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以来,随着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演变,其城市规划体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经历了发展规划、由"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构成的"二级"体系、由"结构规划与地方规划"或"整体发展规划"构成的"双轨"制模式,以及由"区域空间战略与地方发展框架"构成的新"二级"体系等四个阶段.本文着重分析英格兰城市规划体系发展演变的社会背景及各阶段法定规划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国内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1984年我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至2014年的30年间,作为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一种新的、颇具中国特色的类型,开发区规划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我国城市规划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向开放转型的过程中,面向全球化、市场化的开发区规划探索,对于完善我国新时期城市规划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进程,将我国开发区规划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开发区规划工作面临的形势、需要解决的任务、规划编制的特点和典型案例,总结、梳理开发区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异同,并对未来开发区规划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法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演变可以基本概括为由中央向地方分权的过程。本文围绕法国地方分权之前和之后三个代表性的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即1967年的《土地指导法》,1982-1983年的《地方分权法》和2000年的《社会团结与城市更新法》,对各不同阶段城市规划政策、管理机构、组织程序和规划文件做总体介绍。  相似文献   

4.
法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演变可以基本概括为由中央向地方分权的过程.本文围绕法国地方分权之前和之后三个代表性的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即1967年的<土地指导法>,1982-1983年的<地方分权法>和2000年的<社会团结与城市更新法>,对各不同阶段城市规划政策、管理机构、组织程序和规划文件做总体介绍.  相似文献   

5.
法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演变可以基本概括为由中央向地方分权的过程.本文围绕法国地方分权之前和之后三个代表性的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即1967年的<土地指导法>,1982~1983年的<地方分权法>和2000年的<社会团结与城市更新法>,对各不同阶段城市规划政策、管理机构、组织程序和规划文件做总体介绍.  相似文献   

6.
英格兰"地方发展框架"(LDF)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与强制收购法2004>实施以来,英格兰的规划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地方发展框架"就是新体系下的一个新事物.本文在对其进行全面引介的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固地方层面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他山之石,攻我陈规:谈城市规划的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规划模式应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这样的城市规划才有生命力。借鉴英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模式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对世界各国城市规划的主要范式类型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详尽追溯了中国城市规划从建设规划起步,到建立发展规划框架,再到融入规制规划的形式,由此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体系的历程。中国城市规划体系吸收了各类规划范式中最具特色的形式和内容,在中国城镇化发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20年来,针对中国城市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出现了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市县全域规划以及"三规合一""多规合一"等探索,但在承续既有规划认识的情况下,建设规划的观念本底并未改变,甚至仍在不断强化。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城市规划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下,城市规划体系及其内涵的发展演变,揭示出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及其发展路径的独特性与深层次原因,也指出了城市规划体系改革不仅具有迫切性而且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模式应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这样的城市规划才有生命力.借鉴英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模式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L型转段后的波浪式、曲折式发展阶段,随着城镇人口比重超过65%,城市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场域。但一方面,现有的中国规划体系已经相对脱离经济语境;另一方面,现当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中两种用于扭转经济下行态势的城市发展建设经典方式未能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外部性规制及社会资本损失等问题。本文结合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推导了新阶段下能够走出危机、促进复苏、推动发展并且符合经济资本、经济资本成本及社会资本等多种资本—成本关系优化方向的项目型城市发展建设模式,梳理了符合该模式需求的规划供给内容,提出了城市规划转型与变革的可能场景。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发展引导型城市规划的长期生命力给出了基本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吴晓莉 《规划师》2006,22(8):51-55
在规划的地方立法方面,深圳特区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在取得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困惑,如特区立法权的适用范围有限、规划的地方法规体系不健全、法规的法律效力等级低、对规划立法的计划性不足、对审批程序缺乏明确的规定等,因此,应形成逐步提高地方立法的法律效力和稳定性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地方立法的资源和优势,明确立法工作的目标和内容,提高立法技术,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全面的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英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在长期的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摸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城市规划动态监测机制,其工作方法、技术路线、监督软件系统以及对于监管工作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经验,为我国建设城市规划动态监测机制系统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对英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新变化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对地方发展框架的监测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英国的经验对我国正在建设的城市规划动态监测系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规划与强制收购法2004》实施以来,英格兰的规划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地方发展框架”就是新体系下的一个新事物。本文在对英进行全面引介的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地方层面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以来,英国实施了新的空间规划体系,对整个规划思路和框架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这一新的规划体系摆脱了早期规划对乡村发展的制约,打破了对乡村认知简单化的观念误区,以空间为对象,给予了乡村平等的发展机遇。该体系特征可有效应对目前英国乡村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在以发展为主的普通乡村地区和以保护为主的国家公园区域都有很好的实践应用。通过了解英国新空间规划体系对乡村发展的意义,我们可从理念和操作方法两个层面反思中国现有规划体系,为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乡发展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是当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大学城规划为载体,探讨中国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和谐发展关系。文章从国内外大学校园规划发展沿革、大学城发展沿革入手,分析了大学与城市的关系;总结出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几个要素;最后基于实例具体探讨了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土地权利制度与地方政府规划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规划师》2007,23(3):79-81
坚持价值判断中立和保护公众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但在实践中,地方政府规划行为偏离了这一基本价值取向,而成为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并导致了土地使用失控。从土地权利制度的角度看,当前土地物权体系的不完整是我国现行土地权利制度的根本缺陷,也是造成地方政府规划行为偏离的原因之一,应在构建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物权体系的基础上变革土地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17.
德国经过长期的立法与规划管理实践,形成了联邦、州和地区的空间秩序规划与城市规划、专项规划相互协调的空间管理机制。三者除了在空间要素上各有侧重点,其依法管理的约束对象也存在差别。综合的、跨地方的、指导性的空间秩序规划通过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目标约束公共机构,基于地方自治的城市规划依法对具体的建设实施进行管理,针对特定用途或综合用途协调的专项规划在特定项目上具有优先权。本文基于对德国空间研究与州域规划学会和杜塞尔多夫行政区地区发展32号办公室的采访,对比了三类规划的空间要素,对法定的"双向反馈原则"和有关冲突协调的法律规定进行解读,总结了德国规划实现有效空间管理的协调机制,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依法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昆明的发展特征及面临的挑战,引入了一种全覆盖的综合规划方法来从整体上协调空间的各种职能及保护自然潜力。对大昆明区采用基于GIS的区域模型模拟了这些政策和方法的潜在影响力。结果显示,污染减少、土地利用成本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降低,同时城市的竞争力提高。  相似文献   

19.
吴庆东  张秋凡  张华 《规划师》2006,22(8):39-41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其经济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其规划编制应由城市规划、园区环境保护规划和园区产业结构规划三部分组成.甘肃省武威市城东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提出规划基本框架、空间结构、指标体系和产业链规划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香港特区的混合用途与法定规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混合用途目前被认为具有一些优点,例如在高密度城市地区减少交通量,特别是机动车交通量,以及便于将新发展项目融入到现状城市肌理中去等。此外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它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可以提供巨大的支持。香港特区在其发展历史上有着自身的用地特征,在应变城市发展情况的法定规划体系指导下,香港形成了以弹性的城市核心区混合用途为特征的高层高密度的城市格局。这套体系表明了政策工具的“看得见之手”如何可以回应和协调市场力的“看不见之手”,从而确保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