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建立方法各式各样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文章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临床角度出发,就目前PMOP模型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和模型动物与临床吻合度进行对比,结合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思路,从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PMOP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基于辨证施治理论防治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明确的临床疗效,但其治疗机制尚未得到明确阐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药防治该病相关机制的重要桥梁。文章通过对目前基于病证结合模式下的骨质疏松症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存在问题进行总结、评述,认为学者们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交叉助力模型构建,深入研究病与证之间的联系,充分结合宏观症状与微观指标,更好地阐释中医证型现代化理论,总结病证结合模型规范化、标准化构建思路与评价体系,使病证结合模型成为研究中医药防治该病机制理想载体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动物实验是现代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建立正确的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药研究发展不可或缺的实验基础。只有以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的模式制备动物实验模型,才能使中医药科学研究更加具有严谨性和可靠性。近年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其造模方法较多,评价指标也不断更新。本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评价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两方面来对该类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意义、模型构建模式等环节及模型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同时指出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D动物实验研究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而TD模型的构建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关键。目前T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样,但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的模型评价方法。近年来提出的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注重与临床相结合,为TD动物模型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笔者采用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现有T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机制、优缺点及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显示目前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种类较多,但尚无一种模型可同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具有高吻合度,IDPN+隔日断食+慢性束缚+游泳复合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一般,多数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缺乏中医证候表现。TD动物模型评价面临着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的现状,加之TD病证结合模型研究匮乏、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无法满足TD模型研究客观化、标准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对该疾病的研究。因此,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基于抽动障碍中西医临床诊疗特点建立起TD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对TD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总结中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探讨中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规范的制备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01年-2011年相关文献,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剔除重复及不规范的文献。通过阅读发现记载中风疾病动物模型有100多篇;记载证候动物模型的有57篇文献;而记载中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文献有15篇,其中以气虚血瘀型模型为多。文章就中风各证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现状进行综述、评价与思考,为中风各证型的动物模型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是探求中医药对慢性肾衰竭疗效及作用机制的实验基础。从慢性肾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思路、研究现状及评价机制三方面进行阐述,对病证独立、复制性差、评价方式缺乏客观化等多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同时,从自发性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培育、代谢组学等方面提出构建更准确、重复性更高、可靠性更好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解决方案,为慢性肾衰竭中医基础研究提供更多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前,"病证结合"理论已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中被广泛运用,基于该理论,采用复合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宏观表征上要求突出"病"与"证"两者的特点,同时结合微观生物学指标及以方测证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但该病证结合模型在建立与评价过程中凸显的病证关联性不强、模型多重性、评价标准局限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进一步改进该模型建立及评价体系,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病证结合模型研究方面,大多数建立的是一病一证的病证结合模型,即围绕一种现代医学疾病,在制作的现代医学疾病模型的基础上,渗透中医干预因素后制作一个证的动物模型。文章就冠心病心肌缺血已构建的痰瘀互结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整理阐述。病证动物模型能够弥补中医临床辨证客观化指标不足的缺点,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以加速实现中医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首要因素,而颈椎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塑造是实现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环节。就有关颈椎病的病与证、疾病模型、证候模型及病证结合模型的研制(包括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等相关内容加以论述;从病证同塑、病证复合、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等角度探讨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6):170-175
