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宾  刘朋 《天津冶金》2009,(5):47-50
精益6σ管理是精益生产与6σ管理的结合。济钢热处理车间在实施精益6σ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对产品质量进行6σ改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浅谈6σ质量管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缺陷评估 ,管理理念 ,实施过程三个方面谈了 6σ质量管理法。论述了应用 6σ质量管理法的基本方法 ,指明了实施 6σ质量管理法的实际意义 ,使读者对 6σ质量管理法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和简单了解。  相似文献   

3.
6σ管理战略是企业为追求卓越、并使其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发展战略和经营方式。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世界上一些顶级跨国公司都开始推行 6σ管理方法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快速增长。本文阐述 6σ质量的基本概念、6σ管理方法以及实施 6σ管理战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6σ管理的特征、DMAIC改进模式,6σ管理在莱钢炼钢厂钢水成分、氧含量等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单介绍了6σ质量管理方法,并对其在晨兴公司的应用模式作了初步探讨。针对目前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运用6σ质量管理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意见,以期达到满足顾客要求,降低运营成本,增加公司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崔宝金 《山东冶金》2004,26(5):66-68
6σ管理法是通过减少波动,不断创新,使质量缺陷达到或逼近3.4×10-6的质量水平,以实现顾客满意和组织最大收益的系统科学。应用6σ管理法的主要原则有:以顾客为尊;领导作用;基于事实的决策;对过程的关注、管理和提高;主动管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对成功的渴望与对失败的容忍。应用中要注意结合实际充分理解其精髓,并系统科学地导入,才能发挥6σ管理法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20MnSiⅡ级钢筋条件屈服σt0.43的测量过程及测定结果,通过对不同万分,不同规格的Ⅱ级钢筋进行测量。对同一支试样进行了σt0.43和下屈服点σSI的测量,结果表明σSI≤σt0.43在生产检验中用σSI代替σt0.43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喷射成形和锻造工艺制备了Al-8.5Fe-1.3V-1.7Si合金.通过金相、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实验,对锻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闷车+包套锻造”工艺对喷射成形Al-8.5Fe-1.3V-1.7Si合金坯件的致密化效果好于用自由锻造和包套锻造致密化的合金,采用该工艺可以制备出组织和性能优良的耐热铝合金材料。“闷车+包套锻造”锻件在室温下的抗拉强度(σb)达到407MPa,屈服强度(σ0.2)达到344MPa,延伸率(δ5)为7.6%;在315℃,锻件的σb,σ0.2,σ5分别为222,216MPa,7.2%。  相似文献   

9.
李昌高 《特钢技术》2013,(1):53-55,63
浅论了6σ质量管理系统的发展、6σ的主要内容、6σ在当前全球各大企业的应用效果及6σ质量管理系统建设的重点方向。通过上述论述,并结合长钢当前现状、发展趋势及我国目前在6σ质量管理方面的状况,来论述了企业需要在质量方面作出重点倾向的必要性,并以一个长期的质量改进思路提出对长钢质量改进的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0.
6σ理论在莱钢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应用,使其理论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以满足企业的精细化生产要求,作者站在质检基层的角度,分析了6σ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亓四华 《冶金管理》2003,(11):39-41
一、什么是6σ管理σ在数理统计上作为测量的统计单元反映产品或服务波动性的一种度量,统计学上称之为标准偏差。标准偏差是用来表示任意一组数据或过程与标准之间的差异程度的指标。在质量管理中,σ用于表达缺陷或失败的可能程度,即反映企业的质量水平。自1924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质量控制理论以来,通常把质量控制的规格界限设定在±3σ(三倍标准差),称之为3σ管理。在理想状态下,3σ管理的质量控制水平可达到一百万个产品中的废品数为2700个,合格率最高为99.73%。这看起来是一个很高的质量水平了,但在许多情况下是很不够的。例如…  相似文献   

12.
六西格玛(6σ)管理是一种系统的、以数据为基础的流程改善方法,目的是基本消除来自产品、流程和服务的缺陷,是实现精准管理和追求卓越绩效的阶梯。供应链是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建立以六西格玛(6σ)管理为框架的过程精准管理体系,以数据和事实为驱动,  相似文献   

