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强迫症患者实施行为矫治与心理干预治疗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40例强迫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20例与干预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疾病常规药物及认知干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行为矫治与心理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Y-BOCS评分结果及日常生活质量评价,总结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Y-BOC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时评分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态变化、家庭关系、社会融入度及正常工作及学习等指标评分均较低,干预组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主诉满意度为65%,干预组为90%,干预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强迫症患者提供行为矫治与心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干预后Y-BOCS评分改善较好,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患者主诉对于临床服务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治疗后乳腺癌患者回归社会前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2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乳腺癌手术治疗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以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作为衡量标准,对两组进行分别评分。结果 1两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3研究组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回归社会前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前后治疗依从率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后患者控制饮食、坚持用药、适当运动和定期复查等行为依从率均高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SAS与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较为显著,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或抑郁心理,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128-130
目的研究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精神科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与个性组,各为25例患者,对一般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干预,对后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采用(HADS)焦虑分量表观察其不良心理情绪评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干预后,一般组患者社会归属感、家庭融入、疾病认知、治疗配合及人生观等指标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治疗期间全程贯穿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个性化护理,患者经一段时间干预治疗后,其心理不良情绪改善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所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病例,共66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肌梗死护理干预(简单健康宣教、嘱咐患者充分休息、根据病情改善适当活动、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14 d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所选用的评定量表分别为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与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利于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依从和一般依从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的QOL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前的QOL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QOL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QOL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此类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6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在护理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P<0.05);生存质量评分在护理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改善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3d、7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3d及7d的HAMD评分、SDS评分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缓解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有积极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52例心绞痛患者均接受系统化的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心绞痛发作、焦虑(SAS)和抑郁(SDS)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护理前(P<0.05),QOL评分、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情绪均有积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怡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287-28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60例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前心理状态分析,进而制定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于实施护理干预后应用SDS和SA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宫颈癌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在护理干预后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情绪障碍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情绪障碍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于2006年1月~2007年1月期间对在我院住院的32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情绪状况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胃癌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一般状况良好,32例患者中有28例(87.50%)病情得到控制,无病例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对胃癌患者进护理干预,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情绪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改善双向障碍患者冲动行为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予以治疗的双向精神障碍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平均各43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于此,予以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外显冲动行为评分(MOAS)。结果通过BRM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患者接受治疗3、5、7、9周后,观察组MO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双向障碍患者临床治疗期间,予以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冲动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与治疗处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舒适环境管理、适当运动、饮食和心理指导及遵医行为等护理干预。分别在患者入院第3天和出院时对2组患者进行SAS和SDS评分、遵医行为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测试。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较干预前SAS和SDS评分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遵医行为均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特征和临床护理效果,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收进行输液治疗护理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观察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特征和情绪状态,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情绪特点制定相应的输液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为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对500例输液治疗护理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结果 本次临床研究中的500例接受门诊输液治疗护理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的下降,500例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护理效果明显。结论 通过了解接受门诊输液治疗患者的心理情况,并根据此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保证患者输液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对于提高医院门诊的整体医疗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3d、7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3d及7d的HAMD评分、SDS评分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缓解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有积极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60例,采用硬币投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Me lzaclc视觉评分(VAS)及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后SAS、SDS护理后较护理前均有显著上升,VAS评分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度和总满意度分别为60%、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80%(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早期食管癌予以心理护理可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心理组和常规组,各49例。心理组给予心理护理指导和干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和干预,统计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心理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心理组的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身体健康状态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理组干预后2周、4周以及6周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7例(95.92%)显著高于常规组40例(81.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1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抑郁症康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4、28、42 d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4、28、42 d的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28、42 d的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8.28%,对照组满意度89.66%,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有优势,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19.
徐芳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02-20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于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脑梗死后抑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组45例,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干预组45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评分情况,干预前后SDS评分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等.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及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显著 (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于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满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或消除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相关的常规药物等治疗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如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肢体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运动能力进程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评分分别和本组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肢功能恢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