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概述 本文所述非圆齿轮是指椭圆齿轮及由其变形而衍生的卵形齿轮。卵形齿轮又可分为二阶、三阶及四阶等类型(图1)。该类齿轮被广泛用于变角速度传动中,特别是二阶卵形齿轮在液体流量计中大量应用。具有特殊应用要求的腰形轮及凸轮,  相似文献   

2.
《机械传动》2015,(12):88-91
为提高卵形齿轮副的承载能力,对应用于单向连续传动场合的卵形齿轮副设计其双啮合角齿廓。基于范成法加工原理,推导双压力角非对称齿条中线沿卵形节曲线的纯滚动数学模型,结合三维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实现双啮合角卵形齿轮副的数字化模型创建,并对所设计的卵形齿轮副进行运动学和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双啮合角卵形齿轮副满足传动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对其他类型非圆齿轮副的承载能力提高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相交轴间的变速比运动,提出了一种新型卵形非圆锥齿轮传动形式。从齿轮啮合原理的角度,建立了卵形非圆锥齿轮节锥面的啮合坐标系,推导了传动比、位移等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偏心率对移动量、转角关系、节锥接触母线摆动关系、周期性等运动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获得了卵形非圆锥齿轮传动的运动规律及变化关系,验证了卵形非圆锥齿轮传动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扇形滚筒齿轮在毛纺机械中是使用最广又最易损坏的零件之一。该机构属齿轮齿条间隙传动。传动速度较慢,但受冲击载荷很大。齿条采用冲压成形、工频淬火,制造成本高又不易拆卸。设计要求扇形齿齿形表面耐磨性较好,心质又需具有足够的  相似文献   

5.
传动滚筒是带式输送机传递动力的主要部件,其设计质量至关重要。设计了一种将电动机置于传动滚筒外,封闭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置于传动滚筒内的新型内置式传动滚筒。并以SolidWorks为三维建模平台,对传动滚筒进行了三维建模。  相似文献   

6.
小模数卵形齿轮线切割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用线切割加工小模数卵形齿轮的方法。给出了卵形齿轮每个齿的分布,以及齿廓坐标的确定方法;为了保证所加工齿轮能够正确啮合,又根据齿轮啮合原理给出齿顶点的确定方法。最后,利用计算机求出了每个齿的齿廓坐标,编制出数控加工程序,并在线切割机床上加工出了给定参数的卵形齿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在数控机床上用插齿刀加工卵形齿轮的原理,导出了卵形齿轮节曲线任意弧长和三个联动运动增量值的计算公式,并作了实例计算,解决了卵形齿轮数控和加工编程的数值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8.
青海XT-12通井机滚筒传动齿轮为开式传动,原靠人工润滑,因受现场工作条件的影响,造成润滑不良、润滑油浪费等弊端。针对装置存在的问题,对其加以技术改造,实现了自动润滑,取得良好效果和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依据多年从事齿轮制造的经验,采用MS Excel VBA编制了圆柱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锥齿轮传动、圆柱蜗杆传动、直齿渐开线花键的设计计算及齿轮精度计算等28个程序,另外还可查阅25个现行齿轮技术标准资料。所有这些程序汇集成一套齿轮计算软件《齿轮计算2011.04》。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开发研究了一种具有双重凸凹啮合的圆柱齿轮传动——双向圆弧齿轮传动。分析了其共轭齿面形成原理和加工制造方法,给出了产形面形成条件,阐述了该种齿轮传动的主要特点。为我国工业应用提供了一种新型高强度齿轮传动。  相似文献   

11.
魏啸  丁晓红 《机械工程学报》2017,53(20):153-160
合理的散热通道分布是提高小空间大热流密度传热结构散热性能最有效的手段。针对现有传热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结果形态过于复杂,存在棋盘格、灰度单元等数值不稳定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基结构的散热通道分布的自适应拓扑优化方法。研究了适用于传热结构拓扑优化问题的基结构构建技术,建立满足库恩-塔克(Kuhn-Tucker,KKT)最优准则条件的迭代公式;以散热弱度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杆单元截面积为设计变量,对典型的二维和三维设计问题进行散热通道分布设计,并将设计结果与COMSOL软件优化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传热结构自适应拓扑优化方法产生的散热通道形态简单清晰,能满足散热性能,且优化过程收敛速度快,克服了现有优化方法产生的数值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非标高温燃气冷却器设计中燃气流速的选取问题,分别从传热角度和压力损失角度推导出换热面积与流速的关系式,将计算结果作成曲线确定了高温燃气冷却嚣内合理的燃气流速,并得出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最为经济的换热面积.  相似文献   