13.
7NO1铝合金高速反向挤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波  钟毅  起华荣  张家涛 《云南冶金》2006,35(4):50-52,83
对中强焊接结构材料7NO1铝合金进行了高速反向挤压实验,研究了挤压方式、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对合金成型过程以及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反向挤压,控制合理的挤压温度,可以使挤压速度提高到27.6m/min,此时制品仍不出现周期性裂纹。试样通过后续热处理工艺,组织中析出了弥散的峨强化相。其机械性能达到σb=516.7MPa,σ0.2=450.8MPa,δ=10.6%。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试样进行低倍试验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对AT25—6铁索体奥氏体双相钢产生脆裂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讨论。通过试验分析表明,铁素体基体上分布有较多的σ相是造成本次AT25—6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产生脆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苏学虎 《特殊钢》2023,(6):31-38
利用Thermo-Calc(TC)热力学计算软件以及专业的TCNI10镍基数据库,针对铸造镍基合金CW12MW与CW6MC平衡凝固与冷却过程的相变路径以及两种材质的主要合金元素,对各自平衡体系的垂直截面相图的影响分别展开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铸造镍基合金CW12MW平衡凝固及冷却过程的相变路径依次为:L→L+γ→L+γ+M6C→γ+M6C→γ+M6C+σ→γ+M6C+σ+M23C6→γ+M6C+σ+M23C6+μ→γ+σ+M23C6+μ,其平衡转变过程中析出主要的金属间相为σ相与μ相,最大相摩尔分数分别为0.27与0.003 7,Cr、Mo及W元素主要促进σ及μ相的形成与稳定;铸造镍基合金CW6MC平衡凝固及冷却过程的相变路径依次为:L→L+γ→L+γ+γ′-Ni3(Al,Ti)→γ+γ′-Ni3(Al...  相似文献   

16.
张正祥 《炼钢》2003,19(2):51-54
通过跟踪船用不等边角钢的冶炼轧制过程 ,对其成分与性能进行取样分析 ,研究得出不等边角钢的强度 (σb、σs)与碳当量的回归方程 ,即σb=2 3 9.46+ 6.92C当 ,σs=174.83 + 3 .78C当 ,C当 =[C + 1/ 6(Si+Mn) ]× 10 4 。根据研究结果指导生产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拉伸试验速率控制出发,对影响20MnSi带肋钢筋σ、σb波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试样材质不均匀和拉伸速率控制是σs波动的主要原因,讨论了实际生产中数据复现性不好的其它原因,为解决质量异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HRB400盘条进行矫直和不矫直两种状态下的拉伸试验,通过性能数据和曲线分析,比较了σp0.2 与σs之间的差距,并对具体的试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热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变形条件及微合金元素Nb(0.018%~0.056%)、V(0.01%-0.02%)、Ti(0.01%-0.02%)对0.06%-0.08%C实验钢的热变形行为的影响。在Sellas-Tartat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动态回复模型σ(e)=σ0 (σp—σ0)[1-exp(-3.23ε/εs)]^0.5,式中:σp-峰值应力,σ0-初始应力,ε-变形应变,σs-加工硬化与回复进入稳态的临界应变;动态再结晶模型σ=σ(e)-(σp-σss){1-exp[-2.363(ε-εc)εc^0.3425)^2]},式中:σss-动态再结晶进入稳态时的应力,εc-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利用该模型对0.07%C-0.018%Nb实验钢工业轧制时轧制压力进行了预测,其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Thermo-Calc及JMatPro软件,对GH105合金在600~1 600℃的相图进行计算,并对C,Cr,Co,Mo,Zr,Ti,Al以及微量B对GH105合金主要析出相MC,M_(23)C_6,M3B2,μ,σ和γ′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C的增加提高了M_(23)C_6和MC相的析出量和M_(23)C_6相的析出温度,降低了σ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同时μ相的析出温度明显下降;Cr的增加显著提高了σ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Co的增加提高了μ相和σ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降低了M_(23)C_6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Mo的增加显著提高了μ相和σ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Zr的增加提高了σ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提高了MC相的析出量,降低了M_(23)C_6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B的增加显著提高了M3B2相的析出量;Al,Ti和m(Al)∶m(Ti)的增加,提高了γ′相的析出量,其中Al和m(Al)∶m(Ti)相的增加还提高了γ′相的析出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