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丝绸》2017,(9)
利用图像软件色彩通道的分色功能对数码纹样进行原色分离,是分层组合提花织物设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图像纹样色调统一时,经通道分色后,一些通道因原色量少而使灰度图的灰阶数量过少,从而影响组织库的替换设计。文章以设计开发基于二纬组合全显结构的单彩扎染艺术风格提花织物为例,研究色彩模式通道分色在数码提花织物色彩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可根据分色结果选择含色量多的原色通道信息进行提花织物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地减少灰度图数量,不仅可以节省显色量少的纱线,同时为显色量多的色纱提供增加密度的设计空间,使纹样色彩的表现更加洁净和细腻。  相似文献   

2.
周赳  唐澜倩 《纺织学报》2013,34(2):69-72
为了在灰度仿真提花织物设计中保留数码图像的色彩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多组纬的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结合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模式和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通过分色然后组合的方法,可以将彩色效果的数码图像直接用于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设计,该方法采用多组灰度效果的丝线来还原数码图像的灰度效果,实现了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灰度效果的仿真设计。另外,由于获得的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分层结构保留了分色信息,若将灰度丝线换成有色丝线,则可以设计各种彩色效果的数码提花织物。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织物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为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仿真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8):46-49
针对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的色彩与图案的仿真设计技术展开分析,提出一种创新的仿真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采用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设计织物结构,通过2次CMYK分色补偿提花织物灰度表现的不足,并提出可调节的纱线色彩选择方法,使设计的提花织物能对数码图像的色彩与图案进行仿真。该方法可满足数码图案设计仿真织物的需要,所设计的织物具有良好的交织平衡技术特征,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全显色结构的基础上,设计满足三组纬全显色的缎纹过渡基本组织,通过配置三组纬色彩组合及比例来探讨该类提花织物的混色特征。建立以红黄绿为色彩组合的12枚组织和24枚组织的三组纬色卡,对比12枚组织试样与24枚组织试样的色彩效果,分析12枚组织试样实物和模拟图的色彩差异,揭示三组纬同时全显色时的混色效果。混色结果表明:织物混色与计算机混色原理的差异导致实物与模拟图的色彩存在一定差距,但基于全显色结构的三组纬提花织物具有独特的混色特征,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混合色彩规律的研究为该类提花织物的色彩仿真和创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和改善全彩型提花织物的色彩仿真效果,提出一种由多色网点叠加组合表现的彩色仿真提花织物设计模式。通过对全彩数码图像的原色分离产生多幅分色图,并将其逐一转化为二色值网点图,再重新组合成1幅8色以内的网点图像,结合重纬结构进行提花织物样品设计与织造。对织物样品进行多个测色点的颜色数据采集,并将其与原始数码图像进行色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4色纬影光组织织物样品,多色网点结构提花织物的总色差均值降低了14.21%;进一步按明度值、红绿值和黄蓝值进行分项色差比较发现,多色网点结构提花织物的绿、红、蓝和黄等色值的色差均值分别降低了27.31%、19.72%、13.24%和9.65%,而明度差均值降低了12.88%,证明多色网点结构设计模式的可行性及其更理想的色彩仿真性能。  相似文献   

6.
四色经高密度数码提花丝织物的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色经提花丝织物与中国传统纬显色丝织物不同,以4组彩色经线显花及高密度为主要特征.以数码设计技术应用为基础,结合西方棉型低密度多色经提花织物和中国纬显色丝绸织锦的设计特点及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四色经高密度提花丝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在满足交织平衡的技术前提下,按表、中、里层分别设计全息组织并建立组织库,通过设计实践具体描述四色经提花丝织物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提花织物对特殊色相图像的色彩仿真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以2组基本组织构成的组合全显色结构为基础模块,与2种不同辅助模块进行组合设计,以满足奇数组显色纬对组合全显色结构的多样化设计需求。以4幅绿色调印刷品图像为色彩仿真对象,采用2种模块组合全显色结构配合五组显色纬,进行色彩仿真提花织物样品的设计与织造。通过对印刷品与织物样品图像的测色数据的色差比较分析表明,2种五组显色纬提花织物在绿色区域的红绿值色差分别平均降低了44.22%、37.78%,而总色差则分别平均降低了16%、10.55%,使提花织物色彩仿真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在满足两组纬全显色的条件下,通过色纬的色彩组合方式及比例来研究提花织物空间混色的色彩变化特征。以红色纬与其他基本有彩原色纬组合即红绿(RG)、红蓝(RB)和红黄色彩组合(RY)进行试样,将试样通过扫描仪输入计算机,对试样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采用计算机色彩平均计算法计算扫描图和模拟图的L*a*b*色度值,比较两者的明度L*值,计算两者的色差。结果表明:两组纬全显色提花织物空间混色后其明度变化规律性强,试样实物与模拟试样之间有色差,两组纬全显色提花织物依据自己的混色特征可以建立起实用的色彩模型或色卡用于指导该类织物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叠花闪色数码提花织物具有花纹透叠和闪色效果并存的特征。为了解决在织物表面同时表现三纬复杂织纹图案透叠效果和丰富闪色效果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结合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提出了三纬叠花闪色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三纬叠花闪色的色彩原理和结构原理,并将成果应用于三纬叠花闪色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开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开发的产品能呈现出花纹透叠和闪色并存的表面效果;通过设计实验来对比分析在3个不同角度(45°、90°和135°)下观测织物时的效果差异,结果显示:45°是织物织纹和闪色效果最佳的观测角度,135°次之,90°较差。文章提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为三纬叠花闪色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为提花织物的数字化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无彩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根据数码设计原理,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研究按设计方法可分为无彩和有彩两种类型。对无彩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无彩灰度的计算机色彩设计原理以及对应的数码全息组织库的建立方法。以单层结构提花织物为基础,在设计方法上将织物结构设计与织物色彩设计有效分离,在CAD系统中根据不同亮度值将数码图像灰度与组织库中的组织进行配对替换,实现织物结构的自动设计,该设计原理和方法满足无彩提花织物人工智能设计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是彩色提花织物组织自动生成原理和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ered and non, covered exist among juxtaposed yarns in half, covered structure and under layered combination design mode. Based on the above, application method of half, covered structure in digital jacquard design was presented. By analyzing different covering and coloration relationships among juxtaposed yarns, this paper exhibited digital jacquard fabric design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wefts, influence of single color gray layer order and weft order on fabric color, and weave method in half, covered jacquard fabric change design. The design practices have proven that the unique weft colo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alf, covered structure can make the surface color of digital jacquard fabric more abundant. Besides, appropriate adjustment of single color gray layer order and weft order for design of half, covered jacquard weave can gain innovative fabric effect like grid design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keeping parameters of weaving technology unchanged. © 2018 China Silk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提花织物渐变显色的混色色彩效果,结合经纬共同显色的提花织物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双组经和双组纬的丝线配置,以提花织物的双层结构为基础,通过经纬丝线的相互配合来表达提花织物的渐变显色效果。文章分析了提花织物双层结构的变化特点和提花织物渐变显色的技术要求,在满足提花织物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下将两者结合,提出了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针对提花织物渐变效果的显色色卡进行设计实践,构建起色卡组织模型和色卡组织库,实践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织物结构可以用于开发具有渐变显色效果的提花织物新产品。  相似文献   

