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兴泰 《中国酒》2006,(12):54-55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五花八门的招商在帮助企业成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发展的混乱。极大地伤害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和消费者的利益,成为了酒类行业不可忽视的污点。如何认识招商,正确看待白酒行业招商难的问题?相信中国白酒第一职业经理人王兴泰先生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2.
《中国酒》2009,(8):28-28
既然是国家挽回白酒企业以前漏掉的税收.和涨价有什么关系?企业不能占不了国家的便宜,再通过提价来占消费者的便宜。就像一面镜子,在消费税新规面前,白酒企业开始花样百出。  相似文献   

3.
刘贵洪 《新食品》2011,(22):119-119
近日,新疆一知名白酒企业为推广新品,打出了“揭盖有奖、再来~瓶”的口号,并称“10万瓶大派送”,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实际上,“再来一瓶”的营销策略并非新鲜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啤酒企业就推出过“开盖有奖”的活动。市场反响良好。2009年左右,不少饮料巨头也开始大规模复制这一营销模式,并屡试不爽。那么,对于白酒这一品类,这一招是否也行之有效呢?记者邀请到几位经销商来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潘文富 《中国酒》2006,(4):30-31
在国内白酒界有句话,说是一年喝倒一个牌子,意指当前市场竞争之激烈,消费者之难伺候,白酒生意之难做,笔者倒是认为,这牌子不是被消费者喝倒了,而是生产厂家自己给弄砸的,其实,与啤酒行业相比,国内的白酒行业还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营销方式落后、传播落后、市场整合手段落后、企业内部管理手段落后、国际化视野  相似文献   

5.
唐江华 《中国酒》2007,(10):20-23
名酒的整体回归和复苏是行业近两年最为显著的一个趋势,在以茅台、五粮液、泸洲老窖等老牌名酒的带领下,白酒行业的利税和股市表现屡创新高,尤其是茅台和五粮液带动下的白酒涨价,不但没有让行业就此缓滞发展的步伐,反而让消费者像着迷一样深深地恋上了它。 名酒怎么了?消费者怎么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邹周 《新食品》2007,(16):24-25
竞争残酷的商业环境和纸醉金迷的生活形成了广东大部分城市中高端人群的浮世绘。2000年前后曾经因为水井坊在广东的首战告捷,广东成为众多白酒企业的福地。不过,时隔几年广东不再是所有白酒企业的福地,相反某些中高价位的白酒正在踯躅不前,甚至节节败退。造成这一颠覆性变化的是自身问题引起的内忧,和以轩尼诗为代表的新生活主宰者带来的外患。  相似文献   

7.
水云龙 《中国酒》2007,(10):16-19
云龙是中国酒业一个神秘的人物,在白酒行业以见解独到,别具一格而著称,被称为“酒业第一笔”。在白酒行业形成了独立的风格,开创了白酒行业市场预测分析的先河。因为分析预测性文章《贵府挖坑坑埋谁》、《赤水河水难养鳄》、《魔仙难辩金剑南》等预测文章后来均被一一印证,被称为“酒界巫师”。中国酒企业策划中心主任,中国酒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实力派营销策划专家,中国白酒市场著名预测分析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吴冕  吴为 《新食品》2005,(7):9-13
本文系“中国白酒未来五年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各位嘉宾的发言,同时也是本刊“中国白酒未来五年”系列报道之一我们将从白酒行业、企业的各个层面出发,探寻中国白酒未来五年的发展之路,并希望借此引发业内人士的共同关注和讨论,欢迎赐稿或接受专访。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中国证券报》一篇分析白酒行业发展的文章指出,从2005年白酒消费再次进入提升周期,经过三年人均消费量的加速上升,尤其是2007年24%的增速,白酒行业已经达到了此轮景气周期的顶点,预计未来人均消费提升空间很小。  相似文献   

10.
《新食品》2007,(4):32-32
从1987年国家有关部门对白酒提出了“四个转变”之后,白酒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无论是最初的“广告酒”热,还是白酒星级酒的流行,以及有人立志要发展做大“现代白酒”,这些争论与炒作其实都是为传统而寂寞的白酒增加一些卖点和谈资而已。  相似文献   

