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毅 《特区经济》2002,(8):54-56
一、深圳三资企业加工型经济特点形成的经济和政策背景 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跨国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区莹 《特区经济》2005,(5):236-237
2001年深圳曾被“21世纪经济导报”评为最佳创业地区(北京、上海、深圳3地比较)。据调查,很多科技创业人才选择在深圳投资、创业,主要是因为深圳有较好的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深圳市政府制订了很多发展高科技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创业人才来深圳创业,也吸引了许多企业在深圳  相似文献   

3.
李加林 《特区经济》2006,(12):15-16
深圳作为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一向以大胆开拓和创新发展的改革形象闻名于世:近年来,为了促进“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转变,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深入开展理念、法制、政策、体制、机制、产业和文化的创新,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最近通过的《深圳经济持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在国内首次以法规形式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定地位。  相似文献   

4.
浦东十年创业成就,举世瞩目。浦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和竞争,二次创业不容轻视。深圳在十年后也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浦东同样面临“二次创业”的境况。中国的经济政策越来越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新的经济热点越来越多(西部开发、北京奥运等等),上海周边地区经济发达,魄力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灵活,与浦东形成新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对现代经济运行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本文在阐述深圳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和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深圳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条件以及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深圳的发展经过了几次政府服务的成功转折。第一次转折是把地缘优势转到政策优势,是深圳经济的原始积累阶段。第二个转折是由政策优势转到产业优势,这解决了深圳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进一步巩固了深圳的城市功能。第三次转折是把产业优势转到环境优势,使深圳的城市生活环境更优美。深圳经过三次转折后已经由小渔村发展成了经济繁荣、体制先进、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初具规模的大都市。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在竞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深圳政府又在努力实现从环境优势到制度优势的转折,以便把深圳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这次转折实际上是深圳从开放改革排头兵到统筹发展的转折。本文以罗湖区为具体个案,论证了深圳在这四次发展大跨越中,关键在于政府服务的四次转折。  相似文献   

7.
上周有媒体报道,中央高层委托有关机构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进行楼市调研,并且征求民间研究机构意见,目的在于更真实地了解目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防止楼市调控对经济造成误伤,为制定下一阶段楼市调控政策作准备。后来,又有媒体说是失实报道。  相似文献   

8.
<正>深圳,一座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向海而强的城市,2022年以来,深圳的海洋经济发展迎来了多项重磅政策。2022年11月29日,深圳银保监会等4部门下发《关于印发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推动蓝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对海洋产业和涉海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构建蓝色金融体系,创新蓝色金融服务,促进深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成为占领国际竞争力制高点的关键,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也是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的基石。虽然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条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完善、数实融合能力快速提升、数实融合平台日益优化,但仍存在着创新投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专业化数字人才缺乏、政策系统性时效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破解。借鉴上海、深圳、浙江、贵州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的经验做法,通过结合实体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数字经济融合方案、持续投入和夯实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提高政策系统性和有效性以及强化数据标准体系等措施,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为数实融合提供坚实保障,夯实关键技术基础、营造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强化数据标准、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应用场景开发、提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通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深圳经济特区的新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已走过25年发展历程的深圳特区,正在进入以经济政策创新为主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的新阶段,深圳要继续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必须在综合改革试验方面做出表率,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尽快建设成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以年均25.8%的增长速度累计创造了价值5.78万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让世界惊呼深圳速度。30年后,深圳作为经济政策试验田的模板意义似乎正在减退,有人认为特区不”特”了,甚至发出“今后还要不要特区”的疑问?我认为,深圳特区之“特”将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2.
从全球视野、国家利益、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制定战略和政策,深圳高新区在实现二次创业中,提出创造“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文生态”高度和谐统一的“三态合一”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3.
企业迁移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深圳企业外迁现象只是全国乃至世界企业迁移的一个缩影,并没有让深圳经济伤筋动骨,也无碍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但盲目迁移、恶性竞争以及无序流动也会导致资源浪费,增加企业成本。因此,国家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制定一系列合理的企业迁移政策,地方政府要正确看待企业迁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归纳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六大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惠州)总部经济政策的内容及特点。总部经济政策一般包含认定方式、奖励措施、配套政策与服务三项内容。粤港澳大湾区总部经济政策认定方法因地制宜、多样细致;奖励政策名目多样,旨在降本提效及吸引高端人才;配套政策集中于用地、人才、城市服务和政府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一位政协委员曾建议在深圳市试点施行“奖一,放二,禁三”的计划生育政策。按照这位先生的说法,是要把深圳变成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试验田,成为中国的生育特区——别的地方不能生两胎,深圳可以;别的地方生两胎要被惩罚,深圳鼓励生两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助罗斯托和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对深圳自建市以来(1979-2014年)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罗经济增长方程,对不同阶段经济增长动力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特点和变化趋势,并据此对深圳"十三五"时期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研判,同时结合国际经验对深圳下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6,(23):54-55
当前,企业跨区域迁移情况日趋增多,浙江和深圳两地尤甚。市场配置资源和政策导向是企业外迁的动因。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迁出的区域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拉动企业迁入地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年,从一个南海之滨的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赢得了海内外舆论的交口称赞。与深圳各项建设事业交相辉映的是,深圳的新闻事业也得到了高速成长,令国人广为瞩目和深圳人颇为自豪的“深圳速度”,同样体现在这个年轻城市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得益于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新闻传播事业的决心和意志,深圳人用近20年的努力,赢来了新闻事业的辉煌。到1999年,  相似文献   

19.
深圳的发展与崛起是借助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利用毗邻香港、接近国际市场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形成自组织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演变互动的结果。在我国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之际,深圳发展需要按照产业和空间互动演变规律,提升战略区域的经济密度、打破区域经济分割,加快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利用国内市场拓展,谋求新时期新的区位催化优势和经济自组织强化优势。  相似文献   

20.
黄盛 《特区经济》1996,(2):18-19
<正> 一、当前深圳总体经济形势分析 1995年是深圳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一年。沿续1994年深圳经济超高速增长趋势,在宏观调控的政策引导下,深圳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23%,较1994年的30.1%下降了7个百分点。在具体经济指标方面,除深圳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运行较平稳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相对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对量、实际利用外资相对量、出口总额相对量的月环比运行都有过较大的起伏,甚至出现过巨涨巨跌的局面,显示深圳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已出现不稳定性和调整性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