13.
彭稀  屠永坚  周赳 《纺织学报》2021,42(12):63-69
为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织锦,通过分析地结型纬二重结构织锦的结构特征和技术限制,提出基于2比1纬排的纬二重遮盖结构与影光组织相结合的数码提花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分为显色表纬为乙纬和甲纬2部分,针对2种遮盖原理设计2组表、里纬组织和对应遮盖技术点,其中表组织设计采用位移法和叠加筛选法,并通过影光加强法设计2个组合组织库。最后通过设计实践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织物的色彩表达能力,可在同一织物上实现以甲纬渐变为主、乙纬渐变为辅的2种渐变色彩效果,为传统提花织物的数码化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周赳  胡丁亭 《纺织学报》2013,34(4):41-44
基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设计的叠花效果提花织物突破了传统织物只能显示单层纹样的局限。对叠花图案的设计方式和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分层组合设计原理,采用不同的图案叠加方法,提出相应的叠花效果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另外,应用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使叠花效果数码提花织物表面呈现出多层纹样重叠不覆盖的特殊效果。由于全显色组合结构满足结构上的平衡交织和全显色,可以用于大批量生产,而且织物结构特点不会随着图案的变换而变化,基于分层组合模式的叠花效果数码提花织物设计方法适用于各种题材的数码图像,具有良好的设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纬全显色结构提花织物,采用不同颜色的纱线与织物结构相配合,能够在织物表面获取各种各样的花形图案及丰富的颜色,由于织物结构与各单色纱线种类的千变万化,颜色设计一直以来都是生产设计中的难题,为了求得纬全显色提花织物的色彩显色模型。本文采用黑、白、红、绿、黄五种颜色为纬纱,按两组分不同比例混合交织得到单经双纬的纬全显色提花织物试样,通过大量实验测试,用数学中的最小二乘方法求得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中的单纱吸收系数K值和散射系数S值,从而得到纬全显色提花织物的配色算法、并对织物中各纬纱颜色的表面比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可以较好的解释纬全显色提花织物颜色与各单纱颜色比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周赳  屠永坚 《纺织学报》2008,29(4):54-57
随着数码提花织物分层设计模式的提出,可以通过数个单层结构的组合来设计具有丰富混合色彩效果的提花织物。通过设计实践,对有彩数码提花织物结构设计环节中的主要技术因素,即全息组织和组合织物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不同的组织结构设计、组合方法与织物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设计实现彩色数码提花织物的彩色影光效果为目标,提出合理的织物结构设计和组合的方法,为彩色数码提花织物创新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周赳  陆爽怿 《纺织学报》2020,41(2):58-63
针对传统平面设计模式下提花织物表面织纹和色彩效果的表现效果受限的问题,借鉴数据分层、组合显色的数码图像设计原理,提出一种创新的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将提花织物理解成由若干个织物结构层组成,同时,通过织物结构层的独立设计和组合应用来实现提花织物复杂组合结构的设计。通过对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构建起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本框架,以及基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的数码提花织物创新产品体系,并利用设计实践来论证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数码提花织物的组合全显色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6):59-62
由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提花织物的结构特征和结构设计方法是数码提花织物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为此介绍一种提花织物特有的组合织物结构设计方法。其设计原理是先在基本组织上设置全显色技术点,再进行全息组织设计,这样通过组合2个不同组织库中的组织,设计所得的组合织物结构具有不遮盖全显色的特点。该方法可用于设计各种组织循环的全息组织和建立相应的组织库,设计的数码提花织物结构稳定,可以表现细腻的彩色影光效果,另外,织物中并列排列的纱线数为偶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