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软实时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线游戏、股票交易、传感器网络数据处理等.在这类应用中,通常有多个服务节点来响应外界大量的软实时请求.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及防止系统超载,这些节点的CPU需要满足一定的使用率限制.为此,首先提出了异构集群系统中基于负载平衡的CPU使用率动态模型,其次在算法设计上将反馈控制理论引入其中并提出了针对异构实时集群系统的基于反馈的使用率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在引入负载平衡机制的异构实时集群系统中运行良好,系统节点间负载均衡并且各节点的CPU使用率能稳定地运行在限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多种资源的负载平衡算法的设计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是集群系统的关键问题,负载平衡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使用率和向量负载指数的、采用进程迁移机制的负载平衡算法,并通过踪迹驱动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级资源池的负载平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给出了一种基于多级资源池的负载平衡算法,采用主控节点集中分配和后台节点自治调节相结合的策略。并针对多级网络结构的集群系统的优势提出了集群系统中局部优先负载平衡的策略来降低进程迁移的代价,有效地提高了并行作业的响应时间,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针对资源异构集群系统中的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问题,构建了一个异构集群系统资源共享与负载平衡框架HRSLBF。在该框架中,所有调度都是从全局资源共享、协调使用的角度进行的。因此,它能从根本上实现系统的平衡使用,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HRSLBF框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资源的负载平衡算法LBMR。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有三点:第一,基于合理选择和定义的资源负载向量,综合考虑进程迁移以对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资源利用率的影响,通过向量  相似文献   

5.
一种实时集群计算机系统动态负载平衡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负载平衡是集群计算机并行计算的核心问题。该文在研究了多种非实时并行系统负载平衡算法后,根据实时集群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任务分配表的负载平衡算法,并对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实时集群中一种基于任务分配表的动态负载平衡算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动态负载平衡问题是影响实时集群性能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实时集群负载平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分配表的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并对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具体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算法在某指控实时集群系统中的应用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MPI并行程序设计的负载平衡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PI是目前集群系统中最重要的并行编程工具,它采用消息传递的方式实现并行程序间通信。在MPI并行程序设计中实现负载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运行时间,提高MPI并行程序的性能。负载平衡又可分为静态负载平衡和动态负载平衡,对于静态负载平衡,提出了一种分配任务的算法,可有效地按照节点的计算能力,在节点间分配任务;对于动态负载平衡,提出了一种在MPI并行程序中实现的方法,可有效地根据节点的负载情况,在节点间迁移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实现技术的日益成熟,对于仿真的效率和精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规模的分布式仿真中,负载平衡成为影响仿真效率和正确性的关键问题,然而HLA本身并未提供负载平衡机制.在对负载平衡问题和HLA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HLA中实现了负载平衡机制,使用计算机性能的评价参数CPU占有率和内存使用率作为评估标准,以确定进行负载迁移的对象.最后通过实验证明,该机制能有效地平衡仿真系统中各节点之间的负载,从而验证了该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图形绘制集群采用前向着色,存在光照着色功能有限、计算负载难以预测等缺陷。为此,提出基于延期着色的sort-first绘制集群架构,该系统可以实时绘制具有复杂光照效果的多边形场景,并可利用延期着色的负载可预测特性,实现绘制节点间的负载平衡。同时,提出了基于Equalizer改造现有图形绘制引擎,构造基于延期着色的sort-first绘制集群的方法。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在静态负载平衡策略下实现高性能的实时图形绘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网格系统中的负载不平衡和负载迁移问题,提出利用AB角的方法来进行快速的负载迁移以实现负载平衡。分析了网格系统中的负载平衡问题,讨论了收集节点信息的和判断节点的状态的方法,并根据节点的状态设计了能够为它确定B节点的算法,以及系统中如何使用AB角理论对负载进行快速迁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考虑到了网格资源的异构性和任务对资源类型需求的不同,从而缩短了任务的执行时间和获得了更高的迁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