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1990—2017年中国人群尘肺病疾病负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尘肺病防控对策和建议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年(GBD 2017)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7年中国人群尘肺病的疾病负担状况并与全球人群进行比较。按年份、病种、年龄、性别分析中国人群尘肺病的发病数、死亡数、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同时采用2000—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计算中国和全球人群尘肺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标化YLD率。计算2017年与1990年的变化幅度,分析疾病负担指标的变化。结果 2017年中国人群因尘肺病造成的DALY为247 619人年,占中国总DALY 371 485 307人年的0.067%,在169类疾病中排名第112位,较1990年(115位)上升了3位;占全球人群因尘肺病造成DALY 507 425人年的48.8%,在19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位。2017年中国人群尘肺病的发病数、死亡数分别为32 205例、8 901例,较1990年分别增长67.2%、8.0%;DALY为247 619人年,较1990年下降1.2%,但较2009年增长了15.6%。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分别为1.66/10万、0.48/10万、12.57/10万,较1990年分别下降22.4%、51.5%、52.0%。2017年中国人群矽肺和煤工尘肺合计的发病数、死亡数、DALY分别占尘肺病的79.7%、86.4%、83.3%,矽肺的YLL/DALY值最大(为90.5%),煤工尘肺的YLD/DALY值最大(为38.1%);65岁年龄阶段的发病数、死亡数、DALY、YLL、YLD分别占相应总数的42.9%、40.4%、57.7%、62.2%、36.2%。结论中国在尘肺病防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中国人群尘肺病引起的疾病负担近年仍有上升趋势,并占全球较大比重。应采取积极防控措施重点降低矽肺、煤工尘肺及65岁年龄阶段的疾病负担;同时,建议加强粉尘作业场所源头控制和治理,构建接尘人员和尘肺病人全流程监测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 70岁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为制定老年人跌倒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采用因跌倒死亡数/标化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标化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标化YLD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标化DALY率等指标,对中国≥ 70岁老年人跌倒疾病负担进行描述,通过比较1990年与2013年相应指标的变化,描述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 70岁人群因跌倒造成的死亡人数、YLL、YLD和DALY分别为4.88万人年、43.96万人年、29.58万人年和73.54万人年;标化死亡率、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561.71/10万、55.87/10万、373.98/10万和929.85/10万。随着年龄增加,因跌倒造成的疾病负担加重。与1990年相比,2013年跌倒造成的死亡数量、YLL、YLD和DALY分别增加308.80%、161.01%、54.67%和104.47%;男性增幅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3年≥ 70岁人群因跌倒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和DALY率分上升为63.67%、38.54%和73.08%;而标化YLD率下降17.90%。结论 跌倒给中国≥ 70岁人群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与1990年相比,2013年跌倒对中国≥ 70岁人群造成疾病负担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0年和2010年中国艾滋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变化情况。 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经济负担研究(GBD 2010)数据,以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死亡率、DALY率、YLL率和YLD率及其标化率。 结果 2010年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36 155例,标化死亡率为2.71/10万,其所造成的DALY、YLL、YLD分别为175.17万人年、164.32万人年和10.85万人年,标化后的DALY率、YLL率、YLD率分别为13.14/10万、123.29/10万和8.14/10万;1990年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28例,标化死亡率为0.03/10万,其所造成的DALY、YLL、YLD分别为1.30万人年、1.08万人年和0.22万人年,标化DALY率、YLL率、YLD率分别为1.15/10万、0.95/10万和0.20/10万。与1990年相比,2010年艾滋病死亡人数、DALY、YLL、YLL以及各指标的标化率均出现了大幅度增加。年龄方面,1990-2010年间艾滋病DALY负担的年龄分布变化不大,青壮年人群艾滋病的疾病负担仍十分沉重。 结论 1990-2010年间,中国艾滋病疾病负担增加迅速,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20岁以下人群因溺水导致的疾病负担情况,为预防和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19(GBD2019),选取中国20岁以下人群因溺水导致的死亡数、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伤残损失寿命年(YLD)、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死亡率、DALY率、YLD率、YLL率等指标,描述并分析1990—2019年溺水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我国20岁以下人群溺水死亡率由25.494/10万降至5.286/10万、DALY率由 2101.233/10万降至423.129/10万、YLL率由2098.950/10万降至422.463/10万、YLD率由2.284/10万降至0.666/10万。男性溺水死亡率、DALY率和YLL率大于女性,女性死亡率(APC=-6.7%,P<0.05)和DALY率(APC=-6.8%,P<0.05)降幅高于男性(死亡率:APC=-5.0%, P<0.05;DALY:APC=-5.1%,P<0.05)。0~4岁组DALY率和死亡率最高,1岁以下组DALY率(APC=-8.2%,P<0.05)及死亡率(APC=-8.0%,P<0.05)的降幅最高。结论 1990—2019年我国20岁以下人群溺水疾病负担及死亡数明显下降,但与其他年龄组或国家相比溺水问题依旧严重;溺水DALY主要源于YLL;男性溺水疾病负担高于女性;0~4岁组溺水疾病负担最为严重;需在国家层面实施防溺水干预并推动社会广泛参与儿童及青少年预防溺水工作。  相似文献   

