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B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并探讨二者在ITP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AS-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133例ITP患者及117名健康对照者的BAFF启动子-871 C/T基因多态性,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BAFF抗原表达水平(BAFF∶Ag).结果 ITP组BAFF基因启动子C/C、C/T、T/T三种基因型分布分别为33.1%、42.1%和24.8%,对照组分别为55.6%、33.3%及11.1%.ITP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45.9%,对照组为27.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发ITP组、治疗组和对照组BAFF∶Ag分别为875.86、502.59和736.88 p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TP组和对照组T/T基因型BAFF∶Ag中较C/C、C/T基因型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FF过表达可能是ITP发病的危险因素.BAFF启动子-871 C/T基因多态性在ITP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但与BAFF基因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FCGR28232L/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m,ITP)易感性的相关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一直接测序方法检测76例ITP患儿及37例正常对照儿的FCGR2B-232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发现,患者组中,I/I基因型42例,占55.3%;I/T基因型32例,占42.1%;T/T基因型2例,占2.6%。对照组中L/I基因型30例,占81.1%;I/T基因型7例,占18.9%;未发现T/T基因型。基因型表达在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Ile及Thr在患者组和对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76.3%和90.5%及23.7%和9.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等位基因Thr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等位基因Thr危险度,发现OR为2,97,95%可信区间为1.25—7.05。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等位基因Ile与Thr的分布符合遗传规律。结论:人群中FCGR2b基因1232T多态性与ITP易感性具有相关性,等位基因232T很可能是儿童rrP发病的危险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醌氧化还原酶1 C609 T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3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及醌氧化还原酶1 C609 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醌氧化还原酶1 C609T位点CC、CT 和 T 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9%、42.1%和14.0%;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6.3%和33.7%。醌氧化还原酶1 C609T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患者血脂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醌氧化还原酶1基因C609T位点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多态性,其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高三酰甘油血症与肝脂酶启动子710T/C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蕾  倪培华  应雅韵  金磊  张洁 《检验医学》2006,21(3):210-214
目的探讨高三酰甘油(TG)血症与肝脂酶(HL)启动子710T/C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12名正常TG者和103例高TG者的HL启动子710T/C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HL启动子710C等位基因频率在高TG血症组(42.86%)与正常TG组(49.51%)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TG组各基因型的各项血脂指标与正常TG组相同基因型的血脂指标比较,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TG女性组TT型、TC型的各项血脂指标与正常TG组相同基因型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CC型中除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其他血脂指标也与正常TG组相同基因型的血脂指标有差异(P〈0.05)。在正常TG男性组中可见CC型的HDL—C浓度有增高趋势且明显高于TT型(P〈0.05);在高TG男性组中,CC型的LDL—C浓度明显高于TT型和TC型,载脂蛋白A1(ApoAl)则明显降低(P〈0.05)。未发现C等位基因是高TG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脂酶启动子710T/C多态性与高TG血症的发生相关,并可影响血浆脂类的代谢,但不是一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AT/CD36脂肪酸转位酶基因启动子区-3489C/T和密码子区478C/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96例T2DM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者的-3489C/T与478C/T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所有研究对象均无一例存在FAT/CD36基因启动子区478C→T突变,基因型均表现为478CC之纯合子,478CC和478T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和0。(2)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的-3489C/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82和0.683。结论昆明地区的汉族人中FAT/CD36基因的启动子区一3489C/T和密码子区478位C/T多态性与昆明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区-800G/A和第1外显子+915G/C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和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18例食管癌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组TGF-β1的基因多态性,包括TGF-β1,基因启动子-800G/A、第1外显子+915G/C位点,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J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1基因一800G/A位点多态性在食管癌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GF-β1,基因+915G/C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3.077倍(OR=3.077,95%CI:1.336—7.087),携带C等位基因的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55.37±9.76)μg/LVS(48.294±8.29)μg/L,P〈0.05。结论TGF-β1基因+915G/C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食管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而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09C/T、T869C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66例AD患者和143名健康对照者TGF-β1-509C/T、T869C的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AD组TGF-β1-509C/T基因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8%、44%、38%,对照组分别为15%、44%、41%;AD组TGF-β1 T869C基因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48%、32%,对照组分别为22%、48%、31%;AD组与对照组TGF-β1-509C/T基因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37%;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63%。AD组与对照组T869C基因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45%;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55%。两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509C/T、T869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D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桂东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163例 MTHFR 基因 C677T 多态性,其中 DN 82例、单纯糖尿病(DM)81例和健康对照组(CON)77例。同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比较各组间 MTHFR 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 Hcy 水平。结果DN 组 MTHFR 基因纯合基因型(TT)、杂合基因型(CT)及 T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9%、37.8%和23.8%)均明显高于 DM 组(分别为2.5%、28.4%和16.7%)和 CON 组(分别为0.0%、29.8%和14.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DM 组和 CON 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HFR 基因型 C677T 多态性与 DN 的发生密切相关(OR 值及其95%CI 分别为1.660、1.038和2.655)。携带T 等位基因患者血中 Hcy 水平显著高于未携带 T 等位基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MTHFR 基因 C677T 多态性与桂东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 DN 相关,MTHFR T 等位基因可能是该地区 DN 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200例汉族EH患者(EH组)和192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的ATlR基因1166A/C及-810A/T多态性进行检测,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物化学指标,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EH的关系。