11.
多位行业分析人士日前分析称,高端白酒“黄金十年”的高红利时代今年或将结束。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被誉为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2011年达3700亿元。  相似文献   

12.
张华柏 《中国酒》2007,(12):16-21
2008,一个神奇的数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2008,中国经济将进入顶峰期。 2008,不知道有多少人汇聚京城。 2008,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次举起酒杯。 2008,消费者的奥运情结不断推动着销量的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酒》2004,(2):29-33
有时候市场机会更象一个红尘女子,充满了无穷无尽的诱惑,把握不准,往往会掏光了你的钱.将你无情的抛弃掉。“围在城里的想出去——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慎之又慎的。这就可套用一名哲学语言:具体问题就具体分析。无论是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都有看企业整体实力而定。其前提,就是白酒行业要有一个法则:先做强,后做大,先专业,后多元。  相似文献   

14.
吴晓玲 《中国酒》2000,(5):46-47
前不久,国内多家媒体以“大揭秘”的方式向公众宣布“我国市场上的白酒70%是酒精勾兑的(业内称为新工艺白酒),而不是传统方法酿制的酒”。“长期以来,生产企业不但未向消费者说明事实真相,而且在广告中以名优酒自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新工艺白酒的生产成本极低,与市场卖价相差十几倍,构成了价格欺诈”。关于上述报道,本文首先谈谈对相关问题的一些看法,然后分析新工艺白酒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改变目前市场的被动局面,加快发展步伐。一、白酒生产企业是否违法当媒体上报道了新工艺白酒是用酒  相似文献   

15.
段文斌 《中国酒》2003,(2):29-29
复杂的白酒市场、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使白酒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企业会不断遇到法律陷阱和风险陷阱。  相似文献   

16.
娄向鹏 《新食品》2010,(24):118-120
忘掉酒鬼、酒徒吧,年轻人才是未来的消费主力;忘掉历史、酒精和度数吧,白酒就是一种饮料;忘掉历史与传承吧,打造白酒新一代的选择。中国白酒如何走向未来?就是与时俱进!也许这些观点有些过激,却是白酒行业必须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波  傅子宴 《新食品》2010,(4):40-41
钟杰作为国内积极倡导白酒品鉴的专家之一,在他的眼中,中国白酒是“一杯一乾坤”,其香味层次的丰富性、风格的多样性以及酿造的复杂性,完全够得上“让舌头带你去旅行”。白酒品鉴应该是一个有计划分步骤的“全民运动”,老一辈专家为中国白酒定住了根,而作为新一代的中青年专家则在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推行、推进、推广白酒品鉴工作,最终帮助中国消费者建立起一定白酒品鉴意识,了解白酒的品鉴知识。从这个层面来讲,中国白酒行业需要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百家讲坛”。  相似文献   

18.
黄守川 《中国酒》2003,(2):28-29
2003年春季糖酒会开幕在即,但2002年秋季糖酒会的点点滴滴还在我们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包括在糖酒会上热火朝天的“明星酒”。对于这个在白酒行业兴风作浪的特殊群体,社会各界的看法不一,但是它们的炒作手法却令白酒界不得不刮目相看。2003年春季糖酒会,也许它们还会变本加厉地炒作。明星做酒到底成败几何?“明星酒”对白酒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相似文献   

19.
杨志琴 《中国酒》1999,(4):44-45
1998年对中国白酒界来说无疑是忙乱中透着“清闲”、艰难中尚有转机、无奈与希望并存、迷惘孕育出觉醒的一年。产销量下降名白酒价跌 1997年17大名酒厂的总销量达到56.6万吨,总计实现税利49.4亿元,占全国白酒税利的1/3,然而进入1998年,名优白酒上半年的产销量竟然仅接近1997年同比的40%左右。即使是川酒也远非人们所普遍认为的那样乐观。在鲁酒、皖酒产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川酒本应大有可为,但仅从“6朵金花”去年1-9月份的报表看,与  相似文献   

20.
当白酒专家为“传统工艺”与“新工艺”争得面红耳赤,当市场人士为白滔市场的混乱局面大声疾呼,当国家再次颁布白酒调税的政令……成长空间日益狭窄的白酒企业却在筹划着一个全新的命题: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