5.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90与2013年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3年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3年间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及1990年和2013年结直肠癌导致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比较1990年与2013年中国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DALY和DALY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从1990年12.15/10万升至2013年20.27/10万,上升66.83%(男性上升72.82%,女性上升55.26%)。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10.57/10万升至2013年11.07/10万,上升4.73%(男性上升9.03%,女性减少3.12%),因结直肠癌死亡人数从1990年7.79万例升至2013年14.80万例,上升90.08%(男性上升105.36%,女性上升72.14%)。2013年中国因结直肠癌造成的DALY为333.16万人年、YLL为320.07万人年、YLD为13.09万人年,YLL是DALY的主要构成部分。1990年中国因结直肠癌造成的DALY为201.91万人年,标化DALY率为238.54/10万,2013年标化DALY率为224.23/10万,DALY上升65.01%,标化DALY率降低6.00%。各年龄组中,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DALY和DALY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2013年中国结直肠癌造成的疾病负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13年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总值高于1990年,标化DALY率和标化YLL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国55岁及以上人群因压力性损伤导致的疾病负担情况,为预防和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19(GBD2019),选取中国55岁及以上人群因压力性损伤导致的死亡数、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指标,描述并分析1990—2019年压力性损伤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9年我国55岁及以上人群压力性损伤死亡率由0.288/10万上升至0.725/10万、DALY率由0.890/10万上升至4.114/10万、YLL率由3.756/10万上升至8.390/10万、YLD率由2.402/10万上升至3.305/10万。女性患者死亡数(率)、DALY、YLL(率)均高于男性,女性YLD率(APC=1.224%,P<0.05)增幅高于男性(APC=1.070%,P<0.05)。≥85岁组死亡数(率)、DALY(率)、YLL(率)、YLD(率)最高。结论 1990—2019年我国55岁及以上人群压力性损伤疾病负担及死亡数呈上升趋势,压力性损伤问题依旧严重;压力性损伤DALY主要源于YLL;男性压力性损伤疾病负担逐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990-2017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及其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分省研究结果,采用GBD2017世界标准人口对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率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进行标化,采用归因负担公式来估计饮酒、高BMI、高FPG、低体力活动和吸烟这5个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归因死亡数。分析1990-2017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及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归因死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7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35.76万、8.48万和35.62/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了286.18%、114.14%和88.77%。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8.57/10万逐年降至2007年的7.84/10万然后又逐年升至2015年的8.71/10万,而后又下降至2017年的8.47/10万。1990年与2017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80岁最高。1990-2017年DALY标化率和YLL标化率的变化趋势与标化死亡率相同,而YLD标化率及YLD占DALY比例则是逐年递增。2017年乳腺癌DALY标化率、YLL标化率和YLD标化率分别为253.00/10万、228.96/10万和24.05/10万,与1990年相比各自变化率分别为-6.88%、-11.73%和95.85%。与1990年相比,2017年我国可归因于高BMI的乳腺癌死亡比例增加了165.76%,从5.49%增至14.59%;可归因于饮酒和高FPG的乳腺癌死亡比例有所增加;可归因于低体力活动和吸烟的乳腺癌死亡比例基本保持稳定。