目的:基于硬皮病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分析现有硬皮病动物模型并为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与硬皮病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及报道,整理总结硬皮病中西医临床病证表现及诊断标准,并根据中西医临床各项诊断指标,制定相应评价标准。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核心指标每符合一项赋值为10%,相关指标每符合一项赋值为4%;与中医临床的主证每符合一项赋值为15%,次证每符合一项为10%,对现有硬皮病动物模型的临床症状吻合度进行评价分析,并且初步提出硬皮病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指标。结果:发现现有硬皮病动物模型与临床吻合度较高模型有博来霉素诱导型、UCD200小鸡模型;一般吻合度模型有ROS诱导模型、转基因型模型;低吻合度有V型胶原重塑模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和Tsk-1/2鼠模型。结论:现有模型不能完全反应硬皮病疾病全过程状态,且其多是病理性模型,缺乏对中医证候的体现。故建立与临床吻合度较高的硬皮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完善,望对硬皮病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现代应用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亚刚  李艳  崔琳琳  苗明三 《中草药》2019,50(16):3971-3978
中医药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病证结合模型成为当前中医药动物模型发展的趋势。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中医药动物模型制备尚存在:所选动物与疾病人群体质不符,部分疾病缺乏证候体现,疾病与证候关联性不强,缺乏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体系等问题。模型应用存在:忽视模型的周期性;忽视环境对动物模型的影响的问题;单以正常动物进行中医药毒理研究不符中医药本质。从6方面提出:与发病人群相符体质的动物造模;扩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使用范围;运用中医药理论"五运六气""子午流注""七情""六淫"气候箱,并以"四诊信息"合参解决病证关联性不强问题;采用"证候"指标+"病"指标,从四诊信息、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完善模型评价标准;在模型应用中重视模型周期性,尤其重视环境对动物模型"证候"形成的影响;毒理研究中考虑增设模型动物组,以调整中药应用剂量,提升中药药效。通过以上问题的改善,以期为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完善及正确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病证结合模式评价中药临床前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药研究角度分析了运用病证结合模式进行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以及实施该评价模式的载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介绍了常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思路并进行了评价;认为通过积极的探索研究,逐步完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将其运用于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湿热证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中医药治疗湿热证UC具有疗效优势,而中医病证结合模型是连接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桥梁和纽带。文章整理、归纳了近年来UC湿热证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并提出随着UC机制的不断阐明和UC湿热证生物学基础的不断探索,动物模型的评价也应贴合临床发现进行相应优化。今后应构建临床拟合度更高的病证结合模型,建立精准的客观化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助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科学地阐释中医证候内涵及中医药机理。  相似文献   

15.
动物模型是医学实验假说和临床研究的实验基础,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结合西医疾病特征和中医证候因素而制备的动物模型,符合临床实践并有利于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目前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根据病种、证候、造模原理分为多种类型,但存在研究病种和证候集中、造模因素叠加且逻辑关系证据不足、模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应基于优势病种广泛开展、把握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构建证候模型体系、完善诊断依据、验证模型、规范模型制作标准等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思路,为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优势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6,(7)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医药领域中正在积极探索的研究模式之一,也是构建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是"以人为本"的诊疗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表现形式。将此理论其用于流感动物模型建立能更好地服务临床。本文分析流感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并结合流感的病因病机等对流感动物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提出自己思考,为建立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具有代表性的流感病证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然流产发病率逐年递增,其病因繁杂,治疗手段有限,对社会稳定性危害严重。“病-证-治”结合研究模式能显著指导中医安胎临床疗效的提高,但一直缺乏关键且公认的诊治评价标记物,待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拟通过收集现有“病-证-治”结合自然流产动物模型,移植完善模型赋值评价指标,评判自然流产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程度,比较不同自然流产动物模型之构建方式、选择对象及评价指标等的优劣;此外,探索中医药实验研究前沿趋势,针对自然流产中医动物模型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研究现状及相关瓶颈,提出单细胞多模态组学研究思路突破自然流产“病-证-治”的相关评价缺陷,从单个细胞水平分析母胎界面组织中各种细胞类型、细胞亚群、时空轨迹及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等因素。为病-证模型、藏象生物学、新型靶向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精准指导及模型动物平台支撑,对建立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的病证结合自然流产动物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有利于中医妇科生殖领域动物模型研究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为提纲,分别从模型含义、研究意义、造模原则、造模方法等方面阐释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作者认为模型的制备方法和证候属性评价是现阶段研究遇到的两个主要难题,提出建立以临床辨证标准和基础大样本、可重复研究结果相结合为基础的糖尿病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体系,可能是解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瓶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改变以及饮食的多样化,牙周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牙周炎应当重点防治。为了进一步研究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发和筛选,该文通过整理现有牙周炎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机制及模型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拟定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并对动物模型的中西医吻合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灌注凝胶模型中西医吻合度较高,其操作简便、周期短,通过结合中西医致病因素,得到中医肾虚及肾虚胃热模型,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临床病证的特点从而模拟人自然牙周炎的发病过程。其次结扎线模型为最常用且具有较高西医吻合度的牙周炎动物模型,其模型成熟、重复性高、成功率高,在各种牙周病研究中广泛使用,但其并未涉及中医致病因素。目前牙周炎动物模型以西医疾病模型为主,病证结合模型少见,难以突出中医病特点的要求,只有符合中医病证特点与临床病证特征基本一致的牙周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才是研究中医病证本质的有效工具和研发创新中药的有效手段,因此构建准确、规范的牙周炎中西医临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仍是未来研究牙周炎发病机制的重点,该文拟为发现、筛选和评价治疗牙周炎药物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