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具有广大人口的我国农村社会,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之所在.本文拟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围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和措施展开论述,旨在从信息化的角度找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选择和长远大计.但生态环境恶化;科技能力低弱,生产方式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农村市场体系建立不完善;农业资源立法不健全及管理脱节等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主要是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管理,加快科技兴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制定和完善农业保护政策,建立良好的农村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目前我们兵团经济还是农业经济,经济发展水平与内地和小康目标还有十分大的差距,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部贫困地区要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关于农业合作社的论述,全面分析了农业合作社的类型、意义,特别是重点论述了农业合作社的初级形式,对于我们理解我党的农村政策,坚定信心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顺利进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根本.首先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外经济形势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其次,从8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在新阶段,农业科研必须在优质、专用、名特优品种,农产品加工、保鲜,高产高效配套综合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农科教有机结合的体制等各方面有所创新,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  相似文献   

8.
建设天津农业数据库为农业生产现代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嘉放 《天津科技》2002,29(4):38-39
论述了农业信息技术对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的必要性以及农业数据库在农业信息技术中的基础作用,介绍了国内外农业数据库开发建设状况,提出了天津市农业数据库开发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民增收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从建立农民参政渠道、调整农业结构、加速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彩霞 《甘肃科技》2007,23(10):240-242
水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目前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农业是武威市的主要产业,要把节水作为流域治理的根本措施来抓,必须构建适合武威市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保障机制,切实把好农艺节水关。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对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旱作物农业取得的主要进展:长期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梯田建设,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梯田建设标准不断提高,越来越方便于机械化大片农田生产;以合理施肥与多种耕作措施相结合的集成技术体系提高了土地生产力。进入21世纪以来,以沟垄地膜覆盖为主体的作物栽培与耕作体系获得大面积推广。在半干旱及其偏旱地区,相较于过去的作物系统,土地生产力几乎成倍增加。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在地膜覆盖栽培下,产量增幅远大于其他作物,为粮草畜经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旱作农业生态化主要内容和目标:面对新时期黄土高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创新旱作农业生态化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推进优质特色旱作农业发展,探索生态重建由被动向主动的方式转变,实现区域生态优良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在体系和模式上与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有着较大的差距,已很难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求.从农业科技推广内涵入手,客观分析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特征以及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对发展基于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及其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进行了总结,在借鉴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业风险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风险及其特点人手,深入分析了农业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线和市场风险及其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了诸如加快高新技术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以及加快农业保险体系建设等措施以尽快建立农业风险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第一、二、三次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互促进关系,及面临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第四次农业科技革命)建设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的必要性。并指出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构建地方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暨构建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目标,坚持的原则和新体系的构成,建设山东省农业科技知识及技术创新中心、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基层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机构、技术中介机构、农民农户及其他农业生产单位功能的确定。并对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体系系统的多元化、体系系统的竞争性、体系系统的主导性、体系系统的层次性、体系系统的开放性、体系系统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5.
论重庆农业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必须以农业创新为突破口,以农业创新为增长点。实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资源创新、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6.
冯道 《今日科技》1999,(12):1-2
在我国改革开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和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江泽民总书记在江浙沪农村考察时提出的“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决策,为我们指明了实现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正确方向,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浙江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率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实践证明,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仍在“三农”。“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这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总结,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8.
动植物品种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特殊、最有生命力、最不可缺少和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决定农业动植物产量与质量的内在因素,是先进技术得以发挥的载体.选育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系)是安徽省农业应对市场竞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快良种优质化,不但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是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因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面对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农业自然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和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存在诸多不适应市场的因素等问题,必须通过提高整个国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展科教兴农、完善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机制等措施,方能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分析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概念、内涵特征及目标体系 ,应用三角系统模型 ,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目标的基础组分及其运作发展机理进行了探讨 ,为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