2017年我国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9.93/10万)、广西壮族自治区(9.52/10万)和辽宁省(9.49/10万);与1990年相比有19个省份的标化死亡率出现下降,降低率最高的3个省份为北京市(-27.17%)、澳门特别行政区(-26.06%)和吉林省(-23.89%);增长率最高的2个省份是河北省(28.85%)和河南省(24.34%)。结论 我国女性乳腺癌的疾病负担在1990-2017年间不断加重,需要不断加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肺癌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归因于肺癌的疾病负担。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采用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对中国人群肺癌的疾病负担情况进行描述,并通过计算1990年与2013年相应指标的变化幅度,描述全国肺癌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国人群肺癌的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36.04/10万增至2013年的40.41/10万,增加12.13%,标化YLL率从1990年的805.07/10万降至2013年的781.09/10万,降低2.98%;标化YLD率从1990年的8.57/10万升至2013年的11.13/10万,增加29.87%;标化DALY率从1990年的813.64/10万降至2013年的792.22/10万,降低2.63%。与1990年相比,中国人群肺癌的死亡数、YLL、YLD和DALY值均显著上升,且男性上升幅度均比女性大。男性和女性的肺癌死亡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每个年龄段的男性死亡率和DALY率均明显高于女性。东北、华北地区,西南的四川、重庆及部分东中部地区2013年肺癌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标化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3年中国人群肺癌死亡造成的疾病负担仍较为严重,各省份肺癌造成的疾病负担水平各有差异,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990—2017年中国人群矽肺的疾病负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年(GBD 2017)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1990—2017年中国人群矽肺的疾病负担状况并与全球人群进行比较。按年份、年龄、性别分析中国人群矽肺的发病数、死亡数、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同时采用2000—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计算中国和全球人群尘肺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标化YLD率。计算2017年与1990年的变化幅度,分析疾病负担指标的变化。结果 2017年中国人群因矽肺造成的DALY为166 134人年,占中国人群因尘肺病造成DALY (247 619人年)的67. 1%,占中国总DALY (371 485 307人年)的0. 045%,在293种疾病中排名第171位,较1990年(190位)上升了19位;占全球人群因矽肺造成DALY (260 584人年)的63. 8%,在19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位。2017年中国人群矽肺的发病数、死亡数、DALY分别为15 380例、6 468例、166 134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长69. 6%、15. 2%、2. 1%,增幅均高于全球水平; 2017年中国人群矽肺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分别为0. 79/10万、0. 34/10万、8. 32/10万,分别较1990年下降21. 7%、48. 8%、50. 8%。中国人群矽肺的发病数、死亡数、DALY在≥45岁进入高发状态,分别为14 616例(95. 0%)、6 147例(95. 0%)、149 871人年(90. 2%); 2017年发病年龄和死亡年龄的中位数分别为67. 3岁、68. 3岁,较1990年分别延长2. 9岁、3. 3岁。结论中国在矽肺防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中国人群矽肺所致的疾病负担近年仍有上升趋势,占中国人群尘肺病和全球人群矽肺所致疾病负担的较大比重。应采取措施遏制矽肺的早发病、早死亡,加强健康管理,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990—2017年中国人群石棉肺的疾病负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年(GBD 2017)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1990—2017年中国人群石棉肺的疾病负担状况并与全球人群进行比较。按年份、年龄、性别分析中国人群石棉肺的发病数、死亡数、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同时采用2000—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计算中国和全球人群石棉肺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标化YLD率。计算2017年与1990年的变化幅度,分析疾病负担指标的变化。结果 2017年中国人群因石棉肺造成的DALY为9 984人年,占中国人群因尘肺病造成DALY(247 619人年)的4.03%,占中国总DALY(371 485 307人年)的0.0027%,在293种疾病中排名第262位,较1990年(269位)上升了7位;占全球人群因石棉肺造成DALY(69 074人年)的14.45%,在19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位。2017年中国人群石棉肺的发病数、死亡数、DALY分别为1 942例、285例、9 984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长85.5%、46.9%、26.2%,增幅均低于全球水平;2017年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分别为0.100/10万、0.016/10万、0.524/10万,分别较1990年下降6.8%、33.5%、34.3%,降幅均高于全球水平。