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概念,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对其内涵的理解,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议公园城市建设工作重点在8个主要方面:构建生态网络体系、绿地系统扩容提质、建立完善公园体系、构建城市绿荫网络、开展城市双修、推进文化传承、提升公园综合功能和创新公园管理模式。同时,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举措提出公园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建议,以期对各地领会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理解公园城市内涵、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有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公园风景园林可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生态功能,同时也具有保健、游览、娱乐、美学、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潜力。公园风景园林的发展规划应本着"以文化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符合城市文化底蕴、人民休闲需求、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不断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发展规划合理、美观、安全、休闲和富有底蕴的公园风景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公园建设中,文化缺失的问题比比皆是。如何在城市公园建设中挖掘公园自身独特的历史渊源,增加公园景观的文化内涵,从而使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和发展,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天水 《城建档案》2013,(10):19-23
档案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历史的真实记录与见证,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财富和社会资源,传承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特征。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作为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和灵魂。保持城市一定限度的原有风貌,保护城市文化遗产。体现其历史文化与价值,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记录城市的历史文化,挖掘、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部门的社会职能。文章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综合保护工程为例。就城市规划视角下,如何对西溪湿地文化遗存进行挖掘、保护与利用,再现历史文明,作一些档案文化展示。  相似文献   

5.
陈玲 《福建建材》2013,(7):35-37
自然景观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景观是城市的灵魂。公园设计如何挖掘、如何表达、如何传承地域文化,是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文章以福庐山公园为例,阐述了地域文化的挖掘、表达及相关设计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化公园是城市文明的象征,融合了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可使人们生活环境更舒适,也能保存及传承城市文化。以山西省孝义市马烽公园概念设计方案为例,遵循绿色生态海绵建设、馆园交融、半城半园、文脉传承等景观设计手法,形成"一心一湖一环、两轴三廊多点"总体布局。同时将孝义历史名人马烽及其代表的山药蛋派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构建具有孝义文化认同感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休憩、游乐、交往的场所,同时也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媒介。城市公园的建设对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嘉庚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并结合使用者的空间体验感知,对嘉庚公园的景观空间布局以及景观叙事设计进行探究。针对嘉庚公园景观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善建议,为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南苑是中国古代皇家苑囿的活化石,其历经自辽至清近千年的建设过程,文化笃厚绵长、隽永深刻,但在八国联军与日军侵华期间惨遭破坏,时至今日南苑几近湮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如何传承南苑文化是公园规划建设的主要难点之一。公园在秉持尊重传统、吐故纳新原则的基础上,继承南苑的传统文化,融汇时代的先进文化,阐述公园在风貌、功能、意境三方面的文化传承策略,希望为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文化传承工作做出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陈长宏 《中州建设》2013,(23):39-4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承担着生态环保、休闲游憩、景观营造、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许昌市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两高两好”的发展目标,即“经济发展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质量、生态环境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公园绿地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评价内容,加强公园绿地建设,绿化美化靓化城市,打造宜居和谐的优美城市环境是全市人民的期待,更是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打造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的成因,从顺应自然环境、传承和创新地域文化、技术材料等方面,提出了塑造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的方法,有利于实现城市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铎  王诗鸿 《中国园林》2004,20(12):10-13
英国是最早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国家.经过200余年的经营,把整个国土变成了一个大园林,园在城中,城在园中.通过论述英国的城市公园、家居花园、大地园林和古典园林等的简况,使读者仿佛在阅读一本图文并茂的园林著作.  相似文献   

12.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中国大地上的“城市美化”更确切地说是“城市化妆”运动,风起云涌,城市“广场”之风,“景观大道”之风,席卷大江南北,这种城市“化妆”所带来的问题,已使有识之士为之忧心忡忡,考察一下国际城市设计和建设史,就会发现,西方国家早在100年前就已经历过同样的城市化过程和同样的“城市美化”运动,而留下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百年建筑》2007,(7):116-119
土尔库体育公园是市中心一处独特的休闲场所。观众主看台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具有地域文化价值的位置.也是这个美丽公园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设计是1981年举办的建筑设计公开赛的获奖作品,主体施工完成于1989年。  相似文献   

15.
何泉 《安徽建筑》2009,16(5):28-30,33
产业园区是目前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主导力量之一,其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山市既是风景优美的山水型城市,也是生态脆弱的敏感区,因此其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注定有很多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文章分析了黄山市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过程,指出了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业园区如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了4点建议:建立产业园区科学选址方法;强化产业空间聚集,规划建设产业新城;建立城市环状组团结构的快速交通体系;打造山水文化,传承徽派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立足于讨论拉维莱特公园作为欧洲近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的独特的设计理论,其看似合理的“游戏规则”却经历了非理性的生成过程。这个具有创新的景观公园设计,解决了必要的城市结构的问题,探索出城市与建筑的重叠研究方法。作为一个大型城市公园,拉维莱特公园更多地适应新的城市活动,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新的血液,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榆林八景对当代山水城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永 《山西建筑》2007,33(34):342-343
阐述了"八景"的由来,以古城榆林"八景"为例,说明了古城榆林的山水格局,指出当代中国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应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吸取传统经验,创造出与自然和谐,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山水城市,以使城市在"环境"和"意境"两个层面上创造出完美的城市空间意象,使城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以孝感市槐荫公园、董永公园、后湖公园为例,从公园绿地率、空间结构、功能形式、园路及水体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孝感市公园绿地的特色和特征,为创建环境优美、体现城市特色的公园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施水清  许浩 《山西建筑》2010,36(22):28-29
通过对中西文化中的桃源和乌托邦原型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者在各自的城市和社会实践中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吸收更新是当代学者需要研究的问题,认为桃源理念应赋予新的内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美好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Haikou is a coastal tourist city in Hainan Province of South China with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s. During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the past decades, the role of natural rivers as city’s wat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long-time neglected, resulting in a sharp deterior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resilience and security. Fengxiang Park, sitting at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Meishe River, is a key ecological node in the watershed, which however had suffered from severe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is demonstrative project, the site was envisioned as an urban park which mitigates urban flooding and water pollution and provides citizens a quality waterfront with pleasant, slow living environment through a substantial ecosystem improvement with means of Design Ecology. Techniques of green sponge construction and the reinforced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deployed in the park have effectively slowed down the flow of water and nutrients, restored habitats for fauna and flora, and increased biodiversity; the introduction of a diversity of slow traffic system has brought vitality to the city by encouraging green traffic modes among citizens and tourists, creating a new tourism, recreational, and cultural destination for the city. More importantly, in view of increasingly severe issues such as water pollution and shortage around the globe, this project shows an obviou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other practices in urban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flooding control, and the creation of public spaces to provide social and cultural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