结果1166A/C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810A/T各基因型在EH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2,P=0.004),-810T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显著增高[22.5%(102/400)与11.5%(44/384),χ^2=12.745,P=0.000],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了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810AT和TT基因型的携带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03,OR值为2.57,95%CI:1.37~4.84)。结论AT1R-810A/T多态性与EH发病相关,-810T等位基因可能是EH发病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oxO3a基因rs494693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辽宁地区2型糖尿病(T2DM)相关性。【方法】收集374例T2DM患者(T2DM组)及283例非糖尿病健康人群(对照组),检测两组FoxO3a基因rs4946936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两组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T2DM组中C等位基因、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74%、58.82%,与对照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77.21%、CC基因型58.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O3a基因rs494693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T2DM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汉族人的载脂蛋白H(ApoH)启动子32位点多态性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在脑梗死(CI)患者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其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78例CI患者及195名老年对照者的血液样本.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Aport启动子32位点基因多态性.并用基因测序方法验证PCR-RFLP结果。结果:ApoH启动子32位点基因多态性主要以CC和CA基因型存在。CI患者与对照者间Aport启动子32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I患者与对照者间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O.05)。此外,仅在女性CI患者中观察到。CC与CA基因型携带者间的LDL—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ort启动子32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I易感性无关.但与血脂代谢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我国湖北十堰地区汉族人群CD40基因启动子区-1C/T多态性与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俭测161例早发AMI患者和186名健康对照者的B淋巴细胞CD40表达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CD40基因启动子区-1C/T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应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早发AMI患者B淋巴细胞CD4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荧光强度为6.81±2.16比2.08±1.19.P〈0.01):而其血清sCD40L及hs-CRP也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基因型分布在早发AMI组(CC=34.2%、CT=54.7%、TT=11.1%)与对照组(CC=23.7%、CT=56.9%、TT:19.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AMI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比52.2%,OR=L465,95%CI:1.082-1.983,P〈0.05);B淋巴细胞CD40表达水平在CC、CT、TT各基因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0基因启动子区-1C/T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湖北十堰地区汉族人群早发AMI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FcγR基因多态性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疾病易感性、严重程度及疗效之间的关系。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44例ITP患者及97例健康对照者的FcγRⅡA、FcγRⅢA及FcγRⅡB多态性。结果发现:①FcγRⅢA-158V/F多态性分布在rrP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5),158WV基因型比例在ITP组明显增高(P=0.005),而FcγRⅡA-131H/R、FcγRⅡB-232T/1多态性分布在IT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②患者发病时血小板计数及病程与FcγRⅡA、FcγRⅢA及FcγRⅡB各基因型分布均无明显相关性;③38例接受治疗的ITP患者中16例(42%)达完全缓解(CR),13例(34%)达部分缓解(PR),FcγRⅢA-158WV基因型与158F/V基因型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34),158WV基因型CR减低,而FcγRⅡA、FcγRⅡB多态性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④6例接受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的ITP患者,4例(67%)患者达CR,1例(17%)达PR,总治疗反应率高达84%,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FcγRⅢA多态性,而不是FcγRⅡA、FcγRⅡB多态性,与ITP易感性及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陈宁  傅毅  应雅韵  倪培华 《检验医学》2011,26(3):175-179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176例脑梗死患者和131名健康老年人的C242T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浓度和血压与老年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老年健康对照组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2.05%、7.95%、0与93.89%、5.34%、0.76%;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6.02%、3.98%与96.56%、3.44%,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22phox亚基C242T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3月1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181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IL-1α-889C/T和+4845G/T多态性,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结果IL-1α-889C/T位点:CT/TT基因型在颅内动脉瘤组中的频率为32.4%,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21.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P〈0.05);T等位基因在颅内动脉瘤组中的频率为16.9%,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10.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17,P〈0.05)。IL-1α+4845G/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α-889C/T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有关,-889T等位基因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TaqMan探针法对NRG3基因rs17101655 T→G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探讨rs17101655 T→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关联性,为该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方法针对NRG3基因rs17101655位点T→G多态性,设计1对PCR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实时荧光PCR扩增进行基因分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中国汉族江西地区200例ITP和20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人群基因型分布及频率差异。结果Rs17101655位点T→G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ITP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qMan探针法可快速、高效地对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本研究结果显示NRG3基因rs17101655位点不作为中国汉族人群ITP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936C/T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NHI,组431例及对照组400例VEGF+936C/T的基因型;将NHL患者又分为T细胞型组和B细胞型组,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骨髓浸润组和无骨髓浸润组,进行基因型分布分析。结果NHL组与对照组VEGF+936C/T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L患者T细胞型组TT基因型低于B细胞型组(2.0%vs 7.1%,P〈0.05),携带VEGF+936C/T基因型可能增加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NHL患者Ⅲ、Ⅳ期组TT基因型低于Ⅰ、Ⅱ期组(3.4% vs 8.3%,P〈0.05),NHL患者Ⅲ、Ⅳ期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低于Ⅰ、Ⅱ期组(17.1%VS22.7%,P〈0.05),携带+936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与NHL患者低的临床分期相关;骨髓浸润TT基因型低于无骨髓浸润(2.2%vs 6.7%,P〈0.05),携带+936TT基因型与减少骨髓浸润相关。结论VEGF+936C/T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检测可能对判断NHL患者疾病侵袭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