中国人群石棉肺的发病数、死亡数、≥40岁DALY进入高发状态,分别为1 839例(占94.7%)、269例(占94.5%)、8 919人年(占89.3%);2017年发病年龄和死亡年龄的中位数分别为63.6岁、70.1岁,较1990年分别延长9.4岁、6.4岁。结论 石棉肺对中国人群引起的疾病负担相对较轻,但占全球人群石棉肺疾病负担较大比重,应综合考虑过去我国石棉生产和使用量大、石棉肺潜伏期长等特征,持续关注石棉肺等相关疾病的健康风险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provide an assessment of the mortality burden in Serbia (excluding Kosovo and Metohia). METHODS: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using data for Serbia, excluding Kosovo and Metohia, for the year 2000. Years of life lost (YLL), the mortality component of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at each age of death while discounting future years by 3% per annum. YLL was calculated using life expectancy at that age based on standard life tables, with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fixed at 82.5 years for females and 80.0 years for males. RESULTS: Premature mortality was responsible for 814,022 YLL, after discounting future years at 3% per annum and weighting for age. Males lost 462,050 years and females lost 351,972 year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cancers dominated the burden of premature mortality.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was the leading single cause of YLL for males, followed by stroke, lung cancer, inflammatory heart disease, self-inflicted injuries, road traffic accidents, colorectal and stomach cancer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ach contributed over 10,000 YLL. For female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as the leading cause of YLL, followed by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breast and lung cancer, and diabetes mellitus. YLL due to premature death gives greater weight to those conditions that affect younger people. Consequently, a ranking of diseases by YLL differs from a ranking based on unadjusted numbers of deaths. In comparison with data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00) for the world population and the EURO-A region, the mortality burden in Serbia is closer to that in developed than developing countries. Standardiz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direct method, with the world population used as the standard. CONCLUSIONS: The national health priority areas, relevant to the mortality burden, should includ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ncers, diabetes mellitus, self-inflicted injuries and road traffic accid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对安徽省某县2010-2012年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该县2010-2012年恶性肿瘤登记系统的监测资料为基础,计算和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以此评价该县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结果 2010-2012年该县年均粗发病率222.10/10万、年均标化发病率133.75/10万、年均粗死亡率137.54/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78.31/10万.恶性肿瘤发病的前五位是气管,支气管,肺(C33-C34)、肝脏(C22)、胃(C16)、食管(C15)、结直肠肛门(C18-C21)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71.31%.恶性肿瘤所致的疾病负担为14.22 DALYs/千人,其中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为13.23 DALYs/千人(93.01%),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为0.99DALYs/千人(6.99%),恶性肿瘤所致疾病负担的前五位依次是肝脏(C22)、气管,支气管,肺(C33-C34)、胃(C16)、食管(C15)、乳房(C50).结论 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主要是由早死所致,疾病负担主要集中在年龄≥45岁人群,恶性肿瘤的防治重点癌种是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乳腺癌.  相似文献   

13.
