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科技中介是市场中介业和社会中介的交叉和延伸什么叫“中介”?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辞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居间的人或物、中间人;二是媒介、方法等。中介的哲学含义是:不同范畴的间接联系或联系的事物的间接性。黑格尔曾用“中介”一词表示不同范畴的间接联系和对立范畴之间的一种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中介是客观事物转化和发展的中间环节,指出“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些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33页)。在客观事物中,无论是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联系的,中介现象是普遍…  相似文献   

2.
论中介     
中介在客观世界上吸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靠中介连成一体,事物靠中介实现其转化。然而,我国理论界对中介的研究却是刚刚起步,对此我们面临着不少课题。本文对有关中介的一个问题进行了考察,以便探索中介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本文考察了中介的基本特征和客观普遍性。中介有两个基本特征,这就是亦此亦彼性和此此非彼性。这两个特征在中介那里不可分割地连成一体,成为中介的最本质规定,本文用界限是中介,过程是保介以及对立面互为中介这三点作为中介普遍性的逻辑依据。其次本文考察了两种最常见、最基本的中介类型,这就是中间环节和动型中介,中间环节主要是作为联系的中介而存在,动力型中介则主要是作为转化的中介而存在,中间环节是普遍存在的,它包括中性事物中的中间阶段,作为中介的一种形式,中间环节具有自己的五个特征,这就是融合性、相对独立性、不稳定性、横向的同类性和纵向的多级性,动力型中介也就是事物转化的动力,之所以把动力看成中介的一种形式,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通过一定的动力才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正是动力把转化前后的两个事物动态地联结起来,动力型中介在事物转化中具有两个特征:第一、如果甲向乙型化需一种动力型中介,那么乙向甲转化就需要与之相反的另一种动力型中介;第二,在任何一对相反的动力型中介之间,又会存在另一对相反的动力型中介。再次,本文考察了中介与质变的内在关系。1.任何质变都中间环节,在一事物向他事物转化的质变过程中,人们往往看不见它们之间的中间环节,这并不是因为中间环节不存在,而是因为质变的时间过于短暂。2.任何质变都需要动力。即任何质变都需要动力型中介。事物质变的动力型中介由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外部条件两部分构成,事物内部的特殊性是事物发生质变的潜在动力,外部条件则是事物内部的特殊性的工具,事物内部的特殊性获得了外部条件这一工具,就人潜在动力变成了现实的动力,也就是变成了动力型中介。因此动力型中介可以说是现实的特殊性,它能够把事物不断地特殊化,一直特殊化到事物与自身完全相异为止,即特殊化到事物完成质变为止。3.动力型中介把事物特殊化,这是通过把事物内部的普遍性特殊化这一途径进行的。这一特殊化使得事物内部“同”的因素减少,“异”的因素增加,从而先是变成了中间环节,而后又变成另一个事物。因此从中介的角度看,所谓质变,也就是动力型中介建立和扬弃中间环节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中介与质变的内在关系。最后,本文考察了中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在关系。1,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定的连续过程中,肯定和否定总是互为中间环节的。因此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运动是从动态方面体现了对立面的互为中介,事物总是在肯定和否定的互为中间环节是从动态方面体现了对立面的互为中介,事物总是在肯定和否定的互为中间环节又互相扬弃中交上升,前进发展的。2.并非任意的两次质变都能构成否定之否定这一回到出发点的运动,两次质变要构成否定之否定,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确切地说,仅仅当两次质变的两个动力型中介是相反的时候,这两次质变才会构成否定之否。因此,相反的两个动力型中介是一对矛盾,这是一质变构成否定之否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利用这一点,还可以说中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考察中介及其作用,目的在于确立中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应有地位,这一考察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全面地把握事物,并加深对唯物辨证法的规律和有关范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一) 在先秦哲学史上,《易经》作者受男女两性生殖现象的启发,联系自然界的天地、日月、晦明、寒暑、生死等对立现象,抽象概括出阴(--)阳(——)一对基本范畴,认为世界事物的孳生发展,就是这两种对立势力的互相作用。在中国哲学史上,《易经》拨开了自古以来神学目的论笼罩的一团迷雾,尝试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自己的原因,第一次提出关于事物矛盾的新学说。  相似文献   

4.
根据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应以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为主.下面浅谈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1 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必须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为媒介才能实现.所以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是思维能力形成、发展的基础.但思维活动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概括性,通过思维可以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反映蕴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特征和各事物间的本质联系,使认识  相似文献   

5.
寓意与联想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有的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叙述和描写来体现的,而有些则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叙述和描写来体现的.不管是直接叙述和描写,还是间接叙述和描写,这都有一个寓意的问题.文章的寓意深刻,就能深刻地揭示主旨,引人深思;寓意不深,或没有寓意,文章就缺乏力量,就不能很好发挥文章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寓意,就是借其他事物以寄托本意.刘勰在《文心雕龙·赞颂》里说:"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苏轼在《宝绘堂记》里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里说:"叙事有寓理,有寓气,有寓识.无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总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客观世界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联系也非常复杂。一般说来,事物的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难以察觉,本质联系比外表联系难以认识,长远联系比短暂联系难以看清。如果人们犯了片面性的毛病,不去认识这种间接联系和本质联系,就会陷入极大的盲目性。如果只看到事物的这一步与下一步的联系,而看不到与下两步、下三步的联系,那么,也会出现意料不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文中对偶然性与必然性这对哲学范畴作于精辟论述.恩格斯指出:“形而上学所陷入的另一对立,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还有什么能比这两个逻辑范畴更尖锐地相互矛盾呢?这两者是同一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而必然的东西又是偶然的.”重温这一论述,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这对范畴的哲学含义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偶然与必然是自然界事物和现象发展规律的普遍规律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各自运用于不同条件下不问的研究对象.正确认识偶然与必然之间的辨证关系,有助于人们自觉地以这对范畴为指导,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具体的探索研究,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从  相似文献   

8.
在反义词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下面的一些问题,试结合教学实践,简述如下:(一)、构成反义词的条件反义词是涵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这种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实际上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在词汇中的反映.所以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是构成反义词的重要条件.如“上——下”、“好——坏”、“正确——错误”、“成功——失败”都是如此.有些词,如“手——脚”、“冬——夏”,所反映的事物本身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人们在语言中经常对举、被赋于相反、相对的关系,被看作是习惯上的相对反义词.  相似文献   

9.
一、悲喜交融悲剧和喜剧是两个对立的美学范畴。古典作家们认为悲剧必须悲,喜剧必须喜,给他们划定了极严格的界限。其实,悲剧和喜剧都属美学范畴,悲剧直接肯定美,喜剧间接肯定美,二者都是为了共同的目的,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在具体的作品中,悲剧和喜剧往往相互转化或相互渗透,在悲剧  相似文献   

10.
矛盾造就胜景奇观--浅论艺术中的矛盾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矛盾,就是差异和对立:哲学范畴中的矛盾不仅具有哲学的意义,而且具有美学的意义。在艺术世界中,许多矛盾的事物,矛盾的现象和矛盾的关系都能透露、显示或生发出种种不同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