态结构和养殖方法的缺陷,营养盐污染、沉积环境变化、药物使用污染等对养殖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影响;同时养殖生命的脆弱,易遭病虫侵害。因此,净化水质进一步发展养殖业的任务越来越迫切。菌藻系统由可被鱼类食用的藻类和复合细菌组成。藻类在利用氨氮、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等的同时向水体富氧,然后通过生态食物链逐级被降解。复合菌主要包括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等,这些细菌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有机胺、氨氮、COD等。本文通过菌藻系统处理养虾海水,以对水产养殖环境水质调控途径探究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的七八月,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高,常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时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水体中的硝酸盐还原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大量繁殖,将池塘中的残饵、动物粪便等有机物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水体环境中硝酸盐的含量和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力。在水体氮循环中,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氮素污染日益突出,硝化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我国淡水养殖环境中硝化微生物的多样性、作用机理、厌氧氨氧化过程和机理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的研究工作:(1)淡水养殖水域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2)淡水养殖环境氨氧化微生物及其他氮素转化关键微生物的过程与机理;(3)深入研究特定生态系统中如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各个过程,构建相关氮素转化和氮素平衡模型,为完善淡水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理论、水产养殖环境的氮素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低温硝化细菌培养装置的设计研究,利用低温硝化细菌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使养殖水体中的有毒物质氨氮转化为氮气并从水体中释放出来,养殖水体得到充分净化可以循环使用,达到节约水资源和水处理费用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自动控制的功能,有利于封闭循环水产养殖业向健康方向发展,促进低温硝化细菌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淡水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及生物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规模的扩大,水体氨态氮及亚硝态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由水体的氮循环过程浅析了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成因及危害,综述了淡水养殖中利用生物方法降低水体氨氮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填料生物膜在养殖尾水处理中对水体氮循环的影响机制,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填料生物膜、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氮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填料生物膜微生物主要参与氮代谢活动。在属水平上,Pseudomonas、Spirochaeta、Opitutus和Syntrophus是填料生物膜氮素转化过程的重要功能微生物类群。与水体相比,填料生物膜的碳代谢活动能力较强(P<0.05);填料生物膜上固氮功能基因nifH、硝化功能基因hao、反硝化和异化硝酸盐功能基因napA、nirS、norB、norC、nrfA、nirB和氮代谢调控基因ntrC及其相应的关键酶均显著高于周围水体(P<0.05),且对含氮污染物有显著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内复合填料生物膜具有比周围水环境更强的氮周转能力,主要通过关键功能物种介导的固氮和反硝化作用实现养殖尾水氮素的转化和迁移。研究结果作为野外实验证据,可为复合填料生物膜系统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复合微生物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养殖水体中对保存的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进行比较,发现3种菌株对亚硝酸盐均能较好地降解,但降解速度不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对3种菌株混合接种发现,具有较好净化水质效果的最佳接菌配比为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1∶1∶2,在30℃、接种量为1%的条件下,以该配比接种亚硝酸盐,硝酸盐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2.85、54.42mg/L的模拟养殖水体中,其亚硝酸盐、硝酸盐降解率在24h内均超99.99%,水体中的pH值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变化较小,可以实现对养殖水体的快速脱氮。  相似文献   

13.
正一、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形成机理及原因1.亚硝酸盐的形成机理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引起亚硝酸盐积累主要有如下影响因子。(1)池塘中缺少氧气时,会影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造成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积累。(2)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细菌生长较慢,引起亚硝酸盐积累。自然界的亚硝化细菌生长繁殖速度为10~20分  相似文献   

14.
甲鱼养殖水体中氨氮(NH3-N)的产生、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甲鱼养殖基本上是高密度高产出的集约化养殖方式,池塘载鱼量大,水环境比较差,池塘水体中的氨氮含量相对较高,氨氮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在甲鱼养殖过程中,由于氨氮含量偏高而引起的相关疾病也经常出现,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氨氮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如何降低氨氮在水中的含量。 一、氢氮的主要来源 1.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态氮。在甲鱼池塘中,投喂的甲鱼配合饲料、冰鲜鱼、螺肉等残渣以及死亡的甲鱼和其它野杂鱼的尸体都可以分解产生氨氮。 2.水中缺氧时,含氮有机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产生氨态氮。反硝化作用的重要条件是…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推广和发展,对虾养殖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由于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配合饲料的大量使用及对虾排泄物的积累,导致了水体中无机氮等环境胁迫因子的大量积累,严重影响了对虾的生长和繁殖。在对虾养殖水体中,无机氮主要包括氨氮(NH_3~-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一般认为,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对对虾有毒害作用而硝酸盐氮无毒害作用。其中,氨在水体中主要有2种形式:离子氨(NH_4~+)和非离子氨  相似文献   

16.
一、试验目的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和定期使用的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形成池水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高,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2毫克/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虾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7.
如何控制养殖水体氨氮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元素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硝酸氮(NO3-)、亚硝酸氮(NO2-)、总氨氮(包括分子态NH3和离子态NH4+)和氮气(N2)。这儿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在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作用下,氨氮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个过程被称为硝化反应;反之,在反硝化菌作用下,亚硝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连载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复合微生物制剂:是一类多菌种的微生物制剂。在光合细菌研究的基础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开发出许多优于光合细菌的产品应用于水产养殖业。(1)益生素:是一种全面改善水质的微生物制剂,其主要成分有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改善池底的厌氧环境,抑制水体中藻类过量繁殖,保持养殖水体微生态平衡。益生素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细  相似文献   

19.
亚硝酸盐在水中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志峰 《水利渔业》2007,27(3):116-116
1亚硝酸盐的来源养殖鱼类排泄到水中的氨转化为亚硝酸,亚硝酸可由硝化细菌的作用进一步氧化变成硝酸而被水生植物利用。还可以通过反硝化而生成氮气。亚硝酸盐是氨或硝酸盐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内积累。一旦超过致死浓度  相似文献   

20.
硝化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珏 《水产科技情报》2004,31(3):130-134
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产物,对生物体有毒,亚硝酸盐还是强烈的致癌物质.如何降解这两种物质,是水产科技工作者一直所关注的研究课题.硝化细菌是一类具有硝化作用的自养菌,包括硝化菌和亚硝化菌两个生理菌群,其主要特性是生长速率低,具有好氧性、依附性和产酸性等,可通过NH4+·NO2-·NO3-这一过程将NH4+转化为NO3-,从而降低水中氨氮及亚硝酸氮的含量.因此,它对水产养殖业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