1990年全国疾病监测点潜在寿命损失年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通过对我国1990年疾病监测点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ofpotentiallifclost,YPLL)分析,得出:在我国对1~65岁的劳动力人口的健康危害最严重的七种死因为:意外死亡、肿瘤、呼吸系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男女之间、城乡之间均有明显差别。动态变化分析可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近年来有所减少,而呼吸系疾病的危害却大大增加。提示我们应当针对上述七种主要死因采取多方面预防保健措施,同时注意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人群各有侧重点,以期更有效地保护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金山区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 了解伤害死亡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及变化趋势 ,探讨伤害预防控制的对策。[方法 ] 按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 (ICD -9)进行死因分类 ,统计分析伤害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YPLL)、标化YPLL、YPLL标化率。[结果 ] 金山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仅次于呼吸系统病、循环系统病和肿瘤 ,居第 4位 ,占全区居民死亡人数的 7.0 3 %~ 8.77% ,前 4位伤害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 ( 3 4 .2 1% )、自杀 ( 2 0 .10 % )、意外跌落 ( 14 .18% )和溺水 ( 13 .75 % )。全人群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 40 .71/10万、9.95 /10万。经YPLL分析 ,伤害死亡死因位次由原来的第 4位升至首位 ,1~ 14岁儿童潜在寿命损失为 64 .61年 /千人 ,居各年龄组之首。 [结论 ] 伤害死亡对居民的危害和潜在寿命损失不容忽视 ,应当建立伤害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对策控制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虹口区2010-2020年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特征,为制定上海市虹口区有针对性的伤害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上海市虹口区户籍居民的死因监测系统.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指标进行描述.结果 2010-2020年虹口区户籍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42.50/10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寿光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及减寿情况,为有效开展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2008--2012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寿光市2008--2012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90.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7.92/10万,居全死因第2位。男性死亡率为239.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0.62/10万;女性死亡率为140.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5.17/10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合计减寿率为30.17%,减寿最高的5种恶性肿瘤全人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和脑瘤,合计减寿114865人年,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减寿156417人年的73.44%。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寿光市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癌为减寿年数最高的恶性肿瘤,应从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人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提高全人群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居民2002—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死因资料来源于2002—2009年宁波市江北区户籍居民病伤死因监测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标准进行分类,应用SAS9.1软件对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9年,江北区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200.32/10万,居全死因第1位;PYLL率为25.40‰。恶性肿瘤中,肝癌死亡率为43.68/10万,占21.80%,居第1位;其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PYLL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癌,胃癌,肺癌,食管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结论江北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是居民的首位死因,应针对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赤水市居民死亡率和早死损失寿命年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赤水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赤水市居民期望寿命、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YLL)率和标化YLL率,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赤水市居民期望寿命从74.86岁增至75.81岁,粗死亡率呈稳态趋势(AAPC=-0.98%,t=1.996,P=0.067);标化死亡率从739.62/10万下降到680.81/10万(AAPC=-1.79%, t=-4.153,P=0.025),YLL率从185.65‰下降到174.14‰(AAPC=-2.07%, t=-3.344,P=0.044),标化YLL率从159.92‰下降到145.67‰(AAPC=-2.72%, t=-3.839,P=0.031),男性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YLL率和标化YLL率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中,5~14岁、30~44岁和60~74岁组粗死亡率和YLL率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年间,前五位死因均是: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和意外跌落,其变化趋势呈稳定状态。结论 赤水市期望寿命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YLL率和标化YLL率均呈下降趋势,应重点加强慢性非传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意外跌落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2002年城区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解我市城区居民死因构成 ,发现当前危害严重的疾病 ,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因分类按国际分类标准ICD - 9进行 ,死因归类按国家卫生部 1 7大类 (CCD - 87)归类 ,以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作为统计指标。结果 本文对 2 0 0 2年郑州市城区人口死因进行分析 ,城区居民年均死亡率为 30 9.5 4 / 1 0万。前 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病 ,肿瘤、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疾病 ,传染病死因排第十位。主要死因的YPLL顺位是 :肿瘤、循环系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代射免疫疾病。提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面临着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疾病双重负担 ,针对不同类别的疾病应运用计划免疫、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社区干预、疾病筛查等不同的手段 ,以控制疾病的发生 ,降低死亡率 ,提高人们的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十堰市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相应防治策略和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十堰市城区死因监测数据,计算城区居民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评价十堰市城区居民肿瘤疾病负担。结果十堰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别为20.27/1000、0.70/1000、20.97/1000;DALYs构成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肝癌(24.41%),气管、支气管、肺癌(21.77%),胃癌(11.71%),食道癌(8.00%),结肠直肠癌(6.05%);DALYs随年龄段的增加而增加,15—29岁年龄段女性DALYs略高于男性,其他年龄段男性DALYs均高于女性。结论十堰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处于平均水平,肝癌,气管、支气管、肺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直肠癌疾病负担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