13.
为改进液压机械装置(HMU)中主、备控制通道间的切换性能,避免航空发动机数控系统出现通道切换异常,采用试验及AMESim仿真结合的方法分析转换活门摩擦力对通道切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力越大转换活门运动越慢,据此根据数控系统的设计需求反推转换活门处摩擦力的要求。采用ANSYS仿真获取转换活门动密封中聚四氟乙烯保护圈尺寸与摩擦力的对应关系曲线,根据反推的摩擦力的要求结合产品实际设计允差,对转换活门处聚四氟乙烯保护圈进行改进设计,最终通过试验验证改进后的转换活门密封可使数控系统通道正常切换且不影响密封效果,为后续同类设计提供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限元分析和模态试验方法进行了智能四驱车辆分动器设计分析。首先将模态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进行了分动器的模态 试验,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基于建立的分动器模型,利用Romax软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分动器壳体的轴承受力分析,加载更为精确的边界条件,进行了准确的分动器壳体的静力学和疲劳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款分动器在极限工况时的最大主应力达到196.8MPa,超出了材料的许用应力。对分动器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进前后的对照分析,发现改进后模型的应力和位移量明显减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花平  向平 《光学精密工程》2016,24(6):1233-1241
联系传感器应用的作用机理,根据变形传递方式的不同,对工程中常用的光纤传感器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分析。基于应变传递理论建立了应变传递系数与测量允许误差的关系,并以此为优化控制方程得到了满足工程测试精度要求的传感器最佳取值,给出了各类传感器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法及优先设计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应变传递理论的优化设计方法较适用于依靠界面剪应力传递变形的光纤传感器,其优先设计指标依次为粘贴(感知)长度、层间粘结强度、保护层弹性模量和半径、粘贴层厚度;端部扩径型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则因其应变传递系数能较准确和便利地通过标定试验获取而不依赖应变传递理论,且无明显的优先设计指标。本文充分考虑了传感器工程应用的实际状态,以测试准确性为核心,从力学作用机理角度对传感器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其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工程化光纤传感器的应用设计和标定测试。  相似文献   

16.
板式换热器的核心部件是传热板片,传热板片的波纹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板式换热器的成型质量、传热性能以及承压能力。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对影响板片传热性能、承压能力的板片局部关键位置包括密封槽外周边波纹、密封槽、导流区以及主传热区的设计结构、相关设计参数配比进行了设计分析和讨论,对板式换热器传热板片的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To design heat transfer structures for high heat flux electronic components with small space, reasonable heat transfer channel layout was the most effective approach. Aiming at the complex geometry boundaries and difficult-to-manufacture for heat transfer structures designed by topology optimization, a hierarchy growth method for optimal design of branching heat transfer structure inspired by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vein branching system was suggested. Different growth control criteria were adopted for principal channels and lateral channels, which grew in succession to form heat transfer structures. Specifically, space colonization algorithm with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was applied to the growth of principal channels, and the law of minimal thermal resistance was applied to control the growth of lateral channels. Several typical 2D or 3D design problems were studied by the suggested method, and the desig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IMP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transfer structure by hierarchy growth method has simple and clear geometry boundary, no tiny channel and gray element, therefore it is easy to be manufactured, and has good therm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冷凝塔作为冷凝式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热质交换过程对于降低能耗及热泵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逆流冷凝塔热泵系统形式为基础,通过建立冷凝塔内热质交换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热质交换过程的通用计算方程组,并以贵阳地区的气象参数为参考,对不同工况下塔内热质交换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及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入口空气参数对溶液温度、冷凝塔进出溶液温差等设计参数有很大影响,通过设计前对冷凝塔内部传热传质过程的模拟计算,能够有效指导冷凝塔和整个热泵系统运行工况的设计,且在系统运行时能够对不同外部条件下设备的调节及保护操作进行预判断。所得结果对冷凝塔的设计选型及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子设备冷却用液冷冷板设计,选用了3种新型的锯齿型翅片作为冷板内芯。为了验证新型冷板的换热特性,应用稳态电加热法,分别对内芯为矩形、梯形和侧向梯形锯齿型翅片的3种冷板以蒸馏水为介质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获得了在一定雷诺数范围内的换热无量纲准则式,并对液冷冷板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区域,3种冷板换热系数差别不大;随着流量增大,侧向梯形锯齿型翅片对冷板通道内的扰动更强,换热性能更好。本实验为液冷冷板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高压气淬炉一直以来存在着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异形结构换热管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对换热器设计工作包括3个部分:把换热光管改进为鳍片管,折流板由弓形改为螺旋型,并且把钢质换热材料替换为铜质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换热设备相比,改进后的结构达到了强化传